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拟溢价退出倍耐力,十年“联姻”走向终点
发布时间:2025-10-09 15:52 浏览量:1
全球高端轮胎市场正迎来一场深刻的资本与战略变局。在意大利政府近期裁定中国中化集团未违反“黄金权力”条款后,中化集团对出售其持有的37%倍耐力股份持开放态度,但前提是收购报价需包含显著溢价。这一决定,标志着这家中国化工巨头与意大利百年轮胎企业长达十年的“联姻”正走向终点,其背后是地缘政治、商业博弈与产业发展的复杂交织。
十年合作终成空,从“救星”到“绊脚石”
故事始于2015年。当时,深陷欧洲债务危机的意大利经济急需外国投资,拥有151年历史的轮胎巨头倍耐力亦面临困境。2015年3月,中国化工集团(后并入中化集团)以约71亿欧元(约合55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通过收购Camfin公司及其股东所持股份,将倍耐力收入囊中,成为其最大股东。在当时,这桩交易被视为中意经贸合作的典范,中方的投资为倍耐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根据收购协议,中化在董事会中占据9个席位,拥有决定性影响力。而倍耐力的灵魂人物——CEO马尔科·特隆凯蒂·普罗维拉则继续掌舵,并保留CEO任命权直至2026年,双方约定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中化希望加强对企业的控制,与普罗维拉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普罗维拉甚至对当年的选择表示“后悔”,并开始游说意大利政府,渲染“中国威胁论”。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当双方就2026年后的CEO任命权达成新协议时,意大利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强势介入。
“黄金权力”发威,轮胎巨头控制权旁落
意大利政府以轮胎制造是“国家战略行业”为由,动用“黄金权力”法案,否决了原定协议。该法案赋予政府保护关键资产免受非欧盟实体影响的特殊权力。意大利政府要求,未来CEO任命权必须完全归属普罗维拉控制的Camfin公司,并将中化的董事会席位从9个削减至8个,同时将Camfin的席位增至4个,且重大战略决策需董事会80%成员同意。
普罗维拉资料图
这一系列干预,实质上剥夺了中化作为最大股东的核心权利。2024年10月,意大利政府更是对中化发起正式调查,进一步施压。最终,在2025年,倍耐力董事会正式确认,经多数票表决,中化集团的“控制权”已终止。尽管近期意大利政府裁定中化未违规,但这更像是一种程序性和解,中化已从战略投资者被迫沦为寻求退出的财务投资者。
美国市场成核心症结,智能轮胎技术遇阻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美国市场。作为全球高端轮胎领导者,美国是倍耐力的核心战场。然而,美国政府对汽车领域中国技术的限制日益收紧,明确禁止在行驶于美国道路的网联汽车中使用受中国控制企业的重要软硬件。
倍耐力的未来战略重心是智能网联轮胎技术,该技术集成了大量传感器,与车辆深度互联。中化的股东身份,直接引发了美国监管机构的担忧,可能导致倍耐力被排除在美国这一关键市场之外,损害其长期竞争力。倍耐力与Camfin均公开表示,中化的存在已成为其美国扩张计划的“绊脚石”。
溢价出售与退出难题,全球轮胎格局生变
面对控制权旁落和核心市场受阻的双重困境,中化集团选择寻求退出。知情人士透露,中化正与意大利政府谈判,并愿意在获得市场溢价的前提下出售股份。2025年3月,倍耐力方面已提议中化将持股比例降至25%以下。
然而,全额出售并非易事。银行界消息人士指出,任何新的产业投资者,都可能对一家由Camfin牢牢主导、且治理结构复杂的公司望而却步。这使得中化的退出路径充满不确定性。
对于倍耐力而言,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股东纠纷,扫清监管障碍,以维持其在智能轮胎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中化的潜在退出,不仅是一桩跨国投资的终结,更可能重塑全球高端轮胎市场的资本与竞争格局,其后续发展值得业界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