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因肺栓塞不幸走了!医生:天冷宁愿在家睡觉,也别干这些事!

发布时间:2025-10-17 09:44  浏览量:4

天气一冷,总有人觉得“窝着最舒服”。可就在不久前,一位年仅42岁的女性在寒冬清晨锻炼后突发肺栓塞,送医无效,不幸离世。

她原本身体健康,却为何“毫无预兆”地倒下?许多人听说后,心中都有一个疑问:肺栓塞到底是个什么“隐形杀手”?

冬天到底还能不能运动?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哪些习惯无意之间正在“加速”肺栓塞的发生?医生提醒:一些看似健康的做法,其实在寒冷环境下,反而可能成为引发急症的“导火索”

心梗脑卒中相比,肺栓塞的“名气”小得多。但在临床中,它的危害却一点不逊色。这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气温骤降时更易高发。根据《中国肺血栓栓塞症防治指南(2023年版)》,肺栓塞已成为我国住院患者突发死亡的前三大原因之一。

简单来说,肺栓塞就是“血块堵住了肺的血管”。当血液在静脉中形成血栓,并随血液流动进入肺动脉后,造成堵塞,就会导致肺部供氧受限,严重时可能在几分钟内引发心跳骤停。

在寒冷天气中,人体血管收缩,血流变慢,血液更容易处于高凝状态,这就为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温床”。再加上一些人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比如久坐、久躺、长时间乘车,这些因素叠加,就构成了高风险的局面。

医生在日常门诊中发现,不少人对肺栓塞的认识仍停留在“老年病”或“术后并发症”的印象上。肺栓塞的高危人群远比想象中要广泛。除了老年人、骨折术后病人,还有以下几类人也需警惕:

久坐办公族:长时间坐着不动,导致下肢血流缓慢,是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诱因。

产后女性:分娩后激素变化加上活动减少,血液黏稠度升高,极易形成血栓。

肥胖或吸烟人群:肥胖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吸烟则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二者均为栓塞的“助推器”。

正在服用避孕药或激素类药物者:这些药物可改变凝血机制,让血栓风险翻倍增长。

有肿瘤病史的患者:尤其是恶性肿瘤,其分泌的某些物质可显著增加血液高凝状态

一旦血栓“卡”在肺动脉,症状往往突然而剧烈。突发胸痛、呼吸急促、咳血或昏厥,都是肺栓塞的典型表现。但也有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轻微气短或心悸,极易被误认为是“感冒”或“焦虑”,从而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回到那位不幸离世的女性,她在寒冬清晨坚持晨跑,回家后觉得胸闷、乏力,短短几分钟内便倒地不起。后续检查显示,她体内存在未发现的深静脉血栓,寒冷刺激与剧烈运动诱发血栓脱落,最终导致致命肺栓塞

这并不是个例。医生在冬季接诊中,常遇到因“寒冷+运动”诱发急症的患者。在气温过低、血管骤缩的状态下,剧烈运动反而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医生建议:天冷时,宁可少出门,也别盲目“强行晨练”。特别是清晨6点到8点,是一天中温度最低、血压最易波动的时段,极不适合进行高强度运动。可选择在气温升高后,进行适当的室内活动,如瑜伽、拉伸、缓步走等,既能活动筋骨,又不伤血管。

预防肺栓塞的关键在于“防血栓”。这并不是难事,只需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以下几个方面:

保持适度活动:长时间坐车、上班、追剧时,应每隔1小时起身走动,活动小腿肚,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

多喝水:尤其是冬天,很多人因“怕上厕所”而减少饮水。缺水会让血液更黏稠,增加血栓风险。

合理穿着:天气一冷,不少人穿着紧身裤、厚靴子,这些衣物若压迫下肢血管,反而阻碍血液循环。应选择宽松保暖的衣物。

关注腿部“信号”:腿部肿胀、疼痛、发热、皮肤发红等,都可能是深静脉血栓的“前哨信号”。此时应尽快就诊,避免血栓向上移动。

合理膳食:饮食中过多脂肪、油炸食品会加重血液负担。建议多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以及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绿叶蔬菜,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动性。

避免过度静养:一些术后或卧床病人,常因“多躺着才能恢复”而忽视了肢体活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预防肺栓塞的关键环节。

医生特别提醒,冬季并非不能锻炼,而是要讲究方式与时机。在气温极低的清晨、夜晚,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中午阳光充足、气温升高后,是更安全的锻炼时段。锻炼前要热身,锻炼后要缓和,切勿骤停。

学会倾听身体的“语言”。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呼吸不畅、腿部肿胀、心率异常时,不要犹豫,不要侥幸,及时就医才是最负责任的选择。

肺栓塞不是“可怕的病”,而是“被忽视的病”。它给人的教训,往往是沉重的。真正的健康,不是靠意志力“硬抗寒冷”,而是懂得顺应身体、科学生活

如果你也曾在冬日清晨“硬撑”去锻炼,或者长期久坐不动,不妨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关键,往往藏在这些细节里。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关于冬季运动、血栓防护的经验与疑问。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不妨点个赞,转发给身边关心健康的家人朋友。关注健康,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爱你的人。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肺血栓栓塞症防治指南(2023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46(06):412-427.
[2]张伟,李雪.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与预防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02):125-130.
[3]王凯,周丽.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的早期识别与防治[J].现代医学杂志,2025,53(04):5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