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格局生变?中国核潜艇加速下水,美俄主导地位遭遇挑战

发布时间:2025-10-27 11:50  浏览量:2

最近,一张照片在网上流传,一艘刚出厂的潜艇,尾巴长得有点不一样,不是大家熟悉的十字形,而是个X形。这可不是小改动,背后藏着大学问。这艘潜艇只是冰山一角,我们造潜艇的速度,已经让外界跟不上了。有人说两年时间,咣当咣当就出来了10艘核动力潜艇,这个速度,说明我们的能力到了一定的层次。


这不单单是一艘艇,而是整个体系都在发力。


咱们以前看到的潜艇,屁股后面都是一个十字舵,上下左右控制方向。新出来的这个,是个X形的。这东西好在哪?主要是更灵活,转向掉头比十字舵快多了。打个比方,就像开船的时候,方向盘更灵敏。


尤其是在水比较浅的地方,比如咱们家门口的那些海域,水下地形复杂,暗礁多,潜艇一不小心就可能触底。X形舵能让潜艇做出更精细的动作,贴着海底走,躲避起来也更方便。这种技术,美国人自己也是在新一代的潜艇上才用,说明咱们在这块是下了真功夫,跟上了最新的潮流。


一个舵的改变,背后是设计的信心和技术的底气。它说明我们的潜艇,不光要能去深海大洋,更要能在自家门口的复杂环境里玩得转,有绝对的掌控力。


造核潜艇,不是搭积木,那是个顶尖复杂的工程。你说快,那得有地方造,还得有足够多熟练的工人。咱们的渤海造船厂,这些年就没闲着,厂房一扩再扩,新的生产线一条接一条地上。


现在的船厂,已经不是以前那种敲敲打打的场面了。 很多都是数字化生产,电脑上设计好,机器自动切割、焊接,效率高得吓人。以前造一艘船的时间,现在可能能造好几艘。


这还不算完,一艘核潜艇身上有成千上万个零件,小到一颗螺丝,大到核反应堆,都要用最好的材料。这些东西要靠全国数千家工厂来配套生产,特种钢材、电子设备、降噪瓦,哪个掉了链子都不行。我们现在能这么快地下水,说明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都跟上来了,形成了一张巨大的供应网,能稳定地提供所有需要的东西。


有了航母,就得有带刀护卫,水面上有驱逐舰,水底下就得靠核潜身手。我们的航母编队要出远门,没有核潜艇在前面探路、在底下保护,心里就不踏实。核潜艇不用频繁上浮换气,能一直在水下待着,隐蔽性好,是航母编队最靠谱的“水下保镖”。


编队走多远,它就能跟多远。


海军现在搞的演习,都是来真的。南海那边,各种军舰、飞机、潜艇混在一起练。这种高强度的训练,没有足够数量的潜艇根本撑不起来。总不能这边演习要用,那边还在船厂里没造好吧?需求摆在这里,必须加速建造,才能满足部队的日常训练和战备需要。


长期以来,水底下都是美国和俄罗斯说了算。美国有五十多艘攻击型核潜艇,全是核动力的,天天在全球各处跑。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家底,也有三十来艘,虽然不少有点老,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技术功底还在。


我们起步晚,但进步快。从最开始的091型,到后来的093型,再到现在改进的093B,能看到指挥台的线条越来越流畅,水下跑起来噪音更小。新的潜艇中间还加了垂直发射装置,不光能打鱼雷,还能发射巡航导弹,直接攻击地面上的目标。这种设计,已经跟法国、俄罗斯最新的潜艇看齐了。


现在我们的新潜艇又快又多,虽然总数跟美国比还有差距,但我们不需要像他们一样满世界跑。集中力量在家门口,这个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已经足以让任何对手不敢小瞧。水下的格局,正在慢慢发生改变。


最后想说的是


看着我们的潜艇技术一步步追上来,从模仿到有了自己的想法,心里确实踏实了不少。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你觉得我们的海军现在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