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资源 增收之路更宽广
发布时间:2025-10-09 06:03 浏览量:1
本报记者 曲宏 文并摄
9月末,朝阳市双塔区长宝营子乡嘎岔村的一个山沟里,一半是阳光一半是阴凉。山坡上,鸡心果挂满了枝头。几十个装满鸡心果的塑料筐整整齐齐地摆满沟底的空地,两名村民担心鸡心果被阳光晒着,扯一张蓝布盖在上面。这丰收的景象,是朝阳市产业联合党委统筹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朝阳市结合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共组建产业联合党委64个,辐射带动300个村和211个合作社以及农事企业联建发展、规模经营,增强乡村产业的发展活力。
产业联合党委在乡村振兴中壮大了哪些产业?发掘了哪些“沉睡”的资源?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解产业零散之困
“这里原是一片荒山沟,张书记填平后栽上鸡心果,我看人家小块地种的是大果,我们这么大块地却种的是小果,对张书记老大不愿意了!”村民梁洪章爽快地说。他说的“张书记”指的是嘎岔村党总支书记张闻。
其实,张闻可不是拍脑门的决策,他是经过土质化验,又请农学教授看了化验数据和村里昼夜温差,才决定种的。梁洪章家种了40亩,当年一斤鸡心果售价20元,他才知道错怪了张书记。
过去,朝阳市部分乡村产业面临发展思路模糊、布局零散等问题,嘎岔村与相邻的平房村、骆驼山子村都各自为营。为打破这种局面,双塔东部林果产业联合党委成立了。产业联合党委对接农业科技特派团,累计邀请80余人次专家下乡,开展600人次技术培训,传授品种改良、绿色防控等技术。组织“田间课堂”,讲解“土办法”,让果农易懂易学。
“我原来不知道啥叫拉枝。张书记领我们果农坐大客去沈阳免费听课、参观。农学教授还带学生来村里现场拉枝,扭梢。我才知道,五六个花骨朵只能留一个,才能产出优质果,卖出好价钱。”梁洪章说。
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卧虎沟乡,山枣产业也曾是“藏在深山人未识”。
这些山枣都是野生的,以前村民没意识到山枣价值,有的村民还把山枣树刨了。2023年山枣最低一斤能卖到16元,最高时23元,村民才认识到,山枣这么值钱!去年,榜石沟村、下井村、四家子村、卧虎沟村组建了山枣产业联合党委,覆盖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1172户。
产业联合党委成立后,与相关科研院校和专业机构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同时,利用山坡地、开荒地、废弃地,卧虎沟乡四家子村和卧虎沟村各建了50亩山枣园,嫁接北票金丝蜜枣树3000棵,同时定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枣农培训授课,内容涵盖山枣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修剪、嫁接等关键技术。
“今年榜石沟村山枣平均收购价降到了3.7元/斤,但村集体增收了2万元,村民总增收为350万元左右。”卧虎沟乡党委书记张学勇说。
拓增收多元路径
喀左县水泉镇南亮子村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但以前遇到下雨天,出村都困难。好资源一直“沉睡”着。
旅游产业联合党委的成立,让南亮子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水泉村一直发展旅游产业,润泽花海景区效益很好,和南亮子村距离也只有4公里。如今,这两个村都是乡村旅游产业联合党委成员单位,两个景区用一张通票,票款一家一半。两个景区实现互补,水泉村的润泽花海景区无住宿地方,南亮子村依湾农家则有蒙古包、别墅等客房33间。70岁的保洁员张成莲说:“我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不但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联合发展让水泉村、南亮子村去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80万元。
产业联合党委不但能牵线搭桥,推动各村优势互补,还能让增收路径更宽广。
建平县榆树林子镇下窑沟村的大棚番茄正进入采收期。
下窑沟村和中官村、树底下村、孤山子村、大拉罕沟村5个村于2023年联建了榆树林子镇设施农业产业联合党委,统一采购种苗,统一时间种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下窑沟村还建了建平县乐园蔬菜育苗和研发基地,现代化智能育苗棚14栋,研发了番茄、无丝豆角等20多个品种。
“村里的党员棚户带头试种新品种,村民抢着扣大棚,一年扣两个大棚能挣20万元。”下窑沟村党总支书记李国林说。
榆树林子镇党委向上争取到侯营子、前营子、西街、炮手营子4个村的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400万元,以‘飞地’形式落地到下窑沟村,以后每年将为这4个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针对以往大量番茄秧乱堆积的现象,榆树林子镇党委书记王洋说:“镇里计划在下窑沟村投资520万元,建番茄秧回收利用环保项目,预计年产有机肥1.8万吨。镇里还计划建一个综合性交易市场、成立设施农业产业小区管理委员会。”
依托“下窑沟番茄”等品牌,榆树林子镇蔬菜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十余个大中城市,年销售额达1.6亿元。每到秋天,南方不少收购商就来到榆树林子镇。
谋差异发展之路
产业差异发展,实现“长效”增收是产业联合党委的发力点。为更好地利用本地资源,双塔东部林果产业联合党委让本乡林果产业不再低质同质化,嘎岔村栽鸡心果树,平房村栽苹果树,骆驼山子村栽南果梨。“我们平房村又拿出100亩地做示范园,栽植黄金维纳斯苹果做试验。试验成功了,再大范围推广。”平房村党总支书记蔡建红说,“一斤黄金维纳斯苹果现在售价13元。”
“我们村土质好,南果梨特别甜,不愁卖,现在就卖了一大半。”骆驼山子村党总支书记姜伟看着丰收的南果梨很开心,今年果的品质好,没有果锈,价格不错。以前,村民吕德印家的南果梨每斤1元都卖不上,今年客商一斤给1.7元他还不卖呢。因为果农反季销售的水果价格更高。
骆驼山子村冷库面积2000平方米,嘎岔村冷库120平方米,年可存储果品共300万斤,平房村也可以利用这两个冷库。南果梨存到第二年,一斤南果梨就能卖5元。
在“杂粮之乡”建平县朱碌科镇,杂粮产业联合党委则通过“延链增值”提升了产业效益。在怀志米业的流水线上,只见机械手臂轻轻一碰,一个装满杂粮的包装瓶被推出输送轨。老爷庙村党支部书记李怀志笑着说:“这是装的不够分量,机械臂会自动挑选。”
这家杂粮加工厂集粮食种植、收购、仓储、精深加工、销售、产品配送于一体。这一现代化生产模式的背后,是联合党委的持续推动:杂粮产业联合党委联合相关部门推广新品种试验种植,打造百亩试验田、千亩种植基地。引进现代化生产线并同步开发多款有机小米等高附加值产品。
从林果种植到乡村旅游,从杂粮加工到设施农业,朝阳市64个产业联合党委有效推进不同区域、领域、行业的党组织有机联结,推动产业、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有机融合,提升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经营效益,推动联建村集体收入增加1625.5万元,村民增收超亿元,为强村富民注入新动能、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