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人,去了趟驻马店,实在忍不住想说:对驻马店的6点印象
发布时间:2025-10-29 10:44 浏览量:1
从驻马店市区往遂平方向开,跟着路边摆摊大爷的指引,拐进一条两旁种满玉米的乡间小路。我顺着碎石坡慢慢往上爬,脚下的岩石粗糙硌脚,身边是齐腰高的杂草,偶尔能看到几只蚂蚱蹦跳着钻进草丛。可当爬到稍高的山头,转身回望的瞬间,我直接被震撼到失语——整座山竟天然形成了一尊卧倒的巨灵神轮廓!圆润的脑袋、宽阔的胸膛、伸展的胳膊,甚至连弯曲的腿和翘起的脚尖都清晰可辨。阳光斜照下来,岩石的深褐与浅灰勾勒出分明的“肌肉线条”,指尖的弧度在光影中若隐若现,活脱脱像神话里盘古开天辟地后,枕着大地沉睡的模样。
这和北京的香山、百望山太不一样了!北京的山被茂密植被包裹,透着精致的人工打理痕迹,而棉子山的美是裸露的、野性的,每一块岩石都保持着大自然的原始模样,有的像昂首的雄狮,有的像蜷缩的巨兽,有的像堆叠的玉盘。我独自站在山头,耳边只有风吹玉米叶的沙沙声、远处田埂上老农的吆喝声,望着这藏在平原深处的奇观,竟生出一种“独享秘境”的恍惚,仿佛整个天地间只有我和这尊“石神”相对。
作为老版《西游记》的核心取景地,但实景比图片里惊艳太多。刚进景区大门,一块十几米高的天然巨石就撞入眼帘——酷似蹲坐的孙悟空,尖嘴猴腮,眼神灵动,双手搭在膝盖上,仿佛正探头打量着往来游客,难怪被称作“石猴迎宾”,瞬间就把人拉进了西游故事里。往里走,整座山就是一座天然的“奇石博物馆”。嵖岈山的石头全是“横平竖直”的棱角,像被天神用斧头劈过一般,有的堆叠如柴火疙瘩,有的孤悬如天外飞石,有的并肩如骆驼远行,还有的相依如师徒同行。沿着石阶往上爬,山壁上的摩崖石刻触手生凉,字迹虽有些斑驳,却透着千年的古意。
最贴心的是景区的魔毯,577米的长度顺着山势缓缓铺设,坐着就能直达山顶,不用费半点力气。我靠在魔毯的座椅上,慢悠悠地往上走,两侧的奇石美景尽收眼底:脚下是翠绿的灌木丛,身旁是嶙峋的岩石,远处是连绵的平原,风从耳边吹过,带着草木的清香,比在北京游乐园里坐过山车还惬意。
早就听说宿鸭湖是亚洲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库,到了才知道“壮观”二字不足以形容它的辽阔。239平方公里的湖面,比38个西湖加起来还大。北京的湖多是皇家园林里的精致水景,被亭台楼阁环绕,小巧玲珑,而宿鸭湖的美是开阔的、原生态的。湖西岸的万亩芦苇荡随风摇曳,远远望去,青绿、浅黄、深褐层层叠叠,像一幅铺展在大地上的油画。我沿着湖边的木栈道慢慢走,栈道下的芦苇丛中,偶尔有白鹭飞过。
除了白鹭,还有成群结队的野鸭在水面游弋,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偶尔能看到几只鸿雁,体态优雅,脖颈修长,在湖面上悠闲地划过。听说这里每年都会迎来130多种候鸟,包括国家一级保护的丹顶鹤,是名副其实的“候鸟驿站”。我找了张湖边的长椅坐下,听着风吹芦苇的沙沙声、水鸟的鸣叫声,看着远处的水鸟翩跹起舞,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心里格外平静,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湖面的波纹慢慢消散。
皇家驿站的昼夜反差,是我这次旅行最意外的惊喜。我沿着街巷慢慢逛,抚摸着墙壁上斑驳的砖纹,看着墙角生长的青苔,感受着这座古镇的慢节奏。偶尔有穿着汉服的姑娘们款款走过,衣袂飘飘,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相映成趣,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驿站。街角的老槐树下,几位老人坐在马扎上聊家常,语气平和,笑容慈祥,那种慢悠悠的生活气息,是北京的快节奏里少见的。
可一到晚上,这里就像换了个世界。霓虹灯次第亮起,红灯笼串成了红色的长龙,古门楼在灯光的映照下流光溢彩,原本安静的街巷瞬间热闹起来。最惊艳的是打铁花表演,师傅们手持千度高温的铁水,用力抛向高空,瞬间炸开成漫天星火,像烟花一样绚烂,却比烟花更震撼,火花落下时,甚至能感受到一丝温热的气息。独自夜游其中,既能感受古韵的厚重,又能体会人间的烟火,这种独特的氛围,让我久久不愿离去。
作为梁祝传说的发源地,汝南梁祝镇的美,带着一种温柔的诗意。我走进红罗山书院,院子里的两株古柏枝繁叶茂,树干粗壮,需要两人合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书院里的桌椅摆放整齐,木质的桌面带着岁月的包浆,仿佛还能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起读书、一起探讨学问的身影。墙角的石缸里积着清水,倒映着屋檐和树叶,透着一股静谧的美。
走出书院,不远处就是鸳鸯池,池水清澈见底,岸边的垂柳垂到水面,随风摇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曾在这里并肩散步,池水见证了他们的情谊。我沿着池边的小路慢慢走,看着水中的游鱼自在嬉戏,听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心里满是温柔。
梁祝墓前的石碑刻着“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墓”,字体遒劲有力,石碑上布满了青苔,透着千年的沧桑。旁边的小院子里摆放着当年传说中的老物件,有古代的书卷、乐器,还有模仿“十八里相送”场景的雕塑。我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听着工作人员缓缓讲述梁祝的故事,看着远处的田野和村落,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墓碑上,那种穿越千年的感动,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这里的美不张扬,却带着千年文化的底蕴,独自漫步其中,仿佛能触摸到传说的温度。
在汝南县城闲逛时,正巧遇上了遂平大铜器表演,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那种磅礴的气势,至今想来仍心潮澎湃。表演者们身着鲜艳的传统服饰,红色的上衣配着黄色的腰带,色彩夺目,精神抖擞。他们手持大小各异的铜器,有几十斤重的大铙、大钹,也有小巧玲珑的铜鼓、铜铃,整齐地排列在街头空地上。随着领队的一声令下,铜器声瞬间响起,时而高亢激昂,像雷鸣般震撼人心;时而低沉雄浑,像鼓声般厚重有力;时而轻快灵动,像泉水般清脆悦耳。
最让人惊叹的是表演者们的技艺,有人能把十几斤重的大铙高高抛向高空,足有两三米高,然后稳稳接住,动作行云流水,看得人眼花缭乱;还有人双手各持一面大钹,快速敲击,节奏明快,铜钹碰撞发出的声音穿透力极强,回荡在整条街巷。我站在人群外围,被这磅礴的气势和精湛的技艺深深吸引,耳边的铜器声仿佛穿越了千年,诉说着中原大地的历史与文化。
离开驻马店时,夕阳正缓缓落下,余晖洒在平原上,给这片土地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我才发现,这座城根本不是网上说的“没啥看点”。它的美藏在田野间的奇石里,藏在开阔的湖光中,藏在古韵十足的街巷里,更藏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
北京的美是恢弘的、精致的,而驻马店的美是真实的、鲜活的,带着一股不张扬的实在劲儿。作为见多了大场面的北京人,我由衷地觉得,驻马店的美比网上的评价惊艳太多。如果你来河南,一定要来这里走走,放慢脚步,感受这份独有的中原韵味,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被它深深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