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突破4200美元,不如看看古人的审美观!
发布时间:2025-10-19 16:13 浏览量:5
转自 文物分享 文博辑录
▲商·绿松石金耳环(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山西博物院
【黄 金】
根据17日凌晨的国际现货价格
每盎司突破了4300美元
(一盎司等于31.1克)
折合每克达到980元左右
今年累计国际金价上涨57%,
月上涨15%
虽然当晚跌破4200美元
(下跌1.7%,收盘4251美元)
但国内大品牌的足金
依然超过1200元3家价格在1268元,跌幅0.86%
金价仍为目前历史新高
▲商·金面具(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那么古人是如何追求黄金呢?
他们会用黄金打造
首饰
金饼
车马器
兵器
佩饰
等种类繁多、工艺复杂的金饰件
接下来的画面
会让你赞不绝口古人的设计理念
那就尽情的夸赞吧
▲游客在内蒙古博物院欣赏金银器(长腿袁大叔 摄)
目前所知
最早的黄金制品
是夏代的耳环
最早的黄金货币
是楚国的郢爯
根据去过的博物馆
个人总结是
黄金历经东周、汉代、
隋唐、宋辽和明清等5个鼎盛阶段
○—春秋战国—○
黄金,率先在此时出现第一个高峰,而且是划时代的意义。主要融入在车马器、兵器等,出现了第一个黄金货币——郢爯(陈爯等),鎏金、错金技术大展身手,特别是复杂的错金银成为后世不可仰望的高度,之后一去不复返。
▲春秋·嵌绿松石骆驼纹金牌饰(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河北博物院,来自易县燕下都遗址
▲春秋·金饰片(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从法国回到当地
▲春秋·首饰盒(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陕西考古博物馆
▲战国·错金嵌松石螭龙纹铜镜(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镐金古金银铜器博物馆
▲战国·陈爯(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安徽博物院,和郢爯一样
▲战国·鹰顶金冠饰(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战国·错金银铜铺首(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镐金古金银铜器博物馆
○—两汉时期—○
黄金一改往日的面貌,除了车马器外,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问世,这些货币主要用于酬金、赏赐和大额交易。
同时,北方也出现了绚丽的金饰,工艺更加成熟,成为第二个发展高峰。
▲西汉·马蹄金(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江西省博物馆,出自海昏侯刘贺
▲西汉·金饼(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长沙市博物馆
▲西汉·鎏金铜承弓器(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河北博物院
▲西汉·麟趾金(长腿袁大叔 摄)
▲西汉·错金银铜锯齿形器(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河北博物院
▲西汉·鎏金银铜当卢(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河北博物院
▲东汉·掐丝镶嵌金辟邪(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定州博物馆,仅有拇指般大小
▲东汉·月牙形金饰件(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魏晋南北朝—○
感觉这个时期的金器不多,刚好参观魏晋文物的博物馆也少。但个人以为金步摇和金珰最为令人瞩目,也成为代表作品。
▲北魏·对鸟鎏金铜牌饰(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大同市博物馆,没去过此博物馆
▲北魏·花卉人物纹金盘(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大同市博物馆
▲魏晋·鹿角形金步摇(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北周·金耳勺(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陕西考古博物馆
▲东晋·蝉纹金珰(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越国文化博物馆,用在冠饰
▲东晋·桃花形金饰件(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西晋·金珰(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南京市博物馆,博物馆较少见
○—隋 唐—○
黄金来到唐代,工艺出现又一个高峰,中西技术相结合,鎏金、焊接、镂空等等炉火纯青。
从何家村到法门寺,再到丁卯桥,真正见识到黄金(鎏金)制品的精美,什么叫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惊艳了全世界。
你再也不会觉得这是土里土气的黄金。
▲隋·嵌珍珠宝石金项链(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国家博物馆,最为精美的项链
▲唐·鸳鸯莲瓣纹金碗(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陕历博,来自何家村
▲唐·鎏金蔓草花鸟纹八棱银杯(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陕历博,来自何家村
▲唐·鎏金双鹦鹉纹带盖印盒(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镇江博物馆,来自丁卯桥
▲唐·鎏金花鸟人物纹铜钗(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久州艺术博物馆
▲唐·鎏金飞鸿球路纹银笼子(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宋 辽 元—○
宋代主要以发钗、梳子为主,走清淡、雅致的风格。还出现了类似“银行卡”的金叶子。
目前博物馆的展出不多,以易县和镇江为主,还出现了“婚礼三件套”。
辽代时代以首饰为主,独具一格,非常具有时代性。
▲北宋·金龙(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用于投龙简仪式
▲宋·金缕百事吉结子(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临安博物馆,节令时佩戴
▲宋·金四脊镯(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安徽博物院
▲宋·金帘梳(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越国文化博物馆
▲宋·连七式花头金钗(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安徽博物院
▲南宋·葵花形金盏(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安徽博物院
▲南宋·金叶子(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杭州博物馆
▲辽·嵌松石蟾蜍纹金戒指(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辽·龙纹金带銙(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辽·摩羯形金耳坠(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国家博物馆
▲元·飞天金饰件(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元·金钗(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明 代—○
明代之际,金丝翼善冠成为黄金的最佳代言人,一出道就是巅峰,发簪、耳环、耳坠、掩鬓等首饰悉数登场,掐丝、累丝等工艺臻至完美,黄金、和田玉和珍珠宝石,成为这个时期的最佳CP,将首饰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成为不断模仿的素材。
▲明·金丝翼善冠(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明十三陵博物馆,不出京展览
▲明·金镶玉嵌宝石木梳(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南京博物院
▲明·八联珠嵌宝石金耳环(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明·嵌宝石金爵(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明十三陵博物馆,万历的日用品
▲明·累丝嵌玉抱子观音金簪(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兰州市博物馆
▲明·嵌玉金凤簪(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明·镶宝石金蝴蝶(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河南博物院
▲明·嵌宝石绵羊引子金簪(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首都博物馆
○—清 代—○
到了康雍乾时期,尤其是乾隆的热爱,皇宫拥有很多的金制品,黄金和宝石的结合达到新高度,抛光打蜡技术很完美。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惊艳几个世纪的点翠工艺,用于凤冠和发簪。但整体来看,依然可以见到明代的身影。(清代慢慢推送,就不过多增加图片)
▲清·金累丝万年如意(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故宫博物院,乾隆60岁的礼物
▲清·铺翠凤冠(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青岛市博物馆,带有鎏金工艺
▲清·金錾花卉纹嵌珠宝如意式香薰(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鎏金点翠花卉纹银钗(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定州博物馆
▲清·嵌宝石鎏金银螃蟹(长腿袁大叔 摄)
藏于常州博物馆
▲清·錾花寿字金指甲套(长腿袁大叔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