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件馆藏瓷器精品,《China·世界:陶瓷与中外交流》讲述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10-27 20:00  浏览量:2

瓷器是中国的发明,它不但是中国人艺术欣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对象,还大量用于外销,在海外广大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唐代开始,一艘艘海船满载各色中国瓷器销往世界各地。

元代的青花瓷器是伊斯兰世界十分欢迎的生活用具。

明代以后还出现了根据外国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专门定制的瓷器。

红绿彩阿拉伯文盘

白釉蓝彩开光博古图盘

萨菲王朝

17世纪

青花葡萄牙王室徽章纹盘

如今,这些大量分布在埃及、伊拉克、日本、朝鲜、伊朗、土耳其、印度、葡萄牙、荷兰、英国、瑞典等亚欧非国家的中国瓷器,成为我们了解中国各时期瓷器生产面貌和彼时文化生活的丰富见证。

“China·世界:陶瓷与中外交流”是上海博物馆全新策划推出的常设专题陈列展,也是国内外首个以陶瓷为媒介,全面展现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多维面貌的通史性陈列。

展厅现场

上海书画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同名图书《China·世界:陶瓷与中外交流》,含55件馆藏精品,通过三大章节、18个主题呈现了该展之精华,以陶瓷为媒介,讲述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上海博物馆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5年7月

定价:68元

隋唐时期

中外交融 海贸初兴

隋唐时期开启了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中国文明是世界性的,通过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外来人口汇聚中土,带来物质文化的交融。唐中期以来,贸易港口渐趋兴盛,通往东亚、东南亚及西亚的航线日益成熟,以陶瓷为代表的中国商品大规模对外输出。

自丝路交流开始,陶瓷体现了隋唐的多元社会与文化融合,涉及文化娱乐、服饰风尚、宗教、器用等不同层面,而外销瓷器更呈现出当时中外交融、海贸初兴的盛况。

胡人骑骆驼俑

褐绿彩胡人骑狮烛台

长沙窑

唐(618年―907年)

模印骑射人物纹凤首壶

褐蓝彩树纹执壶

褐绿彩帆船图执壶

宋元时期,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和宽松的对外政策,海外贸易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陶瓷的对外输出达到高峰。烧造外销器物的瓷窑遍布东南沿海,诞生了大量贸易陶瓷新品种,也影响了亚洲区域内的窑业生产。

贸易瓷窑的发展与港口变迁息息相关,沉船展现了外销瓷器的面貌与组合变化,元青花的流布揭示出贸易网络的拓展,而宋元瓷器的域外影响在日本、高丽有最集中的体现。

西村窑

北宋(960年―1127年)

青釉露胎贴云鹤纹盘

青花瓜果竹石蕉叶纹盘

景德镇窑

元(1271年―1368年)

黑釉兔毫盏

建窑

宋(960年―1279年)

青釉划花盏托

明清时期,历经海禁与开放的起伏变化,陶瓷通过官方外交和民间贸易等不同渠道输出,不仅在传统的亚洲区域内持续流通,更开辟了在欧洲与美洲的全新市场,贸易格局自此改变,市场需求更为多元。

从明初的外交礼物,到贸易复兴过程中市场与产品的持续拓展,中国陶瓷的影响与日俱增,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断被欣赏、使用与模仿,中国技艺的影响遍及世界各地。

白釉狮耳瓶

德化窑

明末清初(约1600年―1650年)

油画中的陶瓷

伴随着东印度公司贸易的兴起,瓷器大量涌入欧洲。从最初的异国奇珍,到 17、18 世纪成为日用餐具、陈设装饰,中国瓷器逐渐融入欧洲人的生活,成为众所追逐的奢侈品。油画再现了当时欧洲的器用习俗和时尚风潮,餐桌、墙面、橱柜上装点着来自中国的瓷器,构成品位与地位的象征。

乔瓦尼·贝利尼《诸神之宴》(局部)

窑业互鉴

当海禁、战乱带来贸易低谷时,越南、中东等地的产品便代替中国陶瓷行销海外,欧洲工匠也以锡釉陶技术模仿中国瓷器。交流绝非单向,欧洲的设计也同样丰富了中国瓷器的造型与纹样,促进了技艺的提升。

白釉蓝彩开光人物风景图盖罐

青花红彩描金花卉纹盘

白釉红蓝彩花卉纹盘(一对)

意大利多西亚

18世纪

📖

定价:6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