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首曝加沙重建时间表,拉法两年焕新,挑战仍存!

发布时间:2025-10-27 18:49  浏览量:2

10月23日,美国副总统J.D.万斯在结束对以色列的访问之际,站在特拉维夫的本-古里安机场向记者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

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可在两至三年内完成重建,巴勒斯坦人将能在“未来几个月内”迁入加沙南部建立的“无哈马斯区域”。

这是美国政府首度详细披露加沙重建时间表,这片土地在两年战火中已满目疮痍。

万斯的中东之行并非孤例。

就在他离开以色列几小时后,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抵达继续磋商,强调停火努力仍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首要任务”,并称迄今为止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成就”。

万斯在登上海军二号专机前向记者详细阐述了重建愿景。

“首先会有一批居民迁入,随后规模逐步扩大。

希望两年后能有五十万民众在此安居乐业,同时确保不再对以色列邻邦构成安全威胁。”

他如此描述这幅重建蓝图。

这副蓝图并非凭空而来。

实际上,今年7月,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就已提出在拉法市的废墟上建立一座“人道主义城”,以集中安置所有加沙地带人口。

按照以方当时的计划,这座“人道主义城”将初步容纳60万巴勒斯坦人,他们需经安全检查后迁入,一旦进入将不得离开。

万斯此次提出的时间表可被视为对这一计划的进一步细化与推进。

他坦言,在非哈马斯控制区的重建工作将“迅速启动”,并希望民众能够重返拉法。

然而,这一愿景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

加沙地带在两年战火中已遭受严重破坏。

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2025年7月发布的数据,以色列自3月18日恢复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以来,已造成当地至少6964人死亡、24576人受伤。

万斯此次中东之行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确保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继续遵守美国斡旋达成的协议。

部分特朗普政府官员担忧其可能阻挠协议实施。

在10月22日与内塔尼亚胡会晤后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万斯坦言维持加沙停火“并不容易”。

美以双方正展开密集会谈,以推进美方提出的结束加沙冲突“20点计划”的实施。

内塔尼亚胡当天则强调必须彻底孤立哈马斯,并表示以色列将与美国共同决定如何实施“20点计划”的后续阶段。

10月23日,万斯向记者表示,截至目前以色列与哈马斯基本遵守停火协议,仅存在“零星例外”。

“当交战双方持续对抗两年后,出现零星冲突实属预期之中。

但总体而言,停火协议确实得到维持,和平局面正在巩固。”他补充道。

这种脆弱的平衡来之不易。

早在今年5月,哈马斯与以色列就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了新一回合的停火谈判。

当时哈马斯高级官员马哈茂德·马尔达维告诉记者,谈判是在卡塔尔和美国的斡旋下举行的,对所有议题都持开放态度,不设先决条件。

万斯此次访问的另一焦点,是对以色列议会推动吞并约旦河西岸地区两项初步投票的严厉批评。

该地区被国际社会视为未来巴勒斯坦国的一部分。

万斯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若这真是政治噱头,那也是个极其愚蠢的政治噱头,我个人对此感到冒犯。”

这两项法案的投票结果颇具戏剧性。

吞并西岸的法案以25-24的微弱优势通过,而仅吞并马阿勒阿杜明定居点的受限法案则以32-9的较大优势获准。

两项投票中,以色列议会过半议员均未参与表决。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迅速发表声明称这些法案“不太可能取得进展”,并指责反对派企图在万斯访问期间“制造分歧”。

尽管西岸吞并法案正是凭借内塔尼亚胡右翼联盟伙伴的支持才得以通过。

万斯对此表明了美方的明确立场:“西岸不会被以色列吞并。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是以色列不得吞并西岸。这将继续是我们的政策。”

这一立场引发了以色列极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应。

财政部长贝扎勒尔·斯莫特里赫在国内会议上表示:

“如果沙特阿拉伯对我们说‘用巴勒斯坦国来换取关系正常化’,那么朋友们,恕不奉陪。请继续在沙漠里骑你们的骆驼,我们将继续建设科技强国。”

以色列议会的吞并投票引发了地区国家的强烈反应。

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广泛联盟谴责以色列议会投票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违反”

沙特外交部发布的联合声明中严厉斥责:“以色列持续的单边政策与非法行径将进一步破坏国际法与道德准则。”

他们呼吁以色列停止在西岸和东耶路撒冷扩建定居点。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将扩大《亚伯拉罕协议》作为其首要外交政策目标之一。

该协议促使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等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成为特朗普第一任期最重要的外交成就。

美国正试图推动以色列与沙特关系正常化,但利雅得方面明确表示,这必须以建立可行的巴勒斯坦国途径为前提,而以色列右翼对此公开表示拒绝。

特朗普在近期表示:“沙特阿拉伯将为《亚伯拉罕协议》开辟道路。”

当被问及是否认为沙特会在年底前加入该协议时,特朗普回答:“是的,我认为会。”

万斯在谈话中也承认,随着调解方试图建立哈马斯解除武装的执行机制,停火协议将面临严峻挑战。

最终责任将落在派驻加沙的国际部队肩上,万斯指出这项任务需要耐心推进。

“政府期望国际安全部队能主导哈马斯解除武装进程。这需要时间沉淀,更关键的是取决于部队的人员构成。”他坦言。

这一安排与特朗普总统10月25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宣布的“国际部队”不久将进驻加沙地带的计划不谋而合。

按照美国提出的所谓“20点计划”,加沙停火第二阶段应实现加沙地带非军事化、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解除武装以及在加沙地带部署一支协助稳定局势的“国际部队”等目标。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当天说,美方正寻求就部署“国际部队”形成一项联合国决议或国际协议。

万斯提到的“无哈马斯区域”与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今年7月提出的“人道主义城”计划有着密切联系。

根据卡茨当时的说法,“人道主义城”将初步容纳60万巴勒斯坦人,他们需经安全检查后迁入,一旦进入将不得离开。

最终,该区域将安置加沙地带全部居民。

卡茨当时表示,如果条件允许,该区域的建设将在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后的60天内启动。

按照以方的打算,以色列国防军将负责“人道主义城”周边的安全,但不会介入管理或分发援助物资。

卡茨说,以色列正寻求国际机构管理该区域。

然而,这一计划遭到了多方批评。

以色列前高级外交官阿隆·平卡斯当时告诉英国《卫报》,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已经就拉法“人道主义城”做过可行性研究,这意味着以色列政府会认真对待此事。

不过他强调:“这项计划从本质上讲不可行且不切实际。而且,数百万流离失所者被迫进入这个‘实际上的集中营’,这是道德上堕落的做法。”

《国土报》当时则直言,以色列是在建难民营而非“人道主义城”。

随着万斯的专机从特拉维夫机场起飞,他留下的不仅是加沙重建的蓝图,更是对中东和平的一次重大赌注。

那个在登机前描绘的图景“两年后能有五十万民众在此安居乐业”能否从愿景走向现实?

这不仅考验着美国的外交智慧,也考验着这片古老土地上所有追逐和平的人们的耐心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