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造假,任正非震怒,CEO张平安连降三级,4名高管落马

发布时间:2025-10-20 13:03  浏览量:3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最近,华为出事了!

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这位在华为奋斗了近30年的老兵,因内部查实的业务造假问题,被创始人任正非下令连降三级。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人事变动。

要知道,就在2023年,张平安刚刚当选华为新一届董事会成员,17名董事中排名第六,甚至在消费者业务的“大嘴”余承东之前。

这种断崖式的处罚,在华为近五年的历史上,前所未有。

伴随张平安一同“落马”的,还有云服务产品部部长张宇昕、全球营销与销售服务部总裁石冀琳、全球生态部部长康宁等一众高管,均被连降两等。

更狠的是,华东、华南两大核心区域的两位副总裁,以及政务云、金融云的业务负责人,直接被解除劳动合同,其中三人还被列入了华为“永不录用”的黑名单。

一场涉及虚增营收超8亿元的系统性造假案,就这样以一种极其惨烈的方式,被华为自己揭开了盖子。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张平安是不是亲自下场搞数据了?

恰恰相反。

根据内部通报,对张平安的责任认定是“对业务数据真实性监管不力,作为一把手承担主要管理责任”。

换句话说,他不是造假的操作者,却是这场失控游戏的最终负责人。

那么,水面之下的冰山到底有多大?

这场造假并非个别销售为了冲业绩搞的小动作,而是一场自上而下、蔓延在核心区域(华东、华南)和重点板块(政务、金融、互联网)的系统性行为。

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写在市场份额的对比图里。

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阿里云依然以33%的份额稳坐头把交椅,而华为云虽然位居第二,但18%的份额与前者差距明显。

身后,腾讯云、百度智能云、火山引擎等追兵也在虎视眈眈。

整个公司都在看着你,整个市场都在逼着你。

华为云不仅背负着追赶对手的压力,更背负着“2025年必须实现盈利”的军令状。

当“增长”和“盈利”成为压倒一切的KPI时,华为引以为傲的“狼性文化”在这里似乎出现了异化。

这种在终端和运营商业务中攻城拔寨、无往不胜的文化,强调的是结果导向和高效执行。

但在云计算这个需要长期投入、培育生态、慢火熬汤的赛道里,“快”和“猛”反而成了催生问题的温床。

在高压之下,从管理层到基层,整个链条的管理出现了失控,最终导致了这场系统性的雪崩。

壮士断腕的勇气

这起事件最令人深思的地方,不在于造假本身,而在于华为处理它的方式。

如此大规模的“家丑”,涉及金额巨大,牵连高管众多,一般的公司恐怕会选择冷处理,把影响降到最低。

但华为偏不,它选择了一种近乎“自残”的方式,对自己动了一场外科手术。

发现问题的,是华为内部一个“神秘”又权限极大的部门——内部审计部。

这个部门独立于所有业务体系,可以直接向最高管理层甚至任正非本人汇报。

在2024年下半年的例行审计中,他们发现了数据异常的蛛丝马迹,随后顺藤摸瓜,由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亲自牵头成立专项调查组,最终将整个造假链条连根拔起。

任正非在内部会议上的震怒,不仅仅是因为被虚假的数字蒙蔽。

他在内部讲话中称,“造假行为是对华为价值观的严重践踏,是比竞争对手打击更可怕的内耗。

这句话点透了本质。

华为是一家没有上市的员工持股公司,虚假的业绩,欺骗的不仅是市场,更是公司超过20万的员工股东。

在外部环境本就严峻的当下,任何内部的腐化和信用的丧失,都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我们看到了雷霆万钧的处理。

对张平安等人的严惩,不仅仅是杀鸡儆猴,更是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净化。

华为在用最严厉的手段向内外部宣告:在数据真实性这条红线上,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功过不能相抵。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短期看,华为云元气大伤,领导层出现真空,品牌形象受损。

但从长远看,这又何尝不是一次“壮士断腕”?

砍掉坏死的肢体,是为了保全整个躯干的健康。

事件处理后,客户留存率不降反升,回升至92%,这或许说明,客户看到的不是华为的丑闻,而是它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和信用。

它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任何脱离了真实与诚信的增长,都只是沙滩上的城堡,无论看起来多么宏伟,潮水一来,终将坍塌。

而对于华为云来说,手术已经做完,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新的负责人将面对同样严峻的市场,如何平衡“狼性”与“耐心”,如何在压力下坚守底线,将是决定其未来走向的根本命题。

参考资料:

追责云业务造假和经济舞弊!华为云CEO张平安被连降三等,多名高管遭问责

2025-10-18 13:26·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