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涨工资了!
发布时间:2025-10-28 05:23 浏览量:2
10月27日,“多地涨工资落地 涨幅在10%以上”上了头条热搜。其实看到这个新闻,我感到很好奇。现在这个大环境,工资还能上涨?钱从哪里来呢?难道又是自媒体的标题党?
查了下资料发现,标题说的太简单了,其实是全国各省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包括北京、湖南、上海、广西等12个省份。大部分都上涨了8%-12%左右。
对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不仅包括月薪,还包括时薪。这一点非常值得点赞,因为很多时候薪水看起来是涨了,但是工作时间也增加了,最后发现时薪差不多甚至更低。还有,这次的涨薪不仅包括全日制劳动者,还包括非全日制劳动者。不同省份的最低工资标准不止一个,而是几个。比如湖南省就有三个,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因为一个省份包含不同的城市和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企业承受能力都不同,所以最低工资标准也有差别。
调整过后,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涨了50元,达到2740元,全国最高。其他31个省份在调整后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都超过了2000元。
但对于这种调整,我并不是特别乐观。首先他调整的只是最低工资标准,影响的只是那些领取最低工资或工资在最低工资调整前后之间的劳动者。比如部分保洁人员、快递员。对那些中高收入人群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就算一个月可以多100元,在现代社会100元有什么用?对年轻人来说,100元可能就够喝三四杯奶茶,喝完就没了。但对懂得人间疾苦的人来说,比如菜市场买菜的阿姨、小区里的保洁师傅,这 100元用处并不小。能买一周的早餐,每天一个鸡蛋、一个馒头加杯豆浆;也能买10斤大米,够一家三口吃一两个月,还能顺带买把青菜、买块豆腐,凑好几顿家常饭。要是每个月都能多攒100元,一年下来就是1200 元,年底能买件新衣服,足够年纪大老人半年的百万医疗险费用。而且这次调整受影响的不止几百万人,可能上千万人。每个月都多这100 元,这些零散的消费加起来,就能让小超市、菜市场的生意更好一点,慢慢带动整个经济活起来。
但是这里面存在不小的问题。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提高标准的是国家,但执行的是企业。国家出台政策是为了让劳动者收入提高,生活更有保障,但落实到企业层面,很多公司就开始动歪心思了,这里面可以操作的空间太多了。我现在完全可以想到,有的公司在工资条上满足要求,把基本工资调到新标准,但是一定会同时降低甚至取消绩效、补贴或奖金,最终这些低收入劳动者拿到手的钱基本持平甚至更少;还有的公司把部分员工转成临时工甚至找理由裁员,为了逃避最低工资标准的约束。总之,政府当然是好心,但是真正的执行过程充满变数。
现在大环境不好,很多公司特别是中小型的公司经营压力真的很大。原材料涨价、房租贵、人工费高,订单还少,赚的钱远赶不上花的钱。有的老板已经在硬撑,有的甚至都到了破产边缘。对他们来说,再涨工资就像雪上加霜,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换个角度看,企业要想活得久,也得靠员工干得起劲、留得住人。所以国家一边让员工多拿工资,一边也得给企业提供点帮助。比如少收点税、放宽贷款要求,帮经营者们减轻点成本压力。这样一来,老板不用天天为发工资发愁,员工也能安心干活、好好挣钱。公司稳了,人心也稳了,市场就会慢慢好起来,消费等有了动力,经济自然也会一步步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