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广东人,刚从湖南祁东回来,有5个疑问一直不明白
发布时间:2025-10-28 21:51 浏览量:1
都说广东人见多识广,啥好地方没去过?但我一广东来的中年人,这次真在湖南一个叫祁东的小地方,给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这地儿藏着的东西,可比网上说的多多了。
好多人出去玩,都奔着那些网红地儿扎堆,我这人偏不,就爱往犄角旮旯里钻。这次就摸到了祁东的杳湖山,在个叫步云桥镇的山沟沟里,海拔也就六百来米,不算高。
上山的路全是石头铺的,石头上滑溜溜的全是青苔,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当地老乡跟我说,这路可不是人铺的,是神仙拿鞭子赶石头自己铺成的,听着就玄乎。
爬到半山腰,有个地方叫野狼岭。那儿的石头更是千奇百怪,有的像个大骆驼趴着歇气,有的像大象抬着鼻子望天。老乡又说了,这是观音娘娘当年赶石头填海,剩下不要的就扔这儿了。
山顶可就厉害了,有座道观叫杳湖庵,红墙绿瓦的,瞅着特精神。一打听,嘿,明朝嘉靖年间就有了,算算都五百多年了,这可是实打实的老古董。
这道观还有个故事。说是明朝有个叫曾志秀的大户,一把年纪了还没孩子,就跑去武当山求神仙。神仙显灵,把一方手帕丢到了这山上,他回来就到处借钱凑钱,把这道观给建起来了。
有人可能会想,这不就是个破山头子吗,有啥稀奇的?
你还别说,八十年代这山上全是当地人种的红薯和花生,就是个填肚子的地儿。可现在呢?2018年成了省级湿地公园,去年又评上了3A景区。这变化,大不大?
我去的时候,正赶上他们搞绿化。两百多号干部带着老百姓,吭哧吭哧在山上种树,种了足足两千多棵红叶石楠和桂花树,愣是把五十亩荒山坡全给种满了。
这劲头,跟祁东整个县的发展思路是一样的,要把山里的好东西串起来,让大家都知道。
从杳湖山下来,我又去了归阳镇。镇上有座状元桥,桥所在的整个旅游区,今年也刚评上3A。这古镇更了不得,靠着湘江和白河,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了。
为啥叫状元桥呢?传说桥刚修好,正好一个新科状元坐船路过,乡亲们拉着他非要对个对子。状元郎文采好啊,对得大家心服口服,这桥就跟着沾了光,叫了状元桥。
站在桥上,看着河里的渔船慢慢悠悠地划过,闻着老街飘来的饭菜香,脚下是被人踩得光溜溜的青石板路,那感觉,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过去。
但话说回来,去祁东玩是不是就全是优点了?也不是。
我得给大家提个醒,这是当地人亲口跟我说的:城里有些街道挺挤,特别是那些三轮车,喇叭按得山响,开车得慢慢来,不然很容易刮着碰着。 这真不是我瞎编,网上吐槽这个的也不少。
除了山水古镇,祁东的“软实力”也挺硬。它是湖南唯一的“中国曲艺之乡”,渔鼓和祁剧唱了四百多年。现在更牛,好多老艺人都开始在网上直播了,跟年轻人玩到一块儿去了。
我还看见县影剧院门口贴着海报,说每个月都有周末百姓剧场,唱祁剧,还经常下乡给村里人演。这要是能赶上一场,那得多热闹。
这地方的文化底子是真的厚,三国时期就有人在这儿活动了。以前归祁阳管,1952年才分出来成了祁东县。出了不少厉害人物,有将军,有院士,难怪走哪儿都感觉有股书卷气。
说到祁东,就不能不提黄花菜。全国七成以上的黄花菜都产自这儿,是正儿八经的“中国黄花之乡”。可惜我去的季节不对,没看着金灿灿的黄花菜开满田野的壮观景象。
这次去,我还发现个有意思的景儿。杳湖山对面山顶上,正在建风力发电站,一个个白色的大风车在青山之间慢慢转,看着不但不突兀,反而挺好看。这可能就是一边要绿水青山,一边也要金山银山的样子吧。
说祁东完美无瑕那是假话,当地开会自己都承认,农产品加工还差点火候,有些小路一下雨就泥巴多,走路得踮着脚。但我觉得,这正说明它真实,不装。它就像一个正在长个子的少年,有老祖宗留下的家底,脑子里又有新想法,虽然还有些毛毛躁躁,但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好。我走的时候,特地买了点晒干的黄花菜和当地的酥脆枣,那甜味儿,现在还记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