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首席客座指挥张弦即将首秀!携手杨天娲奏响“浪漫弦音”

发布时间:2025-10-27 16:56  浏览量:2

国际乐坛备受瞩目的指挥家张弦

将以新任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首席客座指挥的身份

带领乐团

携手小提琴家杨天娲

呈现两场极致浪漫的音乐盛宴!

作为当今国际乐坛上备受瞩目的指挥家,张弦作为新泽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任职已经进入第十年,其在西雅图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任期也已经在今年9月正式启航。由此,张弦成为西雅图交响乐团120多年历史上首位女性音乐总监,也已成为首位在美国十大乐团中担任音乐总监的华人指挥家。从2015年张弦首次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起,双方在十年合作里创造出无数美好的闪光时刻,也由此发展和积攒出深厚的默契,并最终使乐团决定邀约张弦担任首席客座指挥,结出新的友情硕果,开启新的合作篇章。

当浪漫主义时代远去,它的精神会留下怎样的回响?这场音乐会将用三部杰作来回答:布鲁赫留存浪漫主义的底色,普罗科菲耶夫记录它在现代性冲击下的裂变,拉赫玛尼诺夫则完成从个人情感到人类共情的超越。这场音乐会亦象征着指挥张弦与乐团开启艺术合作新阶段的起点。她以一贯具理性与热情的指挥风格,将在这场冠以 “浪漫”之名的音乐旅程中,带领乐团奏响携手共创的新乐章。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年的欧洲,传统的生活图景因工业革命的浪潮冲击已被彻底改变,作曲家布鲁赫选择以旋律筑起一座抵抗机械化侵蚀的堡垒。1866年创作的G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宛若温暖的烛火,映照出欧洲浪漫主义黄金年代的余晖。他的音乐既无瓦格纳的激进革新,亦无勃拉姆斯的凝重哲思,他让小提琴化作一首发乎本能的歌谣。在柔板乐章中,圆号与小提琴的对话仿佛暮色中的密语,终曲的吉普赛舞步则暗藏了对凡尘生民的虔诚礼赞。布鲁赫这种纯粹歌唱在任何年代都是珍贵的启示,它提醒我们:人类对直抵心灵的旋律永远怀有最原始的渴望。近七十年后,普罗科菲耶夫的G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于1935年创作完成并首演。此时的浪漫主义正学习在钢铁丛林中呼吸。在现实主义铁律与现代主义的夹击中,俄罗斯音乐也正寻找新的生存法则。于是我们听到,普罗科菲耶夫在第一乐章中让巴赫式的音调与尖锐的现代音型推挽,宛若个体意志在时代洪流中的自持;终曲如同醉汉舞蹈般的段落,瞥见作曲家以佯狂的姿态守护艺术的自由。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告诉人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若要保存内心的诗意火种,冷峻的智慧必不可少。

拉赫玛尼诺夫E小调第二号交响曲,是萌生于1908年的一阙思乡恋曲。当时的作曲家虽身处德累斯顿,灵魂却始终眺望着故土。他将心中的虔敬、斯拉夫的忧郁与交响乐的宏大熔于一炉,使个人乡愁升华为对人类命运的叩问。著名的第三乐章的柔板不是哀歌,而是将苦难淬炼成光;终曲的胜利颂歌也超越时代叙事,而升华成生命的礼赞。拉赫玛尼诺夫以音乐昭示:创伤可以通过艺术转化为共情,个体悲欢能够凝聚成集体的希望。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指挥家之一,奥曼迪与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私交深厚,他留下的多部录音至今仍被视为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权威诠释。张弦在新泽西交响乐团的图书馆中偶然发现了奥曼迪改编的《第二交响曲》总谱,并将这份珍贵版本与权威之声带回中国舞台,以此致敬这段跨越世纪的艺术缘分。

这三部作品恰似浪漫主义的三重镜像,线性地勾勒出一条由激情、思索而抵达超越的精神弧线,以音乐诠释浪漫主义精神如何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蜕变,静候与契合的心灵重逢的时刻。

撰稿:翟佳

曲 目 单

“浪漫弦音”

张弦、杨天娲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2025.10.31 19:30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2025.11.1 14:30

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

张弦 指挥

杨天娲 小提琴

普罗科菲耶夫(仅10月31日)

G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Op. 63

布鲁赫(仅11月1日)

G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Op. 26

拉赫玛尼诺夫

E小调第二号交响曲,Op. 27

曲 目 介 绍

普罗科菲耶夫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是普罗科菲耶夫回到祖国前最后一部受西方委约创作的作品,作于1935年,委约人是法国小提琴家罗伯特·苏坦斯,他曾在1932年与萨缪尔·杜什金合作首演了普罗科菲耶夫的《双小提琴奏鸣曲》。

这首协奏曲第一乐章由独奏小提琴以g小调开场,清晰而明确。在韵律模糊的主题结尾,引入中提琴和低音提琴,随后温暖的第二主题到来。在再现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再次奏响了开始主题。当乐队将乐曲转向B小调时,独奏小提琴回到G小调,完成了古典和声的闭环。

从许多方面来看,第二乐章行板都是些许忧郁抒情的第一乐章的阳光。小提琴拨弦奏出一段光芒四射、呼吸悠长的旋律,仿佛轻柔的爵士乐自由节奏。

第三乐章快板是一部舞曲,棱角分明,充满活力,令人想起作曲家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普罗科菲耶夫在其中加入了响板、西班牙装饰音和交叉重音。全曲以宏大的尾声结束,独奏小提琴以5/4拍引人入胜,最后的狂舞以小提琴炫技、喧嚣的打击乐和低音结束。

布鲁赫

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马克斯·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866年,拥有激昂的旋律、华丽而充满热情的乐队部分,以及难度极高的小提琴独奏段落。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受到大师约瑟夫·约阿希姆的支持。他称之为“所有协奏曲中最丰富、最具魅力的”。

马克斯·布鲁赫以其对民间音乐的热爱而闻名,这部作品从第一乐章开始就显示了这一点。小提琴吟唱出一首充满深情和伤感的哀歌,为快板乐章奠定了基础。这首略显短促的第一乐章引人入胜,充满了痛苦而激昂的旋律,在丰富的乐队部分衬托下,更增添了独奏的歌唱性。

过渡到华丽的第二乐章柔板,小提琴奏出哀伤的旋律,为整部作品增添了沉浸感。末乐章则是吉普赛式的,展现出高超的技巧与强烈的情感张力。正是这种对比突出、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确保了这部作品在小提琴保留曲目中的地位经久不衰。

拉赫玛尼诺夫

这首《第二交响曲》与作曲家的第一交响曲相隔了十二年,是拉赫玛尼诺夫恢复自信之后的作品,也是他三部交响曲之中,最具拉赫玛尼诺夫特色,而且最受世人欢迎的作品。这部作品构思严谨完整、主题变化多端、戏剧冲突强烈、旋律异常优美、音色丰富多彩、情感自然真挚。作为很长一段时间他生活经历和精神状态的写照,这部作品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个人内心精神世界的斗争和个人与外部因素的抗衡最后走出阴霾的过程。整个乐曲在结构上,显示出绵延的起伏性,以情绪来推动整个乐曲的发展,显然与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形态上有共通之处。可以说,本曲很明显地把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的俄国音乐特性,用具有拉赫玛尼诺夫特色的表现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作品完成于1906年秋至1907年春。

撰稿:寇燚

艺 术 家 介 绍

指挥|张弦

西雅图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新泽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米兰交响乐团荣誉指挥、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客座指挥。

2025/26乐季是格莱美奖和艾美奖双料得主、指挥家张弦担任新泽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第十年。在其艺术指导下,该乐团音乐会影片《EMERGE》等作品于2022年荣获大西洋中部艾美奖两项奖项。自2008年首次合作以来,张弦与西雅图交响乐团长期保持着合作关系,并将在2025/26乐季正式出任其音乐总监。在2009至2016年担任米兰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后,她至今仍担任该团荣誉指挥。张弦还将自2025/26乐季起担任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客座指挥。

作为客座指挥,张弦定期与洛杉矶爱乐乐团和费城交响乐团合作。她与费城交响乐团以及“三人时光”(Time for Three)三重奏合作为德意志留声机公司录制的专辑《致未来的信》(Letters for The Future,2022年发行)荣获格莱美最佳当代古典作曲——凯文·普茨《接触》(Contact),和最佳古典器乐独奏两项大奖。

2025/26乐季的亮点包括重返费城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圣路易斯交响乐团及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乐团。在欧洲,她将重返荷兰广播爱乐乐团并于阿姆斯特丹音乐厅执棒演出,并首次亮相芬兰国家歌剧院指挥《托斯卡》。此前她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取得巨大成功——2023/24乐季的《蝴蝶夫人》与2024/25乐季的《托斯卡》均获得高度赞誉。

“库尔扎克(Kurzak)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指挥家张弦对音乐的细腻处理。她拥有绝佳的声部平衡感,能引导乐团奏出极尽柔和与透明的音色……凭借卓越的艺术造诣和观众缘,张弦必将成为大都会歌剧院指挥团队的中坚力量。”——《纽约古典评论》

近期其他重要演出还包括与波士顿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圣保罗州交响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巴尔的摩交响乐团以及图卢兹国家管弦乐团的定期音乐会系列合作。同时,她与圣卢克乐团在卡内基音乐厅指挥上演了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

张弦曾担任墨尔本交响乐团及BBC威尔士国家管弦乐团与合唱团首席客座指挥,成为BBC交响乐团中首位拥有头衔的女性指挥家。2002年,她在马扎尔/维拉指挥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同年被任命为纽约爱乐乐团助理指挥,随后晋升为副指挥,并成为首位担任“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席位”的指挥家。

小提琴|杨天娲

被美国及欧洲媒体赞为“无懈可击的小提琴大师”;“超越她的所有对手“;“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新秀小提琴家”,杨天娲近年穿梭世界各地演出及录制唱片,好评如潮。

频繁合作的乐团包括欧洲著名的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伦敦爱乐、BBC广播爱乐、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西德广播交响乐团、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德国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交响乐团、德国科隆爱乐乐团、德国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芬兰赫尔辛基爱乐乐团、雅典国家交响乐团、西班牙皇家纳瓦拉交响乐团、波兰华沙爱乐乐团、斯洛伐克国家爱乐;北美顶尖的美国底特律、巴尔的摩、西雅图、加拿大温哥华交响乐团;另有,澳大利亚悉尼交响乐团、新西兰国家交响乐团、俄罗斯圣彼德堡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香港管弦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澳门交响乐团、马来西亚国家爱乐乐团等。此外她也多次受邀于许多著名音乐节举办独奏音乐会。她多个欧洲国家广播电台举办现场直播的独奏音乐会。她还在著名的纽约林肯中心、柏林爱乐大厅、巴黎的普雷耶尔音乐厅,莱比锡的格万特豪斯音乐厅,以及伦敦威格默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

杨天娲为拿索斯唱片公司至今录制共计20余张唱片,曲目包括从巴洛克时期的维瓦尔弟,到二十世纪的伊萨伊独奏奏鸣曲,以及沃尔夫冈·里姆的现代派作品。其中最新的“普罗科夫耶夫小提琴协奏曲专辑”荣获2022年度德国“回声古典音乐奖”的“年度最佳小提琴演奏家”,与小提琴大师穆特、齐默尔曼共享此殊荣。从2015年至今,她凭借“伊萨伊独奏奏鸣曲专辑”以及2014年“门德尔松协奏曲”,杨天娲至此已三次获得该德国最高古典唱片奖的荣誉。

此外她的不同唱片专辑也被授予法国古典唱片大奖,法国乐评惊赞她“无可挑剔、无法超越的演奏堪与海菲兹大师媲美”。她的萨拉萨蒂作品全集(共八张)被美国乐评称赞为“令人惊叹,不费吹灰之力的精湛技艺”,这套录音更是好评如潮,获得德国唱片乐评协会“2014年度最佳唱片”奖、法国金音叉唱片大奖、美国音乐网“全年度最优秀唱片”,卢森堡“年度唱片最佳选择”等多个奖项。

杨天娲生长在北京,四岁从师林丁丁老师,五岁起在国内比赛包揽金奖,十岁时拜师林耀基教授,十一岁起开始受邀与国内外各大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指挥家小泽征尔授予她“明日之星”称号,艾萨克-斯特恩欣赏完她的表演后即刻发出到美国的邀请。香港媒体誉称:华人的骄傲。十三岁时打破世界纪录,成为至今音乐史上灌录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全集》唱片的年纪最小演奏家。

2003年获“德意志文化交流基金会(DAAD)”特别奖学金赴德国学习。2006年获“德国万宝龙杰出青年音乐家大奖”(Prix Mont Blanc),成为得到该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人。

杨天娲现生活在德国,现在就任瑞士首都伯尔尼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和德国维尔茨堡国立音乐学院两所院校的小提琴教授。

音乐成长路上,杨天娲诚挚感谢林耀基教授,Jörg-Wolfgang Jahn 教授(德国)以及巴洛克音乐专家 Anner Bylsma (阿姆斯特丹)的精心传授。

杨天娲演奏一把“瓜乃利·德尔·吉苏 1730”名琴,由新加坡的林氏基金会慷慨提供。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2010年在北京的创建,是开启中国交响乐发展新篇章的里程碑事件。同蓬勃进取的时代和有容乃大的城市相伴相生,他们始终以澎湃的热情与创新精神、不懈的奉献与精进品格,为最高品质的音乐演奏和传播而矢志不渝。

历经十五年光辉旅程,汇聚百位卓越演奏家,今天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享有崇高艺术威望的顶级乐团,也是北京及全中国音乐生活发展前行的卓越引领者。作为世界级表演艺术地标,国家大剧院是其主要驻地,更是其出色国际视野、文化底蕴、艺术创想的源泉。百余位新生代海内外音乐翘楚以此为家,凭出众的才华和情怀成为新时代顶尖国家乐团的代言者。

乐团每年均以48周乐季呈现逾百场精彩演出,带领近20万观众遨游深邃音乐世界、感受触动心弦的美妙时刻,推动中国音乐生活不断的探索和突破。他们独有的热情、活力和精湛技艺,堪称其标志性的艺术风格。他们携手指挥家马泽尔、梅塔、捷杰耶夫、郑明勋、艾森巴赫、丹尼尔·加蒂、梵志登、法比奥·路易斯、阿什肯那齐、吕绍嘉、张弦、李心草、张国勇、张艺、李飚、林大叶等,钢琴家布赫宾德、科瓦塞维奇、布尼亚季什维莉、阿卜杜瑞莫夫、沃洛丁、郎朗、王羽佳、张昊辰、陈萨、维京格尔·奥拉夫松等,大提琴家卡普松、王健、秦立巍等,小提琴家穆特、郑京和、列宾、吕思清、宁峰等,中提琴家梅第扬,歌唱家多明戈、努奇、弗莱明、李晓良、和慧、沈洋、宋元明等大师级艺术家,创造了无数难忘的巅峰现场。

将艺术创意和人文情怀相结合,使音乐成为融汇古今与东西、沟通艺术与现实的桥梁,是乐团始终坚守的乐季理念。除了精湛演绎历史经典,他们还不遗余力支持现代音乐及青年作曲家,有硕果累累的新作委约、唱片出版。从陈其钢、赵季平、于京君、马格努斯·林德伯格、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卡列维·阿霍等顶尖大师,到倾力参与的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他们促生了陈其钢《江城子》《如戏人生》、赵季平《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二琵琶协奏曲》、于京君《日新》、盛宗亮《神鸡破晓》、黄若《蝶·变》、多伊奇《现象》等优秀新作,推动了中国现代音乐发展及其在海外的推广。2012年,已故大师马泽尔执棒其改编的瓦格纳《无词指环》由索尼发行,被大师评价为该作品有史以来“最完美的演绎”;2019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获颁中国发烧唱片大奖;2021年,贝多芬《爱格蒙特》戏剧配乐是该作品首次中国录音。历时三年并在2024年完成的布鲁克纳全套交响曲演出和唱片灌制,是乐团发展和布鲁克纳在中国推广介绍的历史性事件。《留声机》杂志(Gramophone)评价该套唱片:“极具情感表现力,音色灿烂而辉煌”,并将其收录“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最佳录音指南”。

在歌剧舞台上,他们缔造了中国歌剧音乐演绎的全新高度,对歌剧艺术在中国的介绍、推广和发展怀有划时代的贡献。十余年来,他们演绎了近70部歌剧制作,成就了瓦格纳《罗恩格林》《纽伦堡的名歌手》、威尔第《西蒙·波卡涅拉》、圣-桑《参孙与达丽拉》、多尼采蒂《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普契尼《西部女郎》等歌剧的中国首演,并世界首演印青《长征》、郭文景《骆驼祥子》等17部中国歌剧。2024年至2027年,乐团将首次演绎全本国家大剧院版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

他们经常以丰富的艺术活动,走进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使音乐之美融入生活、触手可及。2024年,乐团管理运行的“北京青年交响乐团”远赴纽约,参加世界青年管弦乐团周,在卡内基音乐厅登台演出。2020年起,他们开始推出线上演出,场均浏览量近3000万。乐团以“艰深的曲目和爆棚的状态”(《音乐周报》)、“引领观众和行业的格局和勇气”(《北京日报》)三度完成中国巡演。

作为国家文化使者,他们赴柏林、纽伦堡、基辛根、悉尼、首尔、大邱、新加坡、华盛顿、芝加哥、纽约、费城、安娜堡、教堂山、旧金山、渥太华、多伦多、蒙特利尔、莫斯科、圣彼得堡、爱丁堡、汉堡等地巡演。2014年和2017年,他们同吕嘉两赴北美,成为首支进入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芝加哥交响中心、旧金山戴维斯大厅、蒙特利尔交响大厅官方演出季的中国乐团,也因“欢欣愉悦的自信和朝气蓬勃的力量”(Musical America)被赞誉为“光彩四射和一流水准的乐团”(ConcertoNet)。2025年,乐团携手郑明勋完成首度欧洲多国巡演,登台爱丁堡艺术节、桑坦德国际艺术节、易北爱乐音乐厅,“毋庸置疑地展现出宏大的艺术抱负”(《汉堡晚报》),获得“热烈而一致的喝彩,观众持续欢呼”(Bachtrack)。

吕嘉自2012年接任陈佐湟成为首席指挥,并从2017年兼任乐团音乐总监及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2025/26乐季起,张弦任首席客座指挥。乐团现任助理指挥为赖嘉静。

近期音乐会

“世纪的对位”

王紫桐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室内乐

2025.11.7 19:30

国家大剧院·小剧场

王紫桐 钢琴

马魏家 小提琴

南江录 中提琴

金窥利 大提琴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桥四重奏

陈述 第一小提琴

杨瑞 第二小提琴

郝学嘉 中提琴

王莹 大提琴(特邀)

贝多芬

降E大调弦乐三重奏,Op. 3

德沃夏克

A大调第二号钢琴五重奏,Op. 81, B. 155

*点击跳转购票链接

“交响合唱《炎黄风情》”

吴碧霞、黄训国、钱骏平、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合唱团及北京爱乐合唱团

2025.11.7/8 19:30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钱骏平 指挥

吴碧霞 女高音

黄训国 男高音

北京爱乐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董岱 合唱指挥

*点击跳转购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