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打响第一枪!核潜艇现身加勒比海,中国与委石油合作遇阻

发布时间:2025-10-27 17:23  浏览量:2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近日,加勒比海的平静被钢铁巨舰的轰鸣打破,美国海军 “杰拉尔德・福特号” 航空母舰携编队驶入这片海域。

更引人关注的是,一艘核动力潜艇也悄然现身,连同另外7艘海军舰艇与约6000名士兵,构成了美国近年在该区域规模最大的军事部署。

就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调动中,美军率先 “打响第一枪”:一次针对涉嫌运毒船只的行动里,6名被美方贴上 “毒品恐怖分子” 标签的人员丧生。

而美方直言,这次行动与 “打击委内瑞拉马杜罗政权关联的贩毒网络” 直接相关。

这一系列动作,不仅让加勒比海地区的紧张局势陡然升级,更让外界目光聚焦到一个关键问题上:这片海域的炮火与军舰,是否会斩断中国与委内瑞拉多年的石油合作纽带?

作为美国海军现役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航空母舰,“福特号” 的这次部署本身就带着强烈的威慑信号。

它最多可搭载90架各型战机,能实现对周边数百公里海域的全天候管控,再加上核动力潜艇的隐蔽作战能力,这支编队绝非简单的 “缉毒力量”。

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在通报中特别强调,被打击的船只由委内瑞拉帮派 “阿拉瓜列车” 控制,而该帮派早已被美国政府列入 “跨国犯罪组织” 名单。

五角大楼随后发布声明,将这次军事部署定义为 “增强现有缉毒能力,削弱跨国犯罪网络” 的必要举措,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针对马杜罗政权” 的指向性从未如此明确。

毕竟,特朗普政府之前就多次暗示,不排除对委内瑞拉采取 “陆地行动”,甚至直接打击其内陆的可卡因生产设施。

面对美军的步步紧逼,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的回应毫不退让。

他通过本国主流媒体公开表态,将美国的航母部署与军事行动痛斥为 “赤裸裸的战争煽动”,直言美方是在 “用缉毒做幌子,虚构一场新的持久冲突”。

在上周五的全国公开讲话中,马杜罗更是直接戳破美方的 “承诺泡沫”:“美国曾向全世界人民保证,不会再卷入新的战争,可如今却在我们的家门口制造冲突,但这场冲突,我们必将阻止。”

他所说的 “阻止方式”,并非单纯的军事对抗,而是 “动员南美洲人民的力量”,借助区域内国家的支持共同抗衡美国压力。

事实上,马杜罗的强硬背后,是委内瑞拉对美国长期施压的不满,从经济制裁到外交孤立,美国对马杜罗政权的 “围堵” 已持续数年,这次军事行动被委方视为 “压垮骆驼的又一根稻草”,而马杜罗反复强调 “否认与毒品走私有关”,也是在拒绝美方给其政权 “定罪” 的企图。

在这场美委对抗的背后,中国与委内瑞拉的石油合作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风险。

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委内瑞拉拥有全球储量领先的石油资源,而中委之间的石油贸易与合作项目,早就成为两国经贸关系的核心支柱。

中国从委内瑞拉进口的原油,不仅保障了国内部分能源需求,更通过 “贷款换石油” 等合作模式,为委内瑞拉经济注入了关键活力。

数据显示,即便在国际油价波动与委内瑞拉局势动荡的背景下,两国近年的石油贸易规模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中方参与建设的炼油厂、输油管道等项目,也在助力委内瑞拉提升石油产能与出口能力。

但如今,美军在加勒比海的军事部署,给这条能源合作通道蒙上了阴影:一方面,美军对委附近海域船只的 “致命打击”,可能波及正常的航运贸易,增加原油运输的安全风险与成本。

另一方面,若美军行动升级为对委内瑞拉境内目标的打击,中方在委的石油基础设施安全将直接受威胁,甚至可能因局势混乱导致合作项目停滞。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若进一步加码对委内瑞拉的制裁,不排除会以 “涉美利益” 为由,对中委能源合作设置障碍,这无疑会让两国合作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康奈尔大学拉丁美洲问题专家肯尼思・罗伯茨的分析,为理解当前局势提供了关键视角。

他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特朗普政府对拉美的政策,正清晰地回归 “干预主义”,与以往相比,美方这次不仅公开将军事行动与 “针对马杜罗政权” 绑定,更突破了 “间接施压” 的常规,直接授权对委附近船只实施致命打击,甚至不避讳 “秘密行动” 的可能性。

罗伯茨强调,这种干预主义的回归,与拉美地区的政治格局变化相互交织:历史上,拉美国家对美国的单边干预始终持 “共同反对” 态度,2019 年美国推动 “推翻马杜罗政权” 时,多数拉美国家就明确表态反对。

但如今,拉美左右翼政府间的分歧日益明显,部分右翼国家对美国态度趋于温和,而左翼国家则坚定支持委内瑞拉,这种分裂导致地区难以形成统一的反制立场,也让美国的干预行动少了一层 “区域阻力”。

这种局势对中委石油合作而言,意味着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若拉美地区无法形成稳定的政治共识,中方在协调地区关系、维护合作安全时,将面临更多挑战。

外界当前最关心的,是美军的行动究竟会停留在 “展示武力”,还是会升级为直接军事干预。

从目前情况看,美军的航母与核潜艇部署,既有 “威慑马杜罗政权” 的意图,也有试探区域反应的考量,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军事压力迫使马杜罗政权让步,同时观察拉美国家与国际社会的态度。

但马杜罗的强硬表态与 “动员南美人民” 的呼吁,也让美军不敢轻易迈出 “全面干预” 的一步。

毕竟,陷入一场针对委内瑞拉的战争,不仅会消耗美国大量军事与经济资源,还可能引发地区局势失控,反噬美国自身利益。

不过,即便美军暂不升级行动,其在加勒比海的存在已对中委石油合作构成 “持续性威胁”:航运路线的不确定性、合作项目的安全风险、美国潜在的制裁压力,这些因素都需要中委双方共同应对。

对中国而言,在维护与委内瑞拉能源合作的同时,也在以自身方式推动地区局势降温。

中方一贯主张尊重各国主权与领土完整,反对外部势力的单边干预,这一立场不仅符合国际法准则,也与拉美国家的根本利益一致。

近年来,中国通过金砖国家、中拉论坛等多边平台,加强与拉美国家的沟通协调,推动构建 “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的伙伴关系,这种合作模式不附加政治条件,与美国的 “干预式合作” 形成鲜明对比。

在当前局势下,中方若能进一步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协调,推动地区形成 “反对外部干预、维护区域稳定” 的共识,将为中委石油合作创造更安全的外部环境。

同时,中委双方也可通过完善应急机制、拓展运输通道(如增加陆上运输与第三方中转)等方式,降低军事部署带来的风险,保障能源合作的稳定性。

从更长远来看,这场美委对抗与中委合作的风险,本质上反映了全球能源格局与地缘政治的深层博弈。

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始终与国家利益、区域安全紧密相连,而中委之间的能源合作,不仅是经济层面的互补,更是对 “平等合作、互利共赢” 国际秩序的践行。

如今,美军在加勒比海的行动,试图以 “军事力量” 左右他国局势、主导区域资源格局,但这种做法显然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趋势相悖。

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靠武力威胁与单边干预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分裂与冲突,对中国与委内瑞拉而言,当前的挑战既是对两国合作韧性的考验,也为深化合作提供了契机。

通过共同应对风险,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加强在能源、经贸、人文等多领域的协同,两国不仅能维护自身利益,更能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贡献力量。

眼下,加勒比海的军舰仍未撤离,美委之间的对峙仍在持续,但中委石油合作的未来,并非只能被动受局势左右。

只要两国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应对外部风险,同时借助多边平台推动地区稳定,就有能力守护住多年积累的合作成果。

而对国际社会而言,警惕美国的干预主义抬头、支持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才是维护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关键。

毕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应该建立在对另一个国家的威胁之上,也没有任何一种合作,应该被外部势力的军事行动所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