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送达,算法与效率现实博弈,印度是怎样把外卖卷成死亡生意
发布时间:2025-10-23 13:29 浏览量:3
厉叔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印度外卖行业的实情以及外卖平台的算法和奖励机制。
在2022年,印度的一家外卖平台推出了一项新的政策,只要外卖十分钟没有送到,就可以直接免单,这在消费者眼里就是奇迹的效率,但是在骑手眼中,这就是像是催命符,
孟买的外卖员,每天跨坐在二手摩托车上,穿梭在这座被称为“交通地狱”的城市里,孟买的拥堵不是简单的红灯时间长,而是连救护车都能困在路上几个小时。
这里的每一条支路都可能是盲道,路面坑洼不平、井盖松动、照明匮乏,夜晚开车靠的是命,而不是灯光,在这样的路况下拼10分钟送达,就好像命运在嘲笑骑手。
外卖平台没有做任何解释,只是很快就将这个政策撤回了,但是这条政策带来的效应远没有结束,平台对速度的执着依旧存在,后台的算法充未松手,骑手炫耀活下来,不仅要熬过45度的烈日,还要顶住几个月的连续暴雨,呼吸着被污染物塞满的空气。
每年3月到5月,是拉胡尔最难熬的季节,气温不断刷新纪录,40度只是起步,45度很常见,2024年部分地区气温甚至突破了50度,摩托车发动机在脚下燃烧,座椅和排气管都像电炉,汗水还没流出就被烤干,留下的是一层黏热的“热壳”。
在热浪中送冷饮、果汁和冰淇淋,是平台最忙的时候,也是骑手最危险的时候,印度国家疾病控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夏季,因高温引发的中暑病例达4.8万,死亡超450例,但这些数据里并没有细分职业,没人知道有多少骑手倒在烈日下。
高温天气还没过去,紧随其后的就是季风气候,在六月到九月之间,孟买仿若经历一场奇幻的水之洗礼,整座城市都被水逐渐侵占。
正常年份的降雨量就超过了上海两年、北京四年的总和,仅36小时就能积下400毫米的水。主干道淹了,支路更惨。水面之下,是布满陷阱的暗流:松动的井盖、没入水中的坑洞、被冲刷开裂的路段,一旦前轮掉进这些看不见的空洞,整个人直接被甩飞。
骑手们还是得送单,因为平台给了点额外的激励,每单加价5到15卢比,折合人民币最多也就1块多。但拉胡尔知道,这种补贴连轮胎坏一次都修不起。如果运气好,那一天能顺利收工;要是运气差,轻则泡汤一天的收入,重则进医院躺上半个月,没人替你出医药费,也没人为你说话。
等到雨季过去,空气会短暂变得清新,然而这种清新很快就会被雾霾取代。每年11月开始,印度进入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季度。2023年,孟买的PM2.5浓度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8倍,污染峰值是14.7倍。
街头的骑手不戴口罩,他们无法在频繁的呼吸和连续的奔波之间兼顾防护。没有任何补贴能抵消长期吸入这些颗粒物的代价,慢性病静悄悄地附在身体里,一起熬过高温、洪水、雾霾和迟迟不到的春天。
季节可以预测,可是交通却永远无法掌控,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孟买的道路管理几乎是失控状态,除了主干道勉强能够通行,其他道路就像是废弃多年,一直没人管的城乡结合部一样。
车道线是用来欣赏的,交通灯是用来当摆设的,警察是只有在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才会出现的,大卡车横冲直撞,摩托车乱窜,三轮车插队,行人穿越马路就像是生死测试一样。
路上的神牛拥有绝对优先权,马和骆驼偶尔也客串一次道路霸主。这样的交通环境,让骑手只能全天候开启“布朗运动”模式:前后左右都要看,还得随时提防盲区的未知物体。
世界卫生组织显示,印度机动车仅占全球的1%,但是交通死亡率却高达11%,是中国的三倍。
在这些数字里,骑手既是最大牺牲者,也是伤害他人的高风险者。逆行、闯红灯、压线、超速,这些行为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规矩,而是因为每一次迟到都可能意味着当天奖金清零。
真正将这些骑手牢牢套住的是平台算法背后的激励系统,这套系统不会给出稳定的规则,骑手刚熟悉一个时间段的高奖励,第二天规则就会改变,为了避免骑手们找到奖励漏洞,平台会不断地变化奖励机制。
人类对不确定奖励的反应远比固定激励更强烈,这就是为什么老虎机总能让人上瘾,平台靠这种心理机制,把最低成本和最大人力压榨完美结合。
骑手每天盼着那个不确定的大单出现,这种多巴胺驱动的期待,让他们在低薪和高风险中苦撑。有时候,他们并不是为了当天的几十块收入,而是为了追一口虚无的希望。
放眼全球,这并非印度特例,在马尼拉、雅加达、纽约、伦敦,同样的算法正在吞噬不同的外卖员。所有平台都在服务一个终极客户:资本市场。只要股东追问增长和利润,压力就会顺着每一级组织传导到底层的骑手,变成更多订单、更快速度、更低成本的刚性要求。
在中国,上海的骑手一天可以跑30到50单,节假日甚至破百。但在印度,一天能完成15单已属不易,地广人稀、出餐慢、路线乱,限制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结果就是,中国骑手每天净收入能达250至400元人民币,而印度骑手一天最多不过400至550卢比,也就是34到47元人民币。月租一张床4000卢比,街边快餐一份就要80卢比,扣完日常开支,他每天最多能存下9元人民币。
更讽刺的是,印度的外卖骑手中,竟有32%是大学毕业生。相比之下,中国骑手的本科率为24.7%。但学历并不能换来更多选择,印度长期缺乏制造业支撑,经济增长与就业脱节。
大批农村青年进城找工作,才发现可做的只有零工。送外卖门槛低,一部手机,一辆摩托,注册后马上上岗,看上去比搬砖体面多了。
很多人原本打算干一段时间攒点钱就换工作,可高强度的劳动榨干了他们所有的精力与时间,也夺走了学习新技能、寻找出路的机会。最终,他们困在平台构建的巨大生态里,日复一日送着时间与命。
厉叔认为,在这种算法机制的压缩下,很难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印度就业困难的严重性,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