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大敦煌影视城:仿建莫高窟复刻敦煌韵 影视取景地成打卡热地
发布时间:2025-10-27 09:30 浏览量:2
“穿上汉服站在仿莫高窟的崖壁前,仿佛真的穿越到了敦煌,不用千里迢迢去敦煌,在白银就能拍出让朋友圈点赞爆屏的照片!”10 月下旬,在甘肃白银市景泰县大敦煌影视城内,来自陕西的游客王女士手持团扇,在 “莫高窟仿建区” 拍摄古风写真,脸上满是惊喜。这座为拍摄电视剧《大敦煌》而建的影视基地,以 1:1 复刻的敦煌地标、浓郁的丝路风情,成为白银文旅 “网红打卡地”,每年吸引超 15 万人次游客前来拍照探秘,在黄土高原上复刻出一抹 “敦煌神韵”。
大敦煌影视城的 “诞生”,源于一部电视剧的文化赋能。2005 年,为拍摄 30 集古装剧《大敦煌》,剧组在景泰县荒漠戈壁上选址,耗时 8 个月建成这座占地 622 亩的影视基地。剧集以敦煌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不同朝代守护敦煌文化的故事,而影视城则按照 “还原敦煌风貌、再现丝路繁华” 的理念,仿建了莫高窟、敦煌古城、阳关、玉门关等敦煌标志性景观,让剧组无需远赴敦煌,即可完成 “敦煌场景” 的拍摄。剧集播出后,其恢弘的场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发关注,影视城也从 “临时拍摄地” 转型为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成为白银连接 “敦煌文化” 的重要纽带。“当时建城时,工匠们特意去敦煌莫高窟实地测绘,连壁画的色彩、洞窟的形制都力求还原,就是为了让观众在剧中看到最真实的敦煌。” 景区负责人指着 “莫高窟仿建区” 介绍,如今这些景观不仅是影视遗存,更成了游客感受敦煌文化的 “微缩窗口”。
仿莫高窟崖壁是影视城的 “核心打卡点”,也是最让游客惊叹的景观。在景区西侧,一片高 20 余米、长 100 余米的人工崖壁拔地而起,崖壁上仿建了 12 个莫高窟经典洞窟,包括 “九层楼”“飞天洞”“大佛殿” 等。其中 “九层楼” 仿建窟高 18 米,外观采用土黄色夯土材质,与敦煌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相似度极高;洞窟内,工匠们用矿物颜料复刻了莫高窟唐代飞天壁画,飞天身着飘带、姿态轻盈,色彩虽不及原作历经千年的厚重,却也生动还原了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游客可沿着崖壁下的栈道行走,近距离观看 “洞窟” 与 “壁画”,还能进入部分开放的 “洞窟” 内,感受 “置身莫高窟” 的沉浸式体验。“之前去过真正的莫高窟,没想到这里的仿建这么逼真,尤其是壁画的细节,连飞天飘带的褶皱都和原作很像。” 曾到访过敦煌的游客李先生说,他特意带着敦煌旅游手册来比对,“虽然规模小,但神韵很足,拍出来的照片不仔细看,别人还以为我又去了敦煌。”
敦煌古城仿建区则让游客 “一秒穿越” 到丝路繁华年代。这片区域以敦煌古城为原型,打造了一条长 300 余米的 “丝路古街”,街道两侧分布着仿唐代、宋代的商铺、客栈、酒肆,建筑采用土坯墙、木质门窗、青瓦屋顶,还原了古代敦煌的市井风貌。“西域商品店” 里摆放着仿唐三彩、丝绸、玉器等工艺品,游客可挑选特色纪念品;“丝路酒肆” 的门口挂着红灯笼,屋檐下悬挂着 “杏花村”“女儿红” 等酒旗,适合拍摄 “古装剧同款” 场景;街道中央的 “骆驼雕塑” 与 “马队道具”,更是游客拍照的 “必备搭档”,不少人会骑在骆驼雕塑上,摆出 “穿越丝路” 的造型。“我和朋友特意租了西域风格的服饰,在古街上走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电视剧里的角色,特别有代入感。” 游客张女士笑着说,她的朋友圈里,在 “丝路古街” 拍的一组照片已经收获了上百个赞。除了静态景观,影视城的拍照配套服务也深受游客青睐。景区内设有多家 “古风摄影工作室”,提供汉服、西域装、古装剧同款服饰租赁,款式达 200 余种,从襦裙、曲裾到胡服、铠甲,满足不同游客的拍摄需求;同时配备专业化妆师,可根据服饰风格打造 “唐代妆容”“西域妆”,让拍照效果更显精致。“我们工作室每天要接待几十组游客,最多的时候一天拍了 30 套写真,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很多家长会带孩子来拍‘小敦煌仙子’。” 工作室负责人介绍,景区还设置了 10 余个 “最佳拍摄点”,包括 “莫高窟崖壁前”“丝路古街转角”“阳关城门” 等,并标注了拍摄角度建议,方便游客拍出 “大片感”。
大敦煌影视城的 “诞生”,源于一部电视剧的文化赋能。2005 年,为拍摄 30 集古装剧《大敦煌》,剧组在景泰县荒漠戈壁上选址,耗时 8 个月建成这座占地 622 亩的影视基地。剧集以敦煌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不同朝代守护敦煌文化的故事,而影视城则按照 “还原敦煌风貌、再现丝路繁华” 的理念,仿建了莫高窟、敦煌古城、阳关、玉门关等敦煌标志性景观,让剧组无需远赴敦煌,即可完成 “敦煌场景” 的拍摄。剧集播出后,其恢弘的场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发关注,影视城也从 “临时拍摄地” 转型为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成为白银连接 “敦煌文化” 的重要纽带。“当时建城时,工匠们特意去敦煌莫高窟实地测绘,连壁画的色彩、洞窟的形制都力求还原,就是为了让观众在剧中看到最真实的敦煌。” 景区负责人指着 “莫高窟仿建区” 介绍,如今这些景观不仅是影视遗存,更成了游客感受敦煌文化的 “微缩窗口”。
仿莫高窟崖壁是影视城的 “核心打卡点”,也是最让游客惊叹的景观。在景区西侧,一片高 20 余米、长 100 余米的人工崖壁拔地而起,崖壁上仿建了 12 个莫高窟经典洞窟,包括 “九层楼”“飞天洞”“大佛殿” 等。其中 “九层楼” 仿建窟高 18 米,外观采用土黄色夯土材质,与敦煌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相似度极高;洞窟内,工匠们用矿物颜料复刻了莫高窟唐代飞天壁画,飞天身着飘带、姿态轻盈,色彩虽不及原作历经千年的厚重,却也生动还原了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游客可沿着崖壁下的栈道行走,近距离观看 “洞窟” 与 “壁画”,还能进入部分开放的 “洞窟” 内,感受 “置身莫高窟” 的沉浸式体验。“之前去过真正的莫高窟,没想到这里的仿建这么逼真,尤其是壁画的细节,连飞天飘带的褶皱都和原作很像。” 曾到访过敦煌的游客李先生说,他特意带着敦煌旅游手册来比对,“虽然规模小,但神韵很足,拍出来的照片不仔细看,别人还以为我又去了敦煌。”
敦煌古城仿建区则让游客 “一秒穿越” 到丝路繁华年代。这片区域以敦煌古城为原型,打造了一条长 300 余米的 “丝路古街”,街道两侧分布着仿唐代、宋代的商铺、客栈、酒肆,建筑采用土坯墙、木质门窗、青瓦屋顶,还原了古代敦煌的市井风貌。“西域商品店” 里摆放着仿唐三彩、丝绸、玉器等工艺品,游客可挑选特色纪念品;“丝路酒肆” 的门口挂着红灯笼,屋檐下悬挂着 “杏花村”“女儿红” 等酒旗,适合拍摄 “古装剧同款” 场景;街道中央的 “骆驼雕塑” 与 “马队道具”,更是游客拍照的 “必备搭档”,不少人会骑在骆驼雕塑上,摆出 “穿越丝路” 的造型。“我和朋友特意租了西域风格的服饰,在古街上走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电视剧里的角色,特别有代入感。” 游客张女士笑着说,她的朋友圈里,在 “丝路古街” 拍的一组照片已经收获了上百个赞。除了静态景观,影视城的拍照配套服务也深受游客青睐。景区内设有多家 “古风摄影工作室”,提供汉服、西域装、古装剧同款服饰租赁,款式达 200 余种,从襦裙、曲裾到胡服、铠甲,满足不同游客的拍摄需求;同时配备专业化妆师,可根据服饰风格打造 “唐代妆容”“西域妆”,让拍照效果更显精致。“我们工作室每天要接待几十组游客,最多的时候一天拍了 30 套写真,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很多家长会带孩子来拍‘小敦煌仙子’。” 工作室负责人介绍,景区还设置了 10 余个 “最佳拍摄点”,包括 “莫高窟崖壁前”“丝路古街转角”“阳关城门” 等,并标注了拍摄角度建议,方便游客拍出 “大片感”。
如今,大敦煌影视城已成为白银 “影视 + 文旅” 融合的代表,与周边的黄河石林、永泰古城形成 “西部风情旅游线路”:游客可上午在黄河石林体验羊皮筏子,下午到影视城拍古风写真,次日再去永泰古城感受明代军事要塞的苍凉,一天之内体验多种 “西部风情”。“以前来景泰县只知道黄河石林,现在多了个影视城,既能玩又能拍,旅程更丰富了。” 来自四川的游客陈先生说,他计划把在影视城拍的照片做成相册,作为这次西北之旅的特别纪念。
夕阳西下,大敦煌影视城的仿莫高窟崖壁被染成暖红色,“丝路古街” 的灯笼渐次亮起,穿着古装的游客穿梭其间,仿佛一幅 “丝路繁华图” 在眼前展开。这座诞生于影视创作的 “敦煌微缩景观”,不仅让游客 “足不出白银感受敦煌韵味”,更以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白银文旅版图中一抹亮眼的 “敦煌色”—— 在黄土高原与戈壁之间,它用仿建的景观与浓厚的风情,搭建起一座连接敦煌文化与大众游客的桥梁,让更多人在拍照打卡中,爱上丝路文化的厚重与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