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大姐突发脑卒中离世,提醒:冬天再冷,也不要做这5件事

发布时间:2025-10-23 00:16  浏览量:4

她是单位里出了名的“活力姐”,走哪儿都快步如风,说话利索,做事麻利。

53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忙得团团转,谁都没想到,就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晨,她在自家厨房门口倒下了——没抢救过来,走得那么突然,就像一盏灯被人猛地吹灭。

谁能想到,一场看似普通的脑卒中,竟成了她的终点。

消息传来,整个小区都炸了锅。邻居们纷纷感叹:“昨天还跟我说话呢!”、“她身体不是挺好吗?平时还遛弯锻炼呢!”……可医生抛出的那句话,像一把刀扎进了不少人的心里:

“她那天早上做了五件冬天最不该做的事。”

听到这儿,我心里“咯噔”一下。咱们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群体,一到冬天就犯这些“老毛病”。

可谁能想到,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竟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不是个案。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超过300万人,其中超过一半发生在冬季。

这事不能光听个热闹,更要听出门道。今天咱们就来唠唠:冬天再冷,也绝不能做的五件事。

你别嫌我唠叨,咱这是在救命。

第一件不能做的事:清早起床猛地坐起、下床快走

你知道大姐是怎么倒下的吗?她平时爱早起,说是“趁天还没亮,把早餐做好,孩子上班也有口热饭吃”。

那天,她五点半起床,一骨碌就从被窝里爬起来,脚一落地,走到厨房门口,刚拉开冰箱门,“砰”地一声,人就倒下了。

冬天清晨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窗口期”。冷空气会让血管收缩,血压骤升,尤其是从温暖被窝到冷空气的过渡,一刺激,血管像弹簧一样“咔哒”绷紧,原本就有点小动脉硬化的,那就是火上浇油。

北京安贞医院的报告指出,冬季清晨4点至8点,是脑卒中“魔鬼时段”。

所以,早上醒来别着急起身,先在床上躺几分钟,伸伸懒腰,活动活动四肢,再慢慢坐起来,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保暖到位再下床。手脚冰凉的人,更要注意。

第二件不能做的事:空腹喝冷水、空腹晨练

有些人冬天图“养生”,一大早空腹喝杯冷水,说是“清肠道、排毒”。还有人坚持晨练,风雪无阻,穿着单衣在小区里跑圈,嘴里还念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我不反对锻炼,但空腹、寒冷、剧烈运动这三样要是凑一块儿,简直是“作死组合”。

空腹状态下血糖低,血液黏稠度高,容易形成血栓。再加上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供血不足,脑子一时半会儿没反应过来,就容易脑中风。

《中国卒中学会指南》明确指出:清晨空腹剧烈运动,是脑卒中诱因之一。

运动可以有,但得讲究方式。冬天运动,建议等到上午9点以后,气温稍升,阳光出来,再慢慢活动。先在家里热身,活动开关节,再出门也不迟。别图“勇”,得图“稳”。

第三件不能做的事:洗澡时间过长、水温过高

我有个叔叔,冬天洗澡非得开到烫得冒气的水温,泡在热水里一待就是四十分钟。说是“洗去一身寒气”。

结果有天洗着洗着,突然眼前一黑,幸好他老婆在门口喊他,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洗澡时热水刺激皮肤,血管扩张,血压骤降,容易引发脑供血不足。

而且浴室温差大,湿滑,一旦晕倒,很难自救。卫生部老年健康科普指出,冬季洗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水温控制在38~40度之间最合适。

别以为热水澡是“万能灵药”,它像个脾气暴的老大爷,一着急就上火。

建议冬天洗澡前,先用暖风机或热水器加热浴室,洗前喝点温水,洗时注意循序渐进,不要直接全身冲热水,尤其是从头浇下——这是大忌。

第四件不能做的事:穿得太少,尤其是头、脚、腰没保暖好

有些人冬天还穿得像春天,说是“冻一冻,百病走”。还有些爱美的姐妹,凛冬腊月还露脚踝、穿紧身裤,说“风度不能输”。

但你知道吗?中医讲:寒从脚起,病从寒生。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冷,血液循环就慢,心脑供血也会跟着出问题。头部是“诸阳之会”,吹风寒容易引发脑血管收缩。腰是肾的“门户”,一着凉,气血失调,五脏六腑都遭殃。

尤其是中老年人,千万不能“硬扛寒冷”。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4年统计年报》指出,冬季因冷刺激诱发的脑卒中,占全年病例的62%。

保暖不是“怕冷”,是“护命”。建议出门戴帽子、围巾、穿厚袜子,鞋子要保暖防滑。室内也要注意保温,保持20℃以上,不要为了省电省气,把自己“冻出病”。

第五件不能做的事:情绪激动、熬夜生闷气

你以为脑卒中只和血压、血脂有关?不,情绪问题才是“隐形杀手”。

那位大姐平时脾气就急,家里有点事就爱闷着,前一天晚上还因为孩子的事和家人吵了一架,气得饭都没吃,半夜睡不着,第二天一早就出事了。

情绪激动、长期焦虑,会让交感神经处于高亢状态,血压持续升高,血管壁长期受压,诱发血管破裂或栓塞。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3年刊文指出,焦虑抑郁是中老年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所以,别再说“气一下没事”,气大伤身,是真的。有情绪,得发泄出来——写日记、散步、找朋友聊聊,别憋。

睡不好,也别硬熬,睡前泡泡脚、喝杯温牛奶、有条件的听点舒缓音乐,都有助于入眠。

我知道,有些人听了这些建议,心里可能在打鼓:“不就这点事吗?至于吗?”

可命就是这么脆弱,很多人是在“习惯”里送了命。

咱们不是医生,不可能天天做检查。但咱能做的,是每一天都对自己好一点,尤其在寒冷的冬天,别再拿身体去“试命”。

最后,咱们总结一下:早上起床别猛动,空腹别乱喝冷水、别晨练,洗澡别贪热贪久,穿衣要保暖、护住头脚腰,心情别闷着、生气别硬抗。

愿我们都健康过冬,平安每一天。

参考文献:

[1]中国卒中学会卒中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4,23(3):145-162.
[2]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2024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5.
[3]中华预防医学会. 2023年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12):1856-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