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住院我拒绝出钱救人,15年后母亲卧床,没想到老伴结局太解气

发布时间:2025-10-06 15:11  浏览量:1

第一章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998年的冬天,北方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我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后座上绑着给女儿买的烤红薯,往家赶。刚拐进家属院,就看见妻子秀兰蹲在楼门口,双手抱着膝盖,肩膀一抽一抽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下车:“咋了这是?大冷天的不回家,蹲这儿哭啥?”

秀兰抬起头,眼睛红肿得像核桃,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医院缴费单:“我妈……我妈住院了,医生说要做心脏搭桥手术,得先交三万块押金。”

“三万?”我手里的烤红薯“啪嗒”掉在地上,红薯瓤子溅了一地。那时候我在国营纺织厂当保全工,一个月工资才八百块,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学费、杂费加上家里的柴米油盐,每个月都是月光。三万块,对我们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我弟说了,他手里就五千块,让咱们凑剩下的两万五。”秀兰抹着眼泪,语气带着恳求,“建军,我就这一个妈,你可不能不管啊。”

我蹲下身,捡起地上的烤红薯,外皮已经摔烂了,冒着热气的红薯瓤子透着甜香,可我心里却像被冰碴子扎着。“秀兰,不是我不管,”我声音发哑,“你想想,咱们家有多少存款?上个月给你弟凑钱买摩托车,刚把攒的八千块掏空,现在哪儿还有钱?”

提起小舅子张卫东,我心里就堵得慌。秀兰她妈这辈子偏心眼,把所有好东西都紧着张卫东。张卫东初中毕业就辍学在家,好吃懒做,三十岁了还没正经工作,三天两头跟家里要钱。前年要盖房,她妈逼着我们拿了一万;去年要娶媳妇,又让我们掏了两万彩礼;上个月说要跑运输,非得买辆摩托车,秀兰又偷偷把家里的积蓄给了他八千。

“那是我弟,他日子过得难,咱们帮衬点怎么了?”秀兰的声音提高了些,“现在我妈住院了,你要是不拿钱,我妈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

“帮衬?”我忍不住提高了音量,“这些年咱们帮衬他还少吗?他盖房、娶媳妇、买摩托车,哪样不是咱们出钱?可他呢?除了伸手要钱,为这个家做过什么?现在你妈住院,他作为儿子,就拿五千块?”

“他也不容易,刚结婚没多久,家里开销大……”秀兰还在为张卫东辩解。

“他不容易,咱们就容易了?”我指着自己的衣服,袖口磨得发亮,裤子膝盖处补了两个补丁,“你看看我,这件外套穿了五年,都舍不得扔;女儿想要个新书包,我犹豫了半个月都没买。秀兰,咱们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是我在厂里加班加点,手指被机器划破了一道又一道,一点点攒下来的!”

秀兰被我说得哑口无言,只是一个劲儿地哭:“那我妈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她不管吧……”

我叹了口气,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其实我不是冷血,岳母虽然偏心,但这些年也没少帮我们带孩子。可一想到张卫东的所作所为,想到这些年我们被娘家无休止的索取,我就硬起了心肠:“这钱,我不能出。要出,也得让张卫东自己想办法。他是你妈的儿子,赡养老人是他的义务,不是咱们一家的事。”

那天晚上,我们俩吵到了后半夜。秀兰哭着说我没良心,说我不顾及她的感受;我则一遍遍地跟她讲道理,可她根本听不进去。最后,秀兰收拾了几件衣服,说要去医院照顾岳母,临走前丢下一句:“李建军,你要是不拿钱,咱们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我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看着墙上女儿的奖状,心里一片冰凉。我知道,这次拒绝,可能会让我们的婚姻出现裂痕,但我实在没办法再像以前那样,无底线地妥协了。

第二章 决裂与隔阂

秀兰在医院待了一个星期,期间没给我打一个电话,我也没主动联系她。女儿想妈妈,每天晚上都哭着要找妈妈,我只能哄她说妈妈在照顾姥姥,过几天就回来。

周末的时候,我带着女儿去医院看岳母。病房里,张卫东正翘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玩手机,秀兰坐在床边,给岳母削苹果。岳母躺在床上,脸色苍白,见我进来,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满。

“爸,妈!”女儿扑到秀兰怀里,委屈地哭了起来。

秀兰抱着女儿,眼圈红了,却没看我一眼。张卫东放下手机,站起身,语气带着一丝不耐烦:“姐夫,你可算来了。我妈这手术费,你到底什么时候凑齐?医生说再不交押金,就不能安排手术了。”

我把带来的水果放在床头柜上,看着张卫东:“卫东,我上次就跟你说了,我家里没那么多钱。你作为儿子,应该承担起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指望我们。”

“我承担责任?”张卫东冷笑一声,“我刚结婚,家里欠了一屁股债,哪儿有钱?我姐是我妈的女儿,你是我妈的女婿,出钱救我妈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天经地义?”我气得手都在抖,“这些年我们帮衬你家还少吗?你盖房、娶媳妇,我们拿了多少钱?现在你妈住院,你就想把所有责任推给我们?”

“你少跟我提以前的事!”张卫东说着就要上前,被秀兰拦住了。

“你们别吵了!”秀兰的声音带着哭腔,“妈还在病床上呢,你们就不能让她省点心吗?建军,我求你了,你就再想想办法,哪怕跟你亲戚借点,以后咱们慢慢还,行不行?”

我看着秀兰恳求的眼神,心里动摇了一下。可一想到家里的处境,想到张卫东的自私,我还是摇了摇头:“秀兰,不是我不借,是我实在借不到了。我爸妈都是农民,手里没什么积蓄;我哥家里也不富裕,去年刚给我侄子买了房。你让我去哪儿借?”

岳母突然开口了,声音很虚弱:“建军,我知道你难,可我这病……要是不做手术,就真的活不成了。你就当看在秀兰和孩子的面子上,帮帮我,行吗?”

看着岳母虚弱的样子,我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可我真的没办法,我不能拿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去赌。“妈,对不起,”我低下头,声音哽咽,“我真的没能力拿出这么多钱。”

说完,我拉起女儿的手:“萌萌,咱们走,让妈妈在这里照顾姥姥。”

女儿哭着不肯走,秀兰也没挽留,只是背对着我们,肩膀不停地颤抖。我硬着心肠,把女儿抱起来,转身走出了病房。走出医院大门,寒风一吹,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和秀兰、和岳母家的关系,彻底降到了冰点。

后来,听说岳母的手术费是张卫东找他岳父家借的,手术很成功,但张卫东和他媳妇的关系也因此闹得很僵,经常吵架。秀兰在医院照顾了岳母一个月,回来后,我们之间的话变得很少。她不再像以前那样跟我分享生活中的趣事,也不再主动给我洗衣服、做饭,家里的气氛变得冷冰冰的。

我试图跟她沟通,可每次一提起岳母和张卫东,她就会发脾气,说我没良心、冷血。渐渐地,我们俩分房睡了,除了关于女儿的事,几乎零交流。别人都说我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听了,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日子就这样不咸不淡地过着,女儿慢慢长大,从小学升到初中,再到高中。这期间,我们很少去岳母家,偶尔去一次,也是气氛尴尬,匆匆吃完饭就走。张卫东偶尔也会来我们家,每次来都是为了借钱,我一概拒绝,秀兰虽然不满,但也没再像以前那样逼着我拿钱。

2013年,女儿考上了大学,去了外地读书。家里只剩下我和秀兰,日子变得更加冷清。我从纺织厂下岗后,开了一家小小的维修店,生意不算红火,但也能维持生计。秀兰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每天早出晚归,我们俩依旧很少说话。

我以为,我们的日子就会这样一直冷淡下去,直到15年后的那一天,我妈突然病倒了。

第三章 母亲卧床,老伴的冷漠

2018年的秋天,我妈在老家干农活时,突然晕倒在地,被邻居送到了医院。医生诊断为脑溢血,虽然抢救及时,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半身不遂,只能卧床,需要专人照顾。

我接到电话后,连夜赶回老家,看着病床上昏迷不醒的母亲,心里像被刀割一样。我爸早在十年前就去世了,家里就剩我妈一个人。我赶紧给秀兰打电话,让她过来帮忙。

秀兰赶来医院时,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医生怎么说?”

“说是需要长期照顾,得有人24小时守着。”我疲惫地说,“我店里的生意离不开人,你能不能先请假一段时间,在这里照顾妈?等妈情况稳定了,咱们再想办法请护工。”

秀兰皱了皱眉:“请假?我那工作怎么请假?超市里本来就缺人,我要是请假,老板肯定会把我辞退的。”

“辞退了再找工作呗,”我急了,“我妈现在这个样子,难道不比工作重要?”

“工作怎么不重要?”秀兰的语气也硬了起来,“我一个月工资三千多,要是丢了工作,家里的开销怎么办?你那维修店生意时好时坏,能指望得上吗?”

我看着秀兰冷漠的表情,心里一阵发凉。15年前,岳母住院,她哭着求我出钱,现在我妈卧床,她却连请假照顾都不愿意。“秀兰,那是我妈,是你婆婆!”我声音发抖,“她现在卧床不起,需要人照顾,你作为儿媳,难道不应该尽点义务吗?”

“义务?”秀兰冷笑一声,“当年我妈住院,你怎么不说义务?你连一分钱都不肯出,现在轮到你妈了,就跟我谈义务?李建军,你别忘了,当年你是怎么对我妈的!”

“当年的事都过去15年了,你还揪着不放?”我又气又急,“当年我不是不肯出钱,是真的没能力!你妈手术费最后不是凑齐了吗?她现在身体好好的,可我妈呢?她现在只能躺在床上,连话都说不出来!”

“那是你妈的事,跟我没关系。”秀兰说完,转身就走,“我明天还要上班,这里就交给你了。”

我看着秀兰决绝的背影,心里一片绝望。我知道,她还在为15年前的事耿耿于怀,现在是在报复我。

接下来的日子,我一个人在医院照顾母亲。每天给母亲擦身、喂饭、换尿布,累得腰酸背痛。维修店也顾不上了,只能暂时关店,损失惨重。有时候实在忙不过来,我就给女儿打电话,女儿在外地读书,只能在电话里安慰我,帮不上实际的忙。

我给张卫东打了个电话,想让他劝劝秀兰。张卫东在电话里支支吾吾地说:“姐夫,这事……我也不好插手。我姐这些年心里一直有疙瘩,你还是自己跟她好好说说吧。”说完,就匆匆挂了电话。

我知道,指望不上别人,只能靠自己。就这样熬了一个月,母亲终于醒了过来,但还是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只能躺在床上,眼神里满是无助。看着母亲的样子,我心里像被堵了一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

有一天,我正在给母亲喂饭,秀兰突然来了。她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桶,放在床头柜上:“我给你带了点饭,你也别太累了。”

我愣了一下,以为她想通了,心里有了一丝希望:“秀兰,你能不能……”

“你别想了,”秀兰打断我,“我不是来照顾妈的,就是来给你送点饭。我已经跟我妈商量好了,等你妈情况稳定了,就把她送回老家,让邻居帮忙照顾,每个月咱们给点钱。”

“送回老家?让邻居照顾?”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邻居能照顾得好吗?我妈现在这个样子,需要专人24小时照顾!”

“那你想怎么样?”秀兰的语气又变得不耐烦,“总不能让我一直请假吧?我要是丢了工作,咱们喝西北风去?再说了,你妈在老家生活了一辈子,也习惯了那里的环境。”

我看着秀兰冷漠的脸,心里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我知道,跟她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她心里的那道坎,始终过不去。

第四章 绝境中的转机

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家的邻居王婶给我打了个电话。王婶是我家的老邻居,跟我妈关系很好,我妈病倒后,她经常去医院看我妈。

“建军啊,你别太着急,”王婶的声音很亲切,“我跟村里的几个婶子商量好了,等你妈出院后,我们轮流去你家照顾她,你每个月给我们点辛苦费就行。”

我听了,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王婶,真是太谢谢你了,让你们费心了。”

“谢啥,都是乡里乡亲的,你妈平时对我们也很好,现在她有难处,我们帮衬一把是应该的。”王婶笑着说,“你就安心在城里忙你的事,你妈的事交给我们,保证给你照顾得好好的。”

有了王婶他们的帮忙,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母亲出院后,我把她送回了老家,安排好一切后,才回到城里。

回到家,秀兰见我回来了,没问我母亲的情况,只是淡淡地说:“店里关了这么久,赶紧去看看吧,别到时候客户都跑光了。”

我没理她,径直走进房间,躺在床上,感觉浑身都散架了。这些天的疲惫和委屈,一下子涌上心头,我忍不住哭了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我重新开了维修店,每天忙碌着,试图用工作来麻痹自己。每个月,我都会回老家两次,看望母亲,给王婶他们送辛苦费。秀兰从来没跟我一起回去过,也没问过母亲的情况,我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2019年的春天,女儿放寒假回来了。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在外地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这次回来,是想跟我们商量她结婚的事。

吃饭的时候,女儿看着我和秀兰之间冷淡的气氛,忍不住说:“爸,妈,你们能不能别再这样了?姥姥的事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你们就不能放下吗?现在奶奶卧病在床,你们更应该互相体谅,好好过日子。”

秀兰放下筷子,没说话,只是眼圈红了。我叹了口气:“萌萌,不是爸不想放下,是你妈心里一直有疙瘩。”

“妈,我知道你还在怪我爸当年没给姥姥出钱,”女儿看着秀兰,“可当年咱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确实拿不出那么多钱。而且这些年,爸对姥姥也不错,逢年过节都会给姥姥买东西、给钱。你就别再怪他了,好吗?”

秀兰沉默了很久,才开口说:“我不是怪他没给钱,我是怪他当时的态度,那么冷漠,一点都不顾及我的感受。我妈那么大年纪了,做手术那么危险,他却一点都不担心。”

“我怎么不担心?”我急了,“我当时每天都睡不着觉,担心你妈的身体,可我实在没办法拿出那么多钱。秀兰,这些年我心里也不好受,我知道你受了委屈,可我也不容易啊。”

女儿看着我们,眼里满是心疼:“爸,妈,你们都是成年人了,有什么事不能好好沟通呢?奶奶现在需要人照顾,你们要是一直这样冷战下去,不仅你们难受,我也跟着揪心。”

那天晚上,女儿跟秀兰聊了很久,具体聊了什么,我不知道。但从那以后,秀兰对我的态度,慢慢有了一些转变。她开始主动给我做饭,有时候还会问我维修店的生意怎么样,虽然话不多,但至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冷漠。

有一次,我因为过度劳累,感冒发烧了,躺在床上起不来。秀兰下班回来,看到我病了,赶紧给我找药、倒水,还煮了一碗姜汤给我喝。“你也真是的,不知道照顾好自己,店里再忙也要注意身体。”她的语气带着一丝责备,却也透着关心。

我看着她,心里暖暖的:“谢谢你,秀兰。”

秀兰愣了一下,然后转过身,小声说:“谢什么,咱们是夫妻。”

那一刻,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我知道,我们之间的坚冰,终于开始融化了。

第五章 老伴的转变与小舅子的闹剧

2020年的夏天,岳母突然给秀兰打电话,说张卫东跟他媳妇吵架,把媳妇气回了娘家,还把家里的东西砸了,让秀兰赶紧回去劝劝。

秀兰挂了电话,一脸愁容。我看着她,说:“要不,我陪你一起回去看看?”

秀兰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好。”

这是15年来,我们第一次一起回岳母家。岳母家还是老样子,院子里杂草丛生,房子也显得破旧不堪。张卫东坐在院子里的台阶上,手里拿着一瓶白酒,喝得醉醺醺的,地上扔了好几个空酒瓶。

“姐,你可来了!”张卫东看到我们,站起来,脚步踉跄,“我那媳妇,太过分了,竟然敢跟我吵架,还回了娘家,我非得跟她离婚不可!”

岳母从屋里走出来,一脸无奈:“秀兰,你快劝劝你弟,他都快把这个家拆了。”

秀兰看着张卫东,气得浑身发抖:“张卫东,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像什么话?你媳妇为什么跟你吵架?你心里不清楚吗?你整天不上班,就知道喝酒、打牌,家里的开销全靠你媳妇一个人,她能不跟你吵架吗?”

“我上班?我上班能赚几个钱?”张卫东不屑地说,“我要是能像姐夫那样,开个店当老板,我还用得着上班?”

我听了,忍不住皱起眉:“卫东,我开这个店,也是起早贪黑,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你要是肯踏实工作,好好过日子,也不会像现在这样。”

“你少跟我讲道理!”张卫东把酒瓶摔在地上,碎片四溅,“当年我妈住院,你要是肯拿出那三万块,我也不会去找我岳父家借钱,也不会跟我媳妇闹成现在这样!都是你的错!”

“你还有脸说!”秀兰突然爆发了,“当年我妈住院,你作为儿子,就拿了五千块,剩下的钱都是你找你岳父家借的,你还好意思怪别人?这些年,你除了喝酒、打牌,还做过什么?你对得起我妈,对得起你媳妇吗?”

张卫东被秀兰骂得愣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岳母也叹了口气:“秀兰,你别骂你弟了,他也不容易。”

“不容易?他哪里不容易了?”秀兰的眼泪掉了下来,“妈,你就是太偏心了,从小到大,你什么都顺着他,把他惯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你以为你是为他好,其实你是害了他!”

岳母被秀兰说得哑口无言,眼圈也红了。我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感慨万千。秀兰终于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底线地偏袒张卫东了,她开始认清现实,开始反思自己和岳母的偏心。

那天,秀兰把张卫东狠狠骂了一顿,逼着他去给媳妇道歉,还让他找一份正经工作。张卫东虽然不情愿,但在秀兰的强硬态度下,还是答应了。

从岳母家回来后,秀兰像是变了一个人。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抱怨我,而是主动跟我分担家里的重担。她开始关心我母亲的情况,经常让我给母亲打电话,问问母亲的身体状况,有时候还会买些营养品,让我带给母亲。

有一次,我回老家看望母亲,秀兰竟然主动提出跟我一起去。到了老家,她不仅给母亲洗了衣服、换了床单,还亲自给母亲喂饭、擦身。母亲虽然不能说话,但看着秀兰的眼神里,满是感激。

王婶看着秀兰的转变,笑着对我说:“建军啊,你媳妇真是个好女人,以前是你俩有误会,现在误会解开了,好好过日子吧。”

我看着秀兰忙碌的身影,心里暖暖的。我知道,我们的婚姻,终于重新回到了正轨。

第六章 解气的结局

2023年的冬天,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已经到了弥留之际。我和秀兰一直在老家陪着母亲,女儿也请假回来了。

母亲去世的前一天,她突然清醒了过来,拉着我的手,又指了指秀兰,眼里满是不舍。秀兰握住母亲的手,眼泪掉了下来:“妈,您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建军的,我们会好好过日子。”

母亲点了点头,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母亲的葬礼上,张卫东也来了。他这些年变化很大,找了一份送货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也踏实肯干,和媳妇的关系也缓和了不少,还生了一个儿子。他看着我和秀兰,不好意思地说:“姐夫,姐,以前都是我的错,让你们受了不少委屈,以后我会好好孝顺我妈,也会好好帮衬你们。”

秀兰看着张卫东,笑了笑:“你能变好就好,以后好好过日子,别再让妈操心了。”

母亲去世后,我和秀兰的关系更加亲密了。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冷战,而是互相体谅、互相扶持。秀兰辞掉了超市的工作,来到我的维修店帮忙,我们一起经营着小店,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2024年的春天,岳母突然病倒了,这次是得了胃癌,需要做手术。张卫东赶紧给我们打电话,说他手里只有两万块,让我们帮忙凑点钱。

我和秀兰商量了一下,决定拿出五万块钱。秀兰拿着钱,去医院看望岳母,临走前,我对她说:“别太累了,照顾好自己。”

秀兰笑着点了点头:“放心吧,我会的。”

在医院里,秀兰看着病床上的岳母,心里百感交集。岳母拉着秀兰的手,愧疚地说:“秀兰,以前是妈对不起你,对不起建军。妈太偏心了,把你弟惯坏了,也让你们受了不少委屈。”

“妈,过去的事都过去了,您别再提了。”秀兰擦了擦眼泪,“您现在要好好治病,等您病好了,我们一起好好过日子。”

张卫东在一旁,也红了眼圈:“妈,姐,以前都是我的错,以后我会好好照顾您,不会再让你们操心了。”

岳母的手术很成功,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后,就出院了。出院后,张卫东把岳母接到了自己家,悉心照顾。他每天按时给岳母做饭、喂药、陪岳母聊天,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游手好闲了。

有一次,我和秀兰去看望岳母,看到张卫东正在给岳母洗脚,动作很轻柔。岳母脸上带着笑容,眼里满是欣慰。

“看来,卫东是真的长大了。”秀兰笑着说。

“是啊,”我点了点头,“经历了这么多事,他终于明白了什么是责任。”

从岳母家出来,阳光正好,温暖地洒在我们身上。秀兰挽着我的胳膊,笑着说:“建军,咱们以后好好过日子,再也不吵架了,好不好?”

“好,”我紧紧握住秀兰的手,“以后咱们一起好好经营小店,等女儿有了孩子,咱们就帮她带孩子,安享晚年。”

秀兰靠在我的肩膀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看着她,心里感慨万千。15年前,因为岳母住院,我拒绝出钱,导致我和秀兰的关系降到冰点;15年后,母亲卧床,秀兰的转变让我们的婚姻重新焕发生机。而张卫东,也从一个游手好闲的懒人,变成了一个有担当的男人。

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波折和意外,但只要我们心怀善意,互相体谅,就一定能跨过所有的难关,迎来幸福的结局。而我和秀兰的故事,也终于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迎来了最解气、最圆满的结局。

第七章 余生的温暖

日子像流水一样,悄无声息地流淌着。我和秀兰的维修店生意越来越红火,我们雇了两个徒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起早贪黑地忙碌。每天傍晚,我们关了店,就会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做一顿简单却可口的饭菜,饭后一起散步,聊着白天发生的趣事,日子过得平淡而温馨。

张卫东彻底改头换面了。他不仅努力工作,还把岳母照顾得无微不至。岳母的身体恢复得很好,偶尔还能帮着带带孙子。周末的时候,张卫东会带着媳妇和孩子,还有岳母,来我们家吃饭。我们一起做饭、聊天、逗孩子,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屋子,再也没有了以前的尴尬和隔阂。

女儿结婚后,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我和秀兰升级成了爷爷奶奶,每天都笑得合不拢嘴。只要一有空,我们就会去女儿家帮忙带孩子。秀兰很会照顾小孩,把小外孙哄得团团转,小外孙也特别黏她,一口一个“奶奶”叫着,听得秀兰心里乐开了花。

有一次,我们一家五口去公园玩。女儿和女婿带着小外孙在前面跑,我和秀兰跟在后面,手牵着手,看着孩子们的身影,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建军,你说咱们现在是不是很幸福?”秀兰笑着问。

“是啊,”我紧紧握住秀兰的手,“以前经历了那么多事,我以为咱们的日子就这样冷淡下去了,没想到现在能这么幸福。”

“都是多亏了你,”秀兰靠在我的肩膀上,“如果不是你一直包容我,我可能还在钻牛角尖,咱们也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咱们是夫妻,互相包容是应该的。”我笑着说,“而且,也要谢谢你,在我妈卧床的时候,能放下过去的恩怨,跟我一起照顾她。”

秀兰笑了笑,没说话,只是把头靠得更紧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我们身上,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我看着身边的秀兰,看着不远处嬉戏的孩子们,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满足。

我想起了15年前,岳母住院时的争吵和决裂;想起了母亲卧床时的无助和绝望;想起了秀兰从冷漠到转变的点点滴滴。那些艰难的日子,仿佛还在昨天,但又已经离我们那么遥远。

生活就是这样,它会给你出各种各样的难题,让你痛苦,让你绝望,但只要你不放弃,只要你心怀希望,只要你学会包容和体谅,就一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幸福。而我和秀兰,就是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才更加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才更加明白,夫妻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互相扶持、互相理解。

余生还很长,我会牵着秀兰的手,一起走过春夏秋冬,一起经历风雨,一起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份温暖和美好。我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