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天倒闭230家!曾经比茅台还暴利的牙科诊所,彻底凉了?

发布时间:2025-10-23 19:02  浏览量:3

曾几何时,民营牙科诊所被视为“印钞机行业”:

种一颗牙,收一个人大半月工资;

开一家店,赚一栋楼的钱。

然而,这个看似永远光鲜的行业,如今却陷入集体寒冬。

仅在过去的90天,全国就有超过230家口腔诊所倒闭或关停。

暴利神话,为何突然崩塌?

01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看牙被很多人形容为富人的消费。

一颗种植牙,动辄上万元;一口全种下来,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

“洗牙500,补牙1000,种牙5万”,这不是夸张,而是现实。

而对于不少民营牙科来说,正是这些高单价项目,撑起了他们的暴利十年。

以种植牙为例,种植体出厂价几百元,经销商层层加价,到诊所里售价就可能成了几千到上万。

再叠加手术费、拍片费、麻醉费、牙冠费,整个流程下来,一颗牙轻松破万元。

若是进口品牌,价格还能再翻一倍。

一些机构甚至推出“全口种植”项目,总价动辄二三十万。

业内人士透露种植牙的整体利润率长期维持在60%左右,部分高端项目甚至更高。

也就是说,顾客花的每一万元里,有六千块是纯利润。

暴利不止种牙,正畸(牙齿矫正)项目更是稳收现金流。

很多家长为孩子矫正牙齿一掷千金,而不少白领女性也为美观选择隐形牙套。

一副隐形牙套,报价八万到十二万不等。

2020年,全国正畸病例就超过300万个,贡献了整个行业30%的利润。

这是一门不愁客源、回款快、现金流极好的生意。

2015年至2020年,是民营牙科的黄金五年。

机构数量每年增长17%,融资额连创新高。

“种一颗牙等于买一辆车”的神话,让大量资本、医生、创业者涌入。

“开一家口腔诊所,一年回本,两年中产,三年暴富”成了行业口头禅。

有人在一线城市租下写字楼,也有人在县城改装民房,只要挂上“口腔诊所”四个字,就能源源不断地进钱。

02

但从2023年开始,形势急转直下。

“暴利”行业的春梦,被一纸政策彻底击碎。

2023年,全国多地医保局开始对种植牙项目进行集中带量采购。

核心要求很简单让牙齿回归合理价格。

国家医保局规定单颗常规种植牙的全流程费用不得超过4500元。

地方跟进执行,江苏公布中选价,种植体平均价降至900元左右;

辽宁、山东、河南等地的平均价格下降了50%以上;

北京、上海也相继出台透明价目表,明码标价。

过去随意开价的空间被彻底堵死。

那些靠高溢价盈利的诊所,利润被腰斩。

过去五年,中国民营口腔诊所从8万家暴涨到13万家。

仅2019到2022年,全国新增5万家。

扩张带来的,是疯狂的租金、人力和营销成本。
很多机构以加盟连锁形式铺开,每年要花上百万做广告。

可当政策一刀切,价格降下来,客户却没增,利润全没了。

有从业者直言:“我们不怕没病人,就怕有病人还要赔钱。”

在高价时代,消费者宁愿花钱求快,但当信息越来越透明、价格被公开,大家开始精算。

“我为什么要花两万种颗牙?公立医院只要五千。”

“广告里说终身质保,现在门都关了。”

全国各地维权事件频发:

诊所跑路、闭店、退费无门。

不少患者治疗只做到一半,连主治医生都联系不上。

03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已有超230家民营口腔机构宣布关停或倒闭。

行业倒闭率一度接近30%。

从成都的欢悦口腔,到南京、合肥、郑州等城市的连锁品牌,一夜之间纷纷熄灯。

不少机构拖欠房租、货款、员工工资,有的甚至卷款跑路。

曾经的金矿行业,成了负债重灾区,而资本的脚步,也比谁都快。

2021年,民营口腔融资高达130亿元;2024年,融资额骤降至不足20亿。

连民营口腔第一股瑞尔集团,股价也从上市价14.6港元跌到不足2港元,市值蒸发八成。

连锁、品牌、资本,一个都没逃过。

民营口腔的利润,正在被国家集采彻底改写。

过去,医生、诊所、经销商各自拿走一块肉。

现在,种植体和牙冠都统一中标,诊所能赚的钱只剩手术费、服务费。

好消息是,老百姓的负担确实降下来了。

过去要花两三万元的种植牙,现在很多地方四五千就能搞定。

全国多地还开通了口腔价格透明平台,可以查询材料品牌、医生资质、价格明细。

这意味着,种牙终于不再是富人特权,而是回归医疗本质。

但也有新问题,价格战引发服务缩水、材料更换、医生流动频繁,行业口碑再次受损。

如今的民营口腔市场,正在走向两极。

一边,是被扩张拖垮的“巨头”。

这些机构靠加盟铺店、砸钱买流量起家,靠高价项目撑现金流。

可一旦限价落地,利润被挤干,庞大的租金和营销成本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没有利润、没有口碑,失去支撑的连锁品牌,只能加速坍塌。

反而是那些谨慎、专注服务的中小机构活了下来。

他们控制成本、不追求扩张,依靠口碑慢慢积累客户。

有人从不打广告,却靠复诊率撑起一年营收。

“以前是卷广告,现在是卷医生。”

医生成为核心资产,服务体验成了护城河。

造富神话的破灭,并不意味着行业的末日,恰恰相反,这是民营口腔真正走向成熟的开始。

当暴利褪去,留下的才是真正懂医疗、懂服务、懂人心的机构。

一口牙的故事,折射的是一个时代的“快富幻觉”。
对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改变是,我们终于可以用合理的价格,安心看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