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丈夫熬过15年苦日子,生下12个孩子,丈夫登基后却将她赐死

发布时间:2025-10-23 00:45  浏览量:3

公元540年春,陇山仍积着残雪,秦州的天空阴沉。皇帝的使者一路狂奔而来,带来一纸圣旨——“请乙弗氏自尽”。

这个女人,陪丈夫元宝炬熬过十五年流亡,生下十二个孩子,如今丈夫称帝三年,却要她为“国事”而死。

她没有哭闹,只轻声道:“愿陛下千年万岁,我死而无憾。”

随即钻入被中,自缢而亡。一个皇后死了,一个朝代的良心,也随风而去。

咱们先不忙说乙弗皇后,得先看看她的丈夫——西魏文帝元宝炬。

别看这位后来头顶金冠、口称朕,他年轻那会儿,可是个问题少年出身。

他爹是谁?京兆王元愉,北魏孝文帝的儿子。按说这出身够硬了吧?

可惜,元愉不安分——公元508年,竟在冀州谋反,自立为帝。没多久就兵败被擒,惨死途中。

元宝炬当时才十几岁,一夜之间从王子变囚徒,全家被关进宗正寺。

换谁都得吓破胆,可他命大——没几年,朝廷换了皇帝,新皇宽厚,把他给放了。

从那之后,元宝炬过的就是一场惊险求生秀。

北魏朝廷那时的权力斗争,异常残酷而血腥——皇帝幼年,太后专政,外戚乱权,地方势力割据一方。

元宝炬夹在一堆狠角色中间,能活下来,全靠一个字——忍。

胡太后专权时,他被牵连下狱;孝明帝上台时,他混进宫廷当了个直阁将军。

眼看日子有点起色,他又摊上大事——孝明帝被自己亲妈胡太后毒死,朝堂乱成麻绳团。

接着,尔朱荣、高欢、宇文泰这些北方大军阀纷纷登场,一个比一个能打。

那时候的北魏,名义上还有个皇帝,实际上天下早成了几股军阀的拼盘。

公元534年,孝武帝元修跟权臣高欢闹掰,跑到关中投奔宇文泰。这一步,成了北魏分裂的导火索。

一边是高欢扶持的新政权东魏,另一边就是宇文泰控制下的西魏。

而元宝炬,就是在这乱世的夹缝里,被请上了皇位。

为啥是他?

很简单——皇族里他血统正、性格稳,最适合当傀儡。

宇文泰看人眼光毒辣,一眼就挑中了他。

于是,535年正月初一,长安西郊大典,元宝炬穿上龙袍、改元大统,史称西魏文帝。

表面上是登基称帝,实际上,他只是宇文泰的招牌。

朝政大事、军国调度,全归宇文泰说了算。

可话说回来,元宝炬也不傻。

他见前任孝武帝不听话,被毒死;再看看宇文泰掌兵在手,他心里明白——得活着。

于是他采取了一种策略:

凡事不争,凡事都点头。

宇文泰要他迁都?行。要他封官?封。要他娶人?……也行。

正因为这份识时务,元宝炬保住了性命,保住了西魏的名义。

他在位十七年,没留下惊天政绩,却留下了一个最牢的皇帝生存法则——
会低头,才能活得久。

可是他的妥协,让乙弗氏成为其政治妥协的牺牲品。

当年逃命在外,吃野菜、过苦日子,她没一句怨言。

等他坐上龙椅,她成了皇后。

这一刻,她以为熬出头了。

谁知道——她熬出的不是头,是悲剧的开端。

乙弗皇后,可不是寻常人家的闺女。

她的外祖父,是北魏最有名的改革派皇帝——孝文帝元宏;

她的母亲,是堂堂淮阳长公主;

父亲乙弗瑗,更是朝中显贵、仪同三司。妥妥的“官三代+皇亲”。

乙弗氏的祖上,本是鲜卑贵族。早在北魏统一北方时,他们家族就跟着拓跋氏南征北战,封侯拜相。

到了她这代,父亲乙弗瑗娶了公主,算是政治联姻中的优等生。

所以,从出生那天起,乙弗氏的人生就被写进了政治账本里:你不是谁的女儿,而是一个将来要联姻的筹码。

不过,筹码也有性格。

这姑娘从小就安静,不爱笑,话也少。父母还拿这当优点,说:“有这样的女儿,比生儿子还强!”

这话听着像夸奖,其实是悲剧的预言——

她太懂规矩,太知分寸,长大了,注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公元525年,十六岁的乙弗氏,被父亲指婚给了表兄元宝炬。

别看是表兄,这门婚事可不轻松。那时元宝炬的老爹谋反刚死,整个家族都被盯着。

乙弗家这桩婚,可算押错了宝。

可乙弗氏认命——既嫁了,就跟到底。

婚后,他们没住上皇宫大殿,而是一路逃荒。

北魏政局乱到什么程度?

一边是太后掌权、宦官乱政;一边是边镇军民造反、军阀混战。

元宝炬被贬、被抓、被放,起起落落十几年,乙弗氏都跟着吃糠咽菜。

她从没抱怨,反而笑着面对生活。

十五年的风雨陪伴,这女人的温柔、节俭、忍耐,早就刻进元宝炬的骨头里。

于是,等到535年元宝炬在长安登基,她自然成了皇后。长子元钦为太子。

元钦,西魏政权第二位皇帝

在外界看来,乙弗皇后这是苦尽甘来,终于熬出头了。

可之后的解决证明,她只是从风浪口换到了漩涡中心。

她的性子,照样是那样:

不穿绫罗,不爱珠玉;饭菜不荤,衣服不新,照样过着之前的简朴日子。

宫廷是什么地方?是权力的战场。

她不争,别人就争。

她不妒,别人就妒。

她越温柔,别人越觉得她好拿捏。

偏偏这时候,外患又来了。

北方柔然可汗阿那瓌率大军压境,边关告急。

宇文泰这位摄政王一拍桌子:打不划算,和亲最稳!

于是,一个皇后的命运,从这一刻被决定了。

538年,柔然可汗的女儿郁久闾氏带着七百辆车、一万匹马、上千头骆驼,浩浩荡荡嫁来长安。

这场婚礼,说是和亲,其实是政治投名状。

宇文泰亲手操办,元宝炬也明白:若不娶这位柔然公主,北方战火就烧上门。

于是他心一横,下旨:废掉乙弗皇后。

那天,乙弗氏听到圣旨,只静静地笑了笑。

她不哭,也不闹,只带几名侍女搬出宫去。削发为尼,住进寺庙。

这一住,就是两年。

乙弗氏离宫后的两年,长安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新皇后——柔然公主郁久闾氏,年方十四,初入中原,语言不通、礼仪不熟,唯有一点:脾气大。

她身后跟着一队柔然使团,说白了,就是带着任务来的外交监督团。

他们每天盯着皇宫——看皇帝宠不宠公主、有没有旧情复燃、有没有“私访前皇后”的嫌疑。

这可不是家务事,这是国家级的政治监控。

可人是有感情的。

十五年患难夫妻,就算再冷血,也不可能一刀两断。

元宝炬私下曾派人给乙弗氏捎信,让她蓄发待召。意思很明显——皇帝在后悔,想让她还俗回宫。

可柔然那边是草原狼,一旦觉得和亲失效,就能立刻变脸。

果不其然——公元540年春,柔然军越过黄河,十万铁骑南下。

消息传到长安,朝堂乱成一团。

“柔然兵南侵,为废后报仇!”

——这句流言,比战鼓还快,比铁骑还狠。

元宝炬听后哭笑不得:哪有百万大军为一个女人而战?

可他明白,这事不是真假问题,而是形势问题。

流言一出,谁信?

百姓信,大臣信,宇文泰也信。

——那就完了。

因此,元宝炬下诏让皇后自尽。诏书落下,天下太平——只有他心不安。

那一日,长安派出中常侍曹宠,快马加鞭,赶往秦州。

风雪扑面,命令如山。

乙弗氏当时住在寺中,与儿子元戊相依为命。

听完诏书,她沉默了好久。

然后,她竟轻声笑了笑:“我只愿皇上千年万岁,天下太平。”

元戊当场怒吼,拔剑就要砍那太监。

乙弗氏一把抓住儿子的手,泪水直流:“国事为重,不能再起祸端。”

那一刻,她不是皇后,不是妻子,只是个慈悲的女人。

然后,她让所有人退下,独自钻入被中,用被角紧紧蒙住脸。

寂静良久,屋内传出一声低低叹息。

乙弗氏走了,年仅三十一岁。

参考信源:

傀儡皇帝与权臣怎么相处 领导文萃 2025-03-26

《魏书》

《北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