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外甥俞洛民,因砸督察长小老婆的脚被扇3耳光,结局如何?

发布时间:2025-09-05 20:57  浏览量:1

你要说1936年上海滩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那会儿,蒋介石正为筹钱发愁,江浙这几块地儿的“金主”们都盯着南京的风向——他要出马,手里托付的可不是寻常人。蒋介石亲自挑了个熟人,还是自家外甥俞洛民,给了一个漂亮的大委任状,还盖了金灿灿的印,把俞洛民往江浙一甩,意思再明白不过:一切听我的,钱粮务必落袋。

俞洛民这人,平时穿着算不得多精致,但做起事来特别有分寸。他收拾了几件衣裳,也没带几个人,自己提着箱子就往上海赶。到地方后先不和地方官儿、富商打交道,反而找了个英租界落脚。他说是要“低调调查”,其实也有点意思——看着名头大,心里也知道操办钱粮事儿,这种事遇到的暗礁、明枪可不少。英租界干净,治安说得过去,遇上什么蹊跷事,至少多点保障。

话说那天俞洛民趁着落脚,挑了家租界里的酒店。进门时他还叨咕着怎么布置舞厅这么讲究,到处是花、气球和穿西服的洋人。没走几步就撞上麻烦事——人说祸不单行,他低头想着事,皮箱竟一下磕到了一位看着“来头不小”的女人脚上。老一辈上海人都知道,这种穿得花里胡哨、烟味浓的女人,身边要没个三两膀儿大汉,都觉得没底气。

俞洛民忙不迭道歉,没想到那女人,姓刘的,现场叫来四五个彪形大汉,嚷嚷着让俞洛民给她跪下。老实说,酒店里三步一个警卫,五步一个服务生,大家都愣着没人敢劝。俞洛民见怪不怪,新社会待过的,心里琢磨着做人不能太怯,也说啥都不跪。正拉扯间,舞厅远处走来个矮胖的中年人,鼻子挺,眼神狠。旁人一看就小声提醒,“督察长来了”。

陆连奎在上海滩混了十多年,从苦力爬到现在,也是见血吃肉的主儿。他一来一句句冷话,说什么“这里我最大”。旁的租界管理人员也只能站边儿,大家心里都记得,这位督察长给英国佬撑过腰,里头外头都有路子。只是俞洛民怎么也没想到,这刘姓女人其实就是陆连奎的小太太,酒店里一道大事小情,基本她一揽子管。

俞洛民不识趣,但也不怕事儿。他第一次亮出门道,说是蒋介石外甥,手里还有带印的专使委任状。但陆连奎那天心头正憋着劲,啥也不信,连耳光子都甩了三下,嚷着查皮箱,等查出来后把俞洛民直接拖去巡捕房。

巡捕房这些人平日里受的训都是“有钱别惹,有权别捞”,谁知道翻箱倒柜竟抖落出那张带印的委任状。几个当班的小头头一看到金印,心里都咯噔一下,赶紧把事儿报给了老吴——也就是吴铁城,市长。吴市长一接到电话,后背发凉,一边安排带人查证身份,一边想怎么给南京打招呼。十几个电话来回,事儿才算落定:这人真是蒋介石的亲外甥,身份敲定没悬念。

随后,吴铁城火速联系督察长陆连奎,信息刚说清楚,陆连奎脸色苍白,嘴里嘬着牙花子,一连念叨“完了完了”。但别说,大上海的人脉终究是复杂,陆连奎这人吃亏,难免不想搞点转机。他脑子里先蹦出来的就是黄金荣。这事儿说起来还得扯远,黄金荣那会儿虽风头不如早年,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他最狼狈的时候,陆连奎出手帮了忙,帮黄金荣摆平过卢小嘉,其实买的是一份人情。

讲句实话,这种年头,谁帮谁都得看时机。陆连奎这一回找黄金荣,连夜赶到黄公馆。黄金荣手下的人早已心知肚明,但当时正逢上海风雨飘摇,政府搞运动,黄金荣自身都快保不住,哪还敢接这烫手山芋?陆连奎见黄金荣唯唯诺诺、闭门谢客,只能悻悻离开,心里头只剩下“靠山山倒”的惋惜。

有一说一,上海这种人物能翻身,不止靠旧人情。见黄金荣指望不上,陆连奎又转向虞洽卿。这位是金融大腕,能跟南京说话,上海金融圈子人称“地下总理”。两人关系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早年陆连奎四处奔波,有段时间在水警队里混饭。别人都说他性子倔,见不惯警察欺负老百姓。但后来,水警队一把手收了他做心腹,两人轮番赚黑钱,手下劫过几个大户人家。

但上海滩就是这脉脉关系,哪天“兄弟”突然翻脸,也是一瞬间。陆连奎后来栽了,就因水警队长设局,罪名是打劫巨款进了号子,三年苦牢受尽折磨。人出来倒也没彻底垮掉,这点在码头当苦力时展现得淋漓尽致。据说有一次虞洽卿被日本人雇来的杀手要了命,陆连奎正巧在场,直接扑过去替虞洽卿挡了枪。说到底这命是真救了,但大家都明白,陆连奎其实是赌一把,想着以后能翻身。这事之后,虞洽卿记了他一大份恩情,暗中捧他,就连黄金荣也是虞老板介绍的。

讲到这儿,陆连奎仗着这层关系,硬着头皮去虞公馆求救。他进门啥架子都没端,外头刚吃点苦头,这边就跟虞洽卿全摊牌。说实话,虞洽卿表面上不高兴,心里那道“救命之恩”还是管用,说是要帮忙牵线搭桥,这在当时算是最靠谱的承诺。

谁知阴差阳错,陆连奎刚出门,门口一伙壮汉冲过来,二话不说把人塞进汽车,扬长而去。这场绑人戏,老上海人说是不打招呼太不给虞老板面子了,但虞洽卿其实一看就明白,“这怕不是俞洛民报复”。可见,有钱有势的人有时候也不全讲道理,俞洛民那边气没消,硬是让虞洽卿亲自去才松口。两人见面,虞洽卿是低头陪笑,让俞洛民给自己个面子,免了陆连奎一劫。

俞洛民本身是带着任务来的,筹钱办事为上。他见这事差不多,算是欠了虞洽卿一份人情,顺水推舟地放了陆连奎。这幕关系网,就是那个时代“你给我一份面子,我给你一份活路”。事情到这也不算结束,因为蒋介石那头听说了,觉得江浙督查专使被羞辱,脸面上挂不住,独自下令把陆连奎押送南京。

不少人此时还替陆连奎捏了把汗。其实蒋介石只是想敲竹杠,据说数了数陆连奎多年在上海敛的财,硬是要他捐十架飞机,按那个年代行情这就是两千万大洋。这数额大,大到让陆连奎吓得不敢吭声。回上海一趟,立马又哭着去找虞老板求情。说来也怪,虞洽卿这人办事,一来出于旧的情分,再则也是想保住自己的人脉,便又厚着脸皮跑去南京帮陆连奎解释。

这次蒋介石倒没咬死,他给虞老板一个面子,最终说是一架飞机,等于两百万大洋——这钱对陆连奎来说虽肉疼,但命总算保住了。那年头,多亏了虞洽卿暗地里周旋,要不,陆连奎早就被上海滩给吞没了。据酒店老服务生后来说,陆连奎被放出来后,整个人变得收敛不少,哪怕在舞厅碰见熟面孔,也再没露过往日的张扬。

这一场闹剧下来,有人得到了人情,有人失了面子,还有人看清了“靠山靠不住”,人海翻腾里谁都给自己留点退路。想来上海滩的风云变幻,不外乎是这样:一纸委任状能定乾坤,三五份人情能救命,大人物和小人物的命都往钱和面子上赌。有时候,我们看热闹,觉得这些人明里风光,暗里就是多了几分无奈。同一个租界,同样的喧闹,一出小风波,心头却多了几份人情冷暖。至于往后陆连奎会不会再翻出什么腥风血雨,也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