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排名前十的博物馆,每个“镇馆之宝”惊艳绝伦,价值连城
发布时间:2025-04-18 01:54 浏览量:5
第十位:辽宁博物馆
1949年7月7日开馆的东北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
新馆于2011年8月动工,2013年6月土建竣工,于2015年5月第一期试开馆。
经过三年的精心筹备,2018年8月17日实现全面开馆。素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馆藏文物总量达11.2万件(套)
镇馆之宝1:鸭形玻璃注
此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交往的实物资料,也是中外历史上早期玻璃器中的珍品。
器表梢闪淡绿色,半透明,体横长。此器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
因后身加重,才放得稳,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
镇馆之宝2:簪花侍女图
此画是周昉贵族人物画风格的代表。
同时也体现出贵族仕女养尊处优、无所事事、游戏于花蝶鹤犬之间的生活情态。
这幅图是仕女画的标杆,尽数呈现了唐代时髦女性的穿搭要领。
镇馆之宝3:玉猪龙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器,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是辽博馆徽的原型。
对此文物原型存在一些争议:它可能是猪、熊或早期胚胎的抽象化形象,
象征红山先民的图腾崇拜,兼具宗教礼器与权力象征功能。
镇馆之宝4:洛神赋图
原《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
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现已失。
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
第九位:河南博物院
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确定开封法院西街前法政学校校舍为馆址,是为河南博物院发轫之始。
1961年,河南省博物馆由开封迁至省会郑州,位于紫荆山的河南展览馆“禅让”给有着厚重历史的河南博物馆。
1997年7月,中原石刻艺术馆与河南省博物馆合并,成立河南博物院。
1998年,河南省博物馆从郑州市人民路迁至郑州市农业路更名为“河南博物院”。
镇馆之宝1:武曌金简
唯一现存的武则天文物,金简铭文为研究武周政治、宗教提供一手史料。女皇亲笔“罪己诏”:武则天晚年为求长生,遣道士胡超投简嵩山,祈求“除罪消灾”。
镇馆之宝2:贾湖骨笛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支贾湖骨笛,因历史悠久、器形完整、晶莹亮洁而享有“中华第一笛”的美誉,也是史前古物序列中唯一一件入选的器物。
它的出土,改写了中国音乐和中国文明的起源史,乃至撼动了世界音乐文明的起源史,
学界亦有“以贾湖骨笛为代表符号的贾湖文化,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之说,影响颇为深远。
镇馆之宝3:妇好鸮尊
商妇好青铜鸮尊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一件鸟形铜尊。
出土原器为一对两只,妇好鸮尊,器身铭文“妇好”,造型生动传神,整体作站立鸮形,两足与下垂尾部构成三个稳定支撑点,构思奇巧。
头后为器口,盖面铸站立状的鸟,造型雄奇,花纹绚丽。
第八位:湖南省博物院
湖南省博物馆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今馆址为其新馆。
启用于2017年11月29日,2022年7月30日由湖南省博物馆更名为湖南博物院,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
镇馆之宝1: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
帛画的墓主是被刘邦封为轶候利苍的妻子,这件帛画是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精美帛画,描绘了汉代人对天界、人间和地府的想象,是研究汉代宗教和艺术的重要文物。
镇馆之宝2:辛追夫人遗体
辛追夫人遗体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湿尸,历经2100年仍保存完好,被誉为“东方睡美人”,是研究汉代历史和医学的重要资料。
在考古史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跟辛追夫人相似的古尸。
它既不同于古埃及的木乃伊,也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古尸。
通过这具古尸可以知道,早在两千多年之前的西汉时期,古人就掌握了尸体不腐的方法。
镇馆之宝3:人物龙凤帛画
该作品也曾定名为《夔凤人物图》,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人物肖像画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人物龙凤图》是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属于非遗性质的绘画作品。
《楚辞·招魂》有“像设君室”的话语,明确记载战国时期已经有为死者绘制肖像以招魂的风俗
《人物龙凤图》的创作目的是使墓主人能被引领升天或在阴间继续阳世繁华的生活。
第七位: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前身为民国八年(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改称山西省博物馆。
镇馆之宝1:侯马盟书
因为该玉片上文字刊载着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于订盟誓约中所记载的言词,因此称作“盟书”或“载书”。
该文字属于春秋晋国官方文字,出现约在公元前550年。
侯马盟书因出土于山西侯马而得名,据研究,是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赵鞅同其他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遗物。
镇馆之宝2:刖人守囿车
“囿”是指贵族饲养各种珍禽异兽的苑囿。《周礼》中也有“刖者使守囿”的记载,
就是让受过刖刑的犯人替贵族看管这些享乐用的苑囿,因此这件青铜器
不仅仅是一件玩具也印证了西周确实存在“刖”这种酷刑是当时刑法制度的重要见证。
镇馆之宝3:胡傅温酒樽
腹部饰上下两层浮雕动物纹,有虎、羊、骆驼、牛、猴和龙、凤等神异动物十余种。
器口与盖下子口沿阴刻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造”。
器形端正大方,纹饰精美,动物形象逼真。
该器即具有北方草原文化特色,又不失中原的典雅之风,是汉代青铜艺术和技术的典范之作。
第六位:陕西历史博物馆
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
其中,一级文物762件,国宝级文物18件,其中2件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居中国博物馆前列。
镇馆之宝1:皇后之玺
西汉皇后之玺是汉代皇后玉玺的唯一实物资料。
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镇馆之宝2:舞马衔杯纹银壶
唐代盛酒器,高14.3厘米,模仿契丹族皮囊壶造型,壶身锤揲舞马衔杯图案,展现唐代舞马祝寿场景。
历史意义:佐证唐代宫廷舞马文化,反映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流,为两件“永不出境”展品之一。
镇馆之宝3:镶金兽首玛瑙杯
唐代玉雕巅峰之作,由红色缠丝玛瑙整雕而成,兽首嘴部镶金,双角为杯柄,眼耳鼻刻画精细。
历史意义: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造型源自西方“来通”酒具,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第五位:上海博物馆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陈列面积共计12000平方米,
一楼为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和展览大厅;
二楼为中国古代陶瓷馆、暂得楼陶瓷馆和展览厅;
三楼为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玺印馆;
四楼为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和展览厅,是综合性博物馆。
镇馆之宝1:莲塘乳鸭图
南宋缂丝代表作,画幅达107.5×108.8厘米,以丝代笔再现宋代院体画风,丝缕细密、色彩层次分明,被誉为“织中之圣”。
镇馆之宝2:商鞅方升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的实物证据,外壁铭文记录秦国量器标准,底部加刻秦始皇统一诏书,印证“天下尽用秦制”。
技术价值: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以度审容量器,容积202.15立方厘米,为古代标准化的标志性器物。
镇馆之宝3:西周大克鼎
通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鼎身饰变形兽面纹与波曲纹,腹内铸有290字铭文,记载西周土地制度与官职册封内容。
铭文为西周历史断代和官制研究提供直接证据,被称为“青铜史书”。
与毛公鼎、大盂鼎并称“海内三宝”,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第四位:台北故宫博物院
又称中山博物院,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
镇馆之宝1:肉形石
天然玛瑙石,经染色加工后形似东坡肉,纹理层次分明,毛孔逼真,体现了古时候匠人巧思与自然材质的结合。
镇馆之宝2: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汝窑乃青瓷典范,釉色纯净温润,现存传世汝窑瓷器极少,此器为稀世珍品。
镇馆之宝3:溪山行旅图
北宋山水画巅峰之作,以雄浑山势与渺小旅人形成对比,体现“远望不离座外”的意境。
第三位:南京博物院
南京市博物馆所处的朝天宫是江南地区建筑等级最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朝天宫之名,系明洪武十七年(1385)太祖朱元璋下诏亲赐,取"朝拜上天"之意。
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占地面积约四万平方米。
镇馆之宝1:金蝉玉叶
一只栩栩如生的金蝉栖息在一片晶莹剔透的玉叶之上,构思巧妙,制作精美,
是古代闺房中的至宝,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镇馆之宝2: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
明代宣德御窑瓷器的巅峰之作,造型仿青铜鼎,蓝地白花,工艺精湛,代表了明代青花瓷器的最高水平。
镇馆之宝3:坤舆万国全图
这是中国最早据刻本摹绘的世界地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模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些镇馆之宝不仅是南京博物院的瑰宝,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值得细细品味。
第二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2年11月0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0年10月30日,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2021年底,据《2020年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国家博物馆排名全球第二。
镇馆之宝1: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仰韶文化陶画,高47厘米,绘有迄今中国最早的陶画(鹳鸟衔鱼与石斧),被誉为“中国画雏形”。
镇馆之宝2:虢季子白盘
西周水器,形似浴缸,盘底111字铭文记述虢国子白战功,金文书法堪称绝品。
镇馆之宝3:后母戊鼎
商代青铜礼器,重832.84公斤,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其铭文记载了商王祭祀母亲戊的历史,被誉为“青铜之王”。
第一位:故宫博物馆
建立于1925年,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
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
镇馆之宝1: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康熙时期郎廷极督烧的红釉瓷器,因烧制难度极高(“若要穷,烧郎红”)而珍贵,釉色如霞光宝石。
镇馆之宝2: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元代掐丝珐琅代表作,通高13.9厘米,腹部饰缠枝莲纹,釉质莹润透明,色彩富丽典雅。
镇馆之宝3: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
元代雕漆大师张成作品,木胎黑漆,云纹圆润厚实,技艺精湛,为研究元代剔犀工艺的范例。
除此三件之外,还有七件镇馆之宝,因为大众熟知,就不一一赘述,喜欢研究的朋友可自行参考搜索。
故宫博物院没有设立绝对的“镇馆之宝”,是因为其馆藏文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几乎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难以用单一的标准进行评判。
书画之宝:《清明上河图》
宫廷之宝:乾隆款金瓯永固杯
青铜之宝:酗亚方樽
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
法帖之宝:西晋陆机《平复帖》
织绣之宝:沈子蕃缂丝《梅鹊图》
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