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薛蟠:是蠢人,也是坏人,但命好

发布时间:2025-10-29 08:13  浏览量:2

读《红楼梦》越细,越觉得薛蟠是个 “反常识” 的存在:

论蠢,他连句通顺的诗都写不出,做生意能被人骗得底朝天;

论坏,他为抢个丫鬟打死冯渊,见柳湘莲貌美就想强占,娶了夏金桂又纵容她磋磨香菱。

可就是这样一个 “蠢坏综合体”,却活得比红楼里 90% 的人都舒坦:打死人有人擦屁股,惹祸有妹妹兜底,混吃等死还能被捧成 “薛大爷”。

他的好命,从来不是 “傻人有傻福”,而是封建制度给特权阶层发的 “免罪金牌”,是无数人的痛苦堆出来的 “逍遥债”。

一、特权护体:他的 “坏”,有家族和金钱兜底

薛蟠第一次露脸,就把 “坏” 写在了脸上 —— 为抢被拐的英莲(后来的香菱),他指使手下把小乡绅冯渊打得 “七窍流血,当场殒命”。

换作普通百姓,早该 “杀人偿命”,可薛蟠呢?打完人跟没事人一样,带着母亲、妹妹直奔荣国府,路上该吃吃该喝喝,连半点慌神都没有。

他的底气在哪?在薛家的 “皇商” 身份,在贾家的 “顶级靠山”。

薛家虽不如从前风光,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金银珠宝堆得能砸死人;贾家更不用说,贾赦、贾政是朝廷官员,贾母是诰命夫人,一句话就能让地方官点头哈腰。

果不其然,应天府知府贾雨村刚上任,一听是 “薛家的事”,立马把 “杀人偿命” 的法理抛到脑后,判了个 “冯渊无福,撞破拐子骗局,自寻死路”,硬是让薛蟠脱了干系。

这事最讽刺的是什么?

冯渊本是个 “酷爱男风,不喜女色” 的公子,好不容易看中英莲,愿意花钱赎她、好好待她,却因为挡了薛蟠的路,平白丢了性命。

而薛蟠抢英莲,不过是 “见她模样周正,一时兴起”,抢到手后也没当回事,转头就把她扔在一边,任由下人欺负。一条人命,在他眼里,还不如一件新衣服、一顿好酒。

可他从来不用为自己的 “坏” 买单。

后来他在外面喝酒,跟人起争执,又把人打伤了,薛姨妈第一反应不是骂他,而是赶紧派人送钱、送礼,让对方 “别声张”。

宝钗更是一边替他收拾烂摊子,一边跟王夫人解释 “是对方先惹的哥”。

在他的世界里,“坏” 是不用付出代价的 —— 只要家里有钱、有靠山,再大的祸事,都能被压下去。

对比一下红楼里的 “坏” 女人:王熙凤弄权逼死尤二姐,最后落得个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赵姨娘用魇魔法害宝玉、凤姐,最后被贾母骂得抬不起头,连自己的儿子贾环都嫌弃她。

同样是 “坏”,女性要付出生命或尊严的代价,而薛蟠这样的男性贵族,只需要家里掏点钱,就能继续当他的 “呆霸王”。

二、父权红利:他的 “蠢”,被时代默许甚至纵容

薛蟠的 “蠢”,在红楼里几乎是公开的笑话。

他参加聚会,憋了半天写出 “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大家都笑他,可他自己还觉得 “这诗实在,比你们那些拐弯抹角的强”。

他去江南做生意,本想学着 “历练历练”,结果被奸商骗走一大笔钱,还傻乎乎地以为自己赚了,回来跟宝钗炫耀 “这次赚了不少”,被宝钗戳穿后,也只是挠挠头说 “下次注意”。

可就是这样一个 “蠢材”,却从来不用担责任。

薛家的生意,有掌柜帮他打理;家里的琐事,有薛姨妈和宝钗操心;就连他自己的婚事,也是薛姨妈一手包办 —— 他只需要当甩手掌柜,每天吃吃喝喝、寻欢作乐就行。

为什么他的 “蠢” 能被纵容?因为在封建父权社会里,男性贵族的 “蠢” 是被允许的,甚至是被 “美化” 的。

那时候评价男性,看的不是 “能力”,是 “出身”—— 只要你是家族的男丁,哪怕你蠢得像头猪,也能继承家业、享受尊荣;而女性哪怕再聪明(比如宝钗、探春),也只能 “辅佐男性”,不能真正掌权。

薛蟠的 “蠢”,其实是父权制度喂出来的 “巨婴”。

他从小就被薛姨妈宠坏了 —— 父亲早逝,母亲觉得 “亏欠他”,什么都顺着他;家里的下人更是不敢得罪他,见他就夸 “大爷聪明能干”。

久而久之,他就觉得 “我不用学,不用干,自然有人替我干”,甚至把 “蠢” 当成了 “真性情”。

有次宝玉跟他说 “你该学学做生意,别总瞎混”,他还不高兴地说:“我家有的是钱,学那玩意儿干嘛?有我妹妹帮我盯着就行。”

你看,他连 “自我成长” 的意识都没有,因为他知道,就算自己一辈子蠢下去,也有人替他扛。

再看红楼里的女性,哪怕是小姐,也不能 “蠢”。

黛玉要学诗、学琴,不然会被说 “没教养”;宝钗要学管家、学应酬,不然会被说 “不配当薛家的女儿”;探春更是要学理财、学治家,不然会被说 “丢贾家的脸”。

同样是 “不聪明”,女性会被骂 “废物”,男性却能被捧成 “憨直可爱”。

这不是好命,是父权社会给男性的 “豁免权”。

三、他人兜底:他的 “逍遥”,是宝钗、香菱们的 “负重”

薛蟠的好命,最核心的支撑,是身边人无休止的 “兜底”—— 尤其是宝钗和香菱,一个替他扛下家族责任,一个替他承受痛苦。

宝钗有多累?父亲早逝后,她就成了薛家的 “隐形当家人”。

哥哥打死人,她要帮着跟贾家周旋;哥哥做生意被骗,她要帮着算账、挽回损失;哥哥娶了夏金桂,家里闹得鸡飞狗跳,她要帮着安抚薛姨妈、保护香菱,还要跟夏金桂 “斗智斗勇”。

她本是个有才情、有理想的女子,却因为这个 “蠢哥哥”,把自己活成了 “薛家的救火队员”。

有次宝钗跟黛玉说 “我这哥哥,要是能懂事一点,我也能轻松些”,话里的疲惫藏都藏不住。

可就算再累,她也不能放手 —— 薛家就这一个男丁,她要是不管,薛家就真的垮了。

薛蟠的 “逍遥”,是宝钗用自己的 “隐忍” 和 “能力” 换的。

香菱更惨。她本是甄士隐的女儿,出身书香门第,却被拐子拐走,又被薛蟠抢去做妾。

薛蟠对她,从来没有过 “尊重”—— 高兴了就逗两句,不高兴了就骂一顿,娶了夏金桂后,更是任由夏金桂磋磨她,把她的名字改成 “秋菱”,还让她做粗活、挨鞭子。

可香菱呢?哪怕被欺负得遍体鳞伤,也从来没怪过薛蟠,甚至还帮他说话。

有次宝钗问她 “你恨不恨你哥哥”,她还说 “大爷只是性子直,没有坏心”。

她的 “善良”,成了薛蟠 “坏” 的遮羞布;她的 “痛苦”,成了薛蟠 “好命” 的垫脚石。

除了宝钗和香菱,还有薛姨妈、贾家的人 —— 薛姨妈为了他,一次次放下身段去求贾家;贾母为了 “亲戚情面”,对他的荒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宝玉为了 “兄弟情分”,陪他瞎混、替他遮掩。

这些人的 “包容” 和 “付出”,把薛蟠裹在一个 “安全区” 里,让他不用面对现实的残酷,不用承担自己的过错。

可这些人呢?宝钗一辈子没为自己活过,最后嫁给宝玉也落得个 “守活寡”;香菱一辈子没享过福,最后被夏金桂折磨死;薛姨妈操碎了心,最后还是看着薛家一步步走向没落。

薛蟠的好命,从来不是 “天上掉下来的”,是身边人用自己的幸福和生命 “换” 来的。

四、好命的本质:不是福气,是封建制度的悲哀

有人说薛蟠 “好命”,可他的 “好命” 越突出,越能体现《红楼梦》的悲剧性 —— 在那个制度下,好人没有好报,坏人却能逍遥自在;女性再聪明、再善良,也只能沦为男性的 “附属品”;底层人的命,不如贵族的一根手指头。

薛蟠到最后都没 “长大”。宝玉出家、贾家败落、薛家破产后,他还是那个样子 —— 只会哭着找宝钗 “妹妹救我”,只会骂 “都是别人不好,害我成这样”。

他从来没反思过自己的错,从来没意识到自己的 “好命” 是建立在多少人的痛苦之上。

其实他不是 “好命”,是 “被特权惯坏的废人”。

他的存在,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封建制度的丑陋:它保护坏人,压迫好人;它纵容男性,摧残女性;它让出身决定一切,让努力变得毫无意义。

红楼里的其他人,都在跟命运抗争 —— 宝钗跟 “家族责任” 抗争,晴雯跟 “奴才命” 抗争,司棋跟 “封建礼教” 抗争,可最后都失败了。

只有薛蟠,什么都不抗争,什么都不付出,却能活得最舒坦。

这才是《红楼梦》最深刻的地方:它没把薛蟠写成 “十恶不赦的坏人”,而是写成了一个 “被制度喂大的蠢坏子”。

他的好命,不是他的错,是那个时代的错;他的逍遥,不是福气,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多年后再看薛蟠,不会羡慕他的好命,只会觉得悲凉 —— 在一个不公的制度里,坏人的 “好命”,从来都是好人的 “噩梦”。

文/小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