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现在感情有了,课文没了

发布时间:2025-09-30 09:24  浏览量:1

以前老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现在感情有了,课文没了。

小学教我们珍惜时间,初中教我们什么是失去和遗憾,高中教女孩子不要恋爱脑,沉迷爱情。

以前不懂老师为什么教我们课文把自己教哭了,现在懂了。

原来小学的时候都在教我们珍惜时间,光阴似箭。可我那时候只觉得这字笔画可真多,真难写。

原来初中孩子们开始叛逆,课文已经教我们叛逆的后果,失去和遗憾。

跟着老师念“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只记得同桌偷偷传的小纸条上画着歪歪扭扭的菊花;后来某个深秋路过花店,看见满架金黄的菊,突然就懂了母亲藏在“好好儿活”里的千言万语,可那年课堂上没来得及细品的遗憾,再也没法回头补全。

高中十七八岁正是对爱情充满美好幻想的年纪,课文就把千年教训摆出来,告诉女孩子不要恋爱脑,沉迷爱情。

高中的语文老师总在讲《氓》时停一停,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女子不要沉溺在与男子的情爱中,男子沉溺爱情,还可以脱身,女子沉迷爱情,就无法摆脱了。

不是要你们厌弃爱情,是要记得抬头看自己。

而《致橡树》就告诉我们要树立一种健康向上又独立的恋爱观。

那时我们趴在桌上偷偷笑,觉得“恋爱脑”是多遥远的词,甚至会为小说里为爱奋不顾身的情节红眼眶;直到后来在生活里撞了南墙,才突然想起老师敲着黑板说的话——“再热烈的喜欢,也别丢了自己的步调”,原来那些早被我们抛在脑后的课文,早把人生的答案藏在了字里行间。

以前不懂,为什么老师读《背影》时声音会哽咽,讲《乡愁》时会望着窗外发呆,讲《秋天的怀念》时偷偷擦眼泪;现在翻到朋友圈里有人发老照片,看见父亲两鬓的白霜,想起远方的家乡,突然就和当年讲台前的老师共情了——那些课文从来不是纸上的铅字,是老师提前替我们尝过的人生,老师的语重心长,当时的我们不懂。

升学考公才读懂《范进中举》,找工作时才读懂《孔乙己》,上班后才明白《骆驼祥子》拼了命努力,结了婚才读懂《孔雀东南飞》...

以前总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多此一举,扯着嗓子念完就盼着下课;现在再想起那些字句,喉结会发紧,眼眶会发热,可课本早就压在了旧书箱最底层,连翻找的勇气都攒不齐。

原来这就是语文,当你与作者共鸣时,回头已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