张家界荒野求生“最有望闯决赛选手”退赛!本人回应:下次再战
发布时间:2025-10-30 00:03 浏览量:1
备受看好的32号选手“苍狼”在七星山极限荒野赛第15天因冻伤恶化叠加长期缺盐,10月24日确定退赛、已返广西百色治疗,伤口止脓但行走仍僵,他说调好身体还会再来
说白了,这个退赛掐断的是一条通往决赛的热门路径
赛事从10月8日开哨,每天有上百万人盯着直播看人和山对抗,大风、大雨、昼夜十五度以上的温差像是在拧人
他是那批被公认“最可能进决赛”的人之一,突然退场,自然炸锅
你能想象直播间里那种同时按下暂停键的失落感
起因其实很朴素:9月23日刷到报名公告,一时热血上头,五天仓促准备就上山
母亲在电话那头哭着劝别去,他软磨硬泡才过关
没做足天气功课、没备专业保暖装备,这个脆弱的开端为后面的伤埋了伏笔
我听他复盘时心里一沉,荒野不是“临时抱佛脚”
同样的教训,很多人只有在冷风里才记得
开赛当天,他和搭档“大牛”组了个“牛狼组合”
大牛是理论派,辨认植物讲得眉飞色舞,但连柴刀都握不稳;
钻木取火研究半小时,最后还得他用燧石点燃
分工很清晰:大牛规划与识别,苍狼负责干活与找食物,简直是“脑力+体力”的拼图
可惜第一周大牛就因严重腹泻退赛,留下一本自己做的植物识别手册匆匆走人,苍狼从此独扛
他不是纸上谈兵的人,手艺一摆上镜头就知道
溪谷旁的庇护所背靠岩壁,屋顶用棕榈叶层层压实,藤蔓捆得密不透风,门口一圈半人高的栅栏整齐得像工地验收,旁边还挂了藤蔓秋千,风过时轻晃
镜头第一次扫过去,弹幕停了两秒才崩:那种“这是隐居吧”的赞叹是真心的
从工整的木头到打磨的横木,看得出他把时间和精力都砸在了抵御雨冷这件事上
问题从第12天清晨冒头
洗漱时,他摸到左脚踝里侧一片红肿,按下去留指印,痒得像虫子在皮下串
他是桂西山里长大的,按老法子去泥地里翻折耳根,捣烂外敷、煮水内服
冻伤不是一夜形成,是持续寒湿与能量不足的合谋
七星山的秋寒很霸道,白天晒得发烫,晚上一口气跌到零下;
雨水把衣物反复浸透,加厚单裤失去保暖,体力消耗跟不上补给,红肿很快变成了刺痛
第15天更扎心,树叶包裹的伤口渗出黄黏液,解开一看已经裂开,淡绿色的脓顺着脚踝流
他加大折耳根用量,早晚各敷一次,连着喝三碗,但伤口开始发黑变硬
蛋白质摄入几乎为零,盐分长期不足,这两件事联手拖慢细胞修复
有业内人士提到,山区干冷和湿冷不同路,在“高运动量+低热量”的场景里,皮肤末梢最先投降
这不是他不懂找吃的
他拍鸟的视频积累了百来个山林细节,斑鸡什么时候出没、翠鸟怎么蹲点都心里有底
可到了入秋,蛇鼠逐坡往下走,鸟类深进密林,他能抓到的只剩酸果和野菜,蛋白质“断供”,身体在消耗里透支
我总觉得,荒野里最大的敌人不是冷,是“没东西吃时的大脑模糊”
10月23日傍晚,他一瘸一拐去找片区裁判长
伤口肿得像馒头,裤脚一蹭就抽气
裁判长用酒精棉片消毒,说暂不危及生命,能继续比就自己观察
那晚他坐在秋千上看月亮,溪风吹得栅栏咯吱响,摸摸伤口,再看一眼自己搭的屋
“不能拿身体开玩笑,以后还有机会”
第二天清晨按下了退赛按钮,这句自我劝告很硬,也很稳
离开赛场后的第一口盐,让他差点掉泪
白粥、炒青菜,普通得像家常,可盐味一上来,整个人缓过气
“盐比肉香,盐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医生后来说,长期缺盐导致电解质紊乱,会让人乏力、头晕,也会减缓细胞修复,这正是他伤口迟迟不合的原因之一
在荒野,盐就是命
比赛的规则不轻:不得携带个人物资和电子设备,半决赛可单人或双人,决赛禁止组队且需从零开始;
选手被随机分到四个片区,他在A区,灌木为主、水源分散,不像B区那样“有森林、有常年不干的溪流”
每天上午10点直播从A区依次扫营地,外出觅食就会错过镜头
真实的野外,也包括被镜头错过的四小时
他追一只锦鸡跑了两公里,回来看弹幕全是“苍狼是不是出事了”,这份牵挂,也是在场外撑他的力
退赛并不意味着一切归零
赛事规定退赛营地不能“拎包入住”,屯粮不能取,但天然石木可被别的选手捡拾
他笑说“说不定我留下的松木板,能帮别人搭好屋顶”,这句“舔包”的幽默,掩不住对赛场的留恋
对手们继续拼,他在老家门檐下按着纱布,眼神里仍有未了的劲
最新进展里最热的,是还在场上的“建哥建弟”
这对同乡兄弟有多次赛事经验,在云南拿过亚军,这次搭了双层庇护所还设了简易渔网,每天能见到小鱼
“他们肯定能进决赛,说不定能拿冠军”
截至10月29日,赛场剩21人继续角逐,直播间每天上百万人围观,关于“冷美人”杨朝芹的坚持、“00后医学生”退赛的体感变化,讨论一浪接一浪
杨朝芹反复提醒:极限挑战危险系数高,普通人不要轻易尝试
主办方也在说自己的期待
张家界七星山景区总经理田健兵希望借赛事展示独特旅游资源、探索文旅新路径;
总策划龙武提到要用人与自然的较量展示“不一样的张家界”
同时,赞助方骆驼服饰背书赛事体系,设置20万元冠军奖金与阶段性“生存任务奖”、粉丝互动奖项,成绩纳入世界排名体系
我支持把山的美讲给更多人听,但更支持把安全讲到前面
一个热例在旁: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无绳蹦极测试因缺乏明确安全标准、人体坠落风险未知被质疑,8月某地景区曾发生蹦极坠水受伤
刺激不能拿安全做赌注
对比别的赛事,会看出“专业化”的分野
2025三明・闯世界火场生存挑战赛,以公共安全为核心,赛程7天、科目清晰,还有国际研讨会聚焦隧道火灾与智能搜救;
这种以专业能力为轴心的极限挑战,更像是“练队伍”的正道
再看澳大利亚2024塔斯马尼亚荒野生存挑战,虽也强调原始荒野,但全程有专业医疗团队定点值守,每5公里设应急补给点,热门选手因误食野果退赛后,赛事方补了“赛前野生植物识别培训”
专业化与安全边界,是极限赛事的生命线
回到苍狼这段路,因果链其实很清楚:仓促参赛→装备欠缺与信息不足→高寒多雨与高耗能→食物与盐分匮乏→冻伤恶化→理性退赛
这条链子一环扣一环,没有悬疑
他不埋怨谁,只说“下次再战”
我信这句话,因为他不是“靠运气”的人
靠手艺、靠判断、靠对山林的敬畏,下一次才有赢的可能
此刻七星山枫叶正红,溪水卷过他搭的栅栏,秋千还会轻晃
他计划等脚踝彻底复原,再去拍七星山的雪,看那些在严寒里仍活着的生灵
我也在想,等这场比赛落幕,会不会有更多人明白:荒野不是镜头里的浪漫,是每一口盐、每一缕火、每一个决定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