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赚4亿!浙江电器大王,被妻子做局扫地出门,全身只剩2000块
发布时间:2025-10-29 18:30 浏览量: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他25岁拿200万创业,10年赚够4亿,开宾利、戴百万名表,打造出千人工厂,号称“电器大王”。
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就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会毫无征兆的栽在最信任的妻子手里。
现在,他身无分文,不但被卷走全部现金,还背上莫名的2亿贷款,只能穿60元一套的衣服,在城郊出租屋靠做顾问还债,日子举步维艰。
这个人叫王银达,这场从云端跌进泥沼的悲剧,背后的细节,让人侧目。
王银达
1972年,王银达出生在浙江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王宏庆是当地有名的小富商,号称“王百万”。
在那个多数人月薪仅十几元,“万元户”已算富人的年代,王家的百万资产让他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作为独子,他是全家人的宠儿,奶奶把最好的零食留给他,妈妈满足他所有物质要求。
不过,这份溺爱让他养成了嚣张跋扈的性子,小学时因同学碰掉玩具就带人堵巷吵架,中学时逃课去游戏厅,被人抓住后,还理直气壮说读书没用。
面对这样一个二世祖,父亲没办法,为了不让他闯出更多的祸,1990年,18岁的王银达高中毕业当天,被父亲直接送进部队改造。
三年军营生活确实改变了他,磨掉了他的浮躁,让他更懂事了。
退役后,他不仅主动帮家里做家务,还跟着父亲去工厂盯生产。
看到儿子的转变,王宏庆终于放心,1997年,25岁的王银达提出创业时,父亲二话不说给了200万启动金,这在当时相当于普通人数十年的工资。
创业开始,王银达瞄准了家电市场,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正盛,物资匮乏,只要货源靠谱就不愁销路。
他选了小风扇作为切入点:一来技术门槛低,初期投入少,二来南方夏天炎热,需求旺盛。
他格外看重质量,每批风扇出厂前都亲自抽查,从电机转速到扇叶牢固度,有瑕疵就返工。
这种死磕质量的态度很快见效,第一年就卖出3万台,1999年销量翻三倍,销售情况好到邻省经销商都开车来进货。
尝到甜头的王银达开始扩张,一步一个脚印:
2000年进军洗衣机领域,推出高性价比半自动洗衣机抢占农村市场。
2003年涉足彩电行业,借家电普及潮打入县城。
2005年成立“达能集团”,业务拓展到空调,还在浙江拿了300多亩地建产业园。
最后,到2008年时,他身家突破4亿,达能集团员工超1000人,成了浙江商界有名的“电器大王”。
身在巅峰的他,生活奢侈,120万的百达翡丽手表随手戴,16万的意大利定制西装不离身,连喝水的杯子都是1000元限量款,闲暇时更是常带家人去迪拜住几万块一晚的七星级酒店。
王银达有眼光,也做的不错,不过,随着公司规模扩大,王银达遇到了管理难题。
他擅长抓市场、定战略,却对财务、采购等细节不敏感。
就在这个时候,妻子主动提出“我管财务,你放心搞业务”的建议,他欣然同意了。
他觉得,这个“陪自己从穷到富的人,信得过”,应该没问题。
可事与愿违,问题很快出现了,2010年,达能集团频繁爆发“次品事件”,洗衣机电机用三个月就故障,空调外壳有色差,经销商纷纷退货。
起初王银达想搞清楚状况,可查了很久没找到原因。
于是妻子趁机说:“一定是外面的人搞事,外面的人不可信,肯定收了回扣,不如让我弟管采购,家里人不会坑我们。”
妻子的枕边风,王银达又信了。
他觉得妻子的话有道理。没多久,就让妻子的弟弟成了采购部负责人。
后来,又有一连串的类似任命,妻子的哥哥被任命为工厂厂长,妻子的表妹进财务室做主管,连远房亲戚都被安排到仓库管理岗。
就这样,不到半年,公司核心岗位全被“娘家人”占据,形成“外戚干政”的局面。
王银达以为这样安全,却没意识到,没有制度约束的亲情,只会滋生贪婪和懒惰。
小舅子当采购经理后,不看质量只看回扣,钱给得多货也再次能要,不给,就算优质供应商也会被换掉。
大舅子做厂长时,每天迟到早退,还把亲戚安排进车间当“闲职”拿空饷。
管财务的妻子表妹更是按妻子指示,把营收悄悄转移到私人账户,伪造报表让王银达以为现金流充足。
王银达一直被瞒在鼓里,直到2012年才发现异常:达能利润降了30%,仓库次品堆积如山,企业陷入危机。
调查后他气得浑身发抖,当即要开除这些蛀虫。
可妻子哭着闹:“我弟也是为了家,你开了他,我们怎么面对亲戚?”
王银达看着妻子哭红的眼睛,想起她给自己生了两个孩子,心一软就妥协了,只口头警告,没开除任何人。
王银达和妻子
这次妥协成了致命失误,也让妻子看出他的软弱,加快了掏空公司的速度。
2013年1月,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终止,达能集团遭遇重大打击。
同时,银行也收紧信贷,王银达现金流告急。
不过起初,他仍觉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应该能撑过去。
直到一次还完银行利息后,他发现公司账户被妻子转移得只剩不到100万,连工资都发不出,才彻底崩溃。
后来,在一次酒局上,王银达酒后乱性犯了错,婚内出轨被妻子抓住把柄。
妻子不放过这个机会,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离婚协议。
当时由于王银达心存愧疚,没细看就签了字,事后才发现协议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归女方所有”。
所以,离婚后,王银达公司账户空了,房产、豪车被过户到妻子亲戚名下,身上只剩2000块现金。
更致命的是,离婚后银行还找上门,说他名下有2亿贷款到期。
这时他才知道,妻子离婚前用他的身份证和公司公章偷偷办了贷款,钱则早就转去海外,这笔钱要他承担。
现在的王银达,卖完仅剩的财产还债后,还有很大的债务窟窿。
他找了一个顾问的工作,收入比起以前来九牛一毛,为了还债,他只好搬到城郊20平米的出租屋,夏天靠风扇降温,每天煮一锅粥分两顿吃,衣服则是地摊货,一套60元。
王银达的企业的覆灭,就是“外戚干政”的恶果,这种事情在很多企业里并不罕见。
比如海鑫钢铁的覆灭,也是与王银达的悲剧如出一辙,同样都是外戚干政掏空企业的典型样本。
当年,创始人李海仓遇刺后,22岁的李兆会仓促接班,为稳固权力重用母亲娘家人,却亲手为企业埋下毁灭的种子。
穷困潦倒的王银达
这些外戚凭借“皇亲”身份居功自傲,采购环节以次充好吃回扣,生产中无视质量标准,财务账目更是混乱不清。
有老员工举报,仅原材料采购一项,外戚每年就通过虚报价格侵吞数百万,但因背后有老板娘撑腰,举报者反遭排挤离职。
管理混乱迅速引发经营崩盘与资金枯竭。2015年,海鑫钢铁全面停产,留下44亿债务和上万名失业工人,曾经的钢铁帝国沦为废墟。
这些事情都说明,当企业被外戚结成的利益网缠绕,血缘信任变成监守自盗的保护伞,权责无法分清,再雄厚的家底也会被蛀空,企业一旦放任外戚盘踞要害,混乱与毁灭便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