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太原|胡人吃饼骑驼俑:网红俑及其主人家族
发布时间:2025-10-07 20:59 浏览量:1
▲胡人吃饼骑驼俑(山西博物院藏)
这是个网红俑,经常到别的博物馆去“出差”,供万人观瞻。也常到电视节目去打卡,到各大网站亮相更是常事。不出门的日子,它待在山西博物院。
高大的骆驼,短尾上翘,仰首张嘴似在嘶鸣。胡人着胡服,袖子紧紧的,裤腿窄窄的。头上扣着胡毡帽,肚子鼓出来,左腿平伸,右腿弯曲,左手垂腰执缰,右手举着饼,正往嘴里送。身下是装满丝绸布帛的皮囊。细看,胡人眉目舒展,似乎饼还挺好吃的样子。
这个网红俑出土于太原西南沙沟村斛律彻墓。
斛律彻出生于北齐河清二年(563),卒于隋开皇十五年(595),葬于隋开皇十七年(597),活了32岁。
斛律彻出生时,北齐文宣帝高洋已死,其子高殷继位,后被叔叔高演篡了位。高演虽在政事上有想法有目标,可惜天不假年,皇位只坐了一年就得重病死去,传位给弟弟高湛。到此,娄昭君的几个儿子都与皇位有缘。高湛于公元561年即位,改元太宁,又于公元562年改元河清。这些皇帝都不成器,但斛律彻还是在北齐的庇护下长大。
斛律彻的祖上是敕勒人,又叫“铁勒”“高车”,过着“乘高车、逐水草”的游牧生活。敕勒人原来生活在大漠以北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后被北魏朝廷迁到漠南,居住在阴山山脉东西约三千里的广大地区,逐渐发展成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在与柔然的战争中,敕勒斛律部的倍侯利战败,归于北魏。倍侯利勇健过人,还擅长用五十根蓍草预测吉凶,很受道武帝拓跋珪宠幸。这个家族就此在北魏发展起来。
斛律彻的曾祖父是斛律金,倍侯利的玄孙,长期在朔州一带活动,被北魏朝廷任命为“第二领民酋长”。北魏没落,斛律金追随高欢。“玉壁之战”时,高欢曾让斛律金给将士高唱《敕勅歌》鼓舞士气。高洋建北齐后,斛律金是咸阳郡王,后来加封太师、左丞相,在北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斛律彻4岁时,斛律金与世长辞。
斛律彻祖父斛律光是斛律金的长子,封开府仪同三司、晋州刺史、并州刺史。高演为了拉拢斛律光,还让自己的太子高百年娶了斛律光长女。高湛即位后,娶了斛律光二女儿为皇后。高纬也娶斛律光女儿为皇后。斛律光又“升职”了,封太保、咸阳王、武德郡公、太傅、左丞相、清河郡公。公元572年,被小人加害,昏庸皇帝高纬把斛律光满门抄斩。我曾在新绛的“绛守居园池”看到了斛律光的墓,树木荫森,绿意葱茏,我一直不知,这位与兰陵王齐名的战将为何会埋在新绛。
斛律彻父亲是斛律光长子斛律武都,封开府仪同三司、梁衮二州刺史。斛律彻是那次灭门事件的唯一幸存者。当时只有9岁的斛律彻在朔州狄那(寿阳县西)艰辛长大。北周代北齐后,北周武帝追赠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让斛律彻袭爵崇国公。
斛律灭族,相当于后世崇祯帝杀袁崇焕,自毁长城。但在晋阳,也许由于斛律家长期住在晋阳的关系,晋阳还有一座斛律寺,晋阳人对他们的祭拜从未断绝。斛律金埋在晋阳,斛律彻也埋在晋阳,青山埋忠骨,晋阳从不曾薄待每一个人。
上世纪,斛律彻的墓打开后,出土一批文物,其中就有208件陶俑,多半是武士俑,有2件骆驼俑。陪葬墓俑是北齐墓葬传统,是要营造出沙场征战的气魄,徐显秀墓如此,虞弘墓也是这样。从各地进入中原的其他民族,不论是汉化的游牧民族,还是游牧化了的汉人,都是骑在马背上度过了一生,战争年代,以军功得官爵,是他们的宿命。
最有趣的就是这个吃饼俑了,自得见天日起,就和它的俑弟兄们分离了。
那个饼,倒也不是胡人在将就,而是讲究。小麦不是中国原产作物,秦汉之后华北地区麦种地位上升,南北朝时小麦栽种技术更成熟,隋朝的华北冬小麦就和粟类地位相当,同样交税。隋时石磨已发明出来,小麦从之前的粒食变为磨粉做成花色多样的饼,成为饮食主流。吃饼又促进了麦作,到唐朝麦子就成了华北第一主粮。
从遥远的西域到中土来,要穿过茫茫戈壁、浩浩沙漠,只有骆驼才能保证长途跋涉。黄帝时期,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就开始养骆驼;殷商时,开始向中原帝王进贡骆驼;战国时,骆驼是军事物资;汉代凿空西域,商贸往来频繁,骆驼成为运输工具;南北朝尤其是平城时代,骆驼到中原来已是常事;隋代依然。骆驼和胡人一起向东而来,而从中原王朝出使的臣民,也骑骆驼向西而去,丝路繁忙。
骑在骆驼上的人,考古人定位为胡商。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说着伊朗语的民族,从东汉开始,就活跃在丝路上,他们的都城在撒马尔罕,我们称其为粟特人。粟特人擅长经商,是中亚与中土贸易的主要承担者,太原就是他们主要活动区域之一,虞弘墓的发现证明了这件事。我认为,这个吃饼的胡商,极有可能是粟特人。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被高欢父子掌控,北齐代东魏,太原归北齐。西魏本是因宇文泰拥立元宝炬为帝而存在,公元557年,宇文家族废了西魏皇帝,宇文泰嫡子宇文觉建立起北周政权,取代了西魏。宇文泰与高欢半斤八两。当初斛律家族灭门,就有北周武帝的阴险运作,随后北周武帝就举兵攻邺,北齐灭亡,太原归了北周。这一年,斛律彻12岁。杨坚本是北周的随国公,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让帝位给杨坚,杨坚建隋朝,取代了北周。短命的北周甚至不如北齐,这一年,斛律彻也才18岁。抢夺来的东西,终不能长久。
杨坚一即位,就把13岁的杨广封为晋王,任命为并州总管,又置河北行台尚书省于并州,杨广担任尚书令。杨广坐镇晋阳,是因为晋阳太重要了,都城在长安,还得靠晋阳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斛律彻就生活在杨广统治的晋阳城里,又活了14年后,离开了这个世界。
斛律彻在晋阳城里做过什么事,墓志里也没说,只是絮叨地说祖上的光辉事迹。即使是《北齐书》里他的另一个名字斛律钟,也没有什么事迹。32岁的他,虽然见过了几个朝代的兴亡更替,也只是一个家族的残喘者,只能靠祖上的辉煌安慰自己彷徨的内心。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歌声响起,倒是与吃饼俑也不违和,生前蒙祖荫,死后可能会有商团源源不断地送来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