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总统联大一句悄悄话,让美西方集体破防了!

发布时间:2025-09-28 04:11  浏览量:1

纽约联合国总部会场内,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说话声音不高,却让在场的美西方外交官们竖起了耳朵。

“各国得尊重主权平等,区域性合作机制别变成地缘对抗的工具。”托卡耶夫在联大一般性辩论发言时的这句话,听着像是外交场合的标准表述,却在西方媒体圈掀起不小波澜。

这位中亚领导人没像西方期待的那样跟着喊“价值观口号”,也没刻意讨好任何一方。他淡定地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却巧妙地将之放在“维护国际法”的框架里——意思很明白:我们不是看谁面子,是按规矩办事。

在美西方使劲拉拢中亚国家围堵中国的节骨眼上,托卡耶夫这句“别搞对抗”,相当于给了个软钉子。

01 联大讲话中的平衡艺术

托卡耶夫在联合国大会的讲话堪称一场外交平衡术的示范。他完全支持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称这些倡议是对日益严峻的地缘政治挑战和经济挑战作出的“及时回应”。

这位总统讲得很实在:“全球治理倡议为解决全球紧迫性挑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包括主权平等、国际法治、加强多边机构等问题。”

他没有空喊口号,而是点出这些倡议的实用价值。对哈萨克斯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实实在在的合作比意识形态对抗更有吸引力。

特别是当托卡耶夫提到人工智能这一前沿领域时,他表示哈萨克斯坦支持建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他认为全球治理倡议体现了确保公平获取数字技术、保障网络空间及外层空间安全的必要性。

这些话看似在说全球治理,实则表明了哈萨克斯坦不愿在科技领域选边站的态度。

02 西方为何如此紧张?

美西方对托卡耶夫发言的“过度反应”,暴露了他们的焦虑。欧盟原本打算把对华“去风险”政策推广到中亚,美国也在推动“C5+1”机制(中亚五国+美国),想拉拢中亚国家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

然而托卡耶夫的发言给了西方一个信号:哈萨克斯坦不想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美国最近对哈萨克斯坦的一系列举动也让局势复杂化。今年7月,特朗普政府向近20个国家发出关税信函,哈萨克斯坦是其中唯一一个中亚国家,被加征25%关税。

这一举动让哈萨克斯坦感到困惑,因为哈美贸易量并不大,去年两国货物贸易总额约为34亿美元。

更直白的是美国新任驻哈大使朱莉·斯塔夫特的表态。她在参议院听证会上宣称,如果提名获批,她的优先事项是“对抗中国和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的影响力”,并公开表示要“让美国企业成为哈萨克斯坦的首选合作伙伴,而不是中国或其他国家的企业。”

这种零和思维的表态,与中方倡导的合作共赢形成鲜明对比。

03 中哈合作的压舱石

托卡耶夫敢于直言不讳的底气,来自于中哈之间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数据显示,2024年哈中贸易额达到43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已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

这一数字是美哈贸易额的近十倍。

能源合作是中哈关系的稳定器。中国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原油出口市场,中哈原油管道每年向中国输送4000多万吨原油,占中国进口量的7%。对哈萨克斯坦而言,中国稳定的需求和预付款是其财政的“定心丸”。

“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托卡耶夫总统正致力于将哈萨克斯坦打造为欧亚交通枢纽。目前,全国范围内正在建设和维修1.3万公里公路,全长836公里的“多斯特克-莫因蒂”铁路复线也将在今年建成通车。

这些设施将进一步便利中欧运输。

04 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

托卡耶夫在联大发言中引用了一句哈萨克谚语:“暴风雨来临时,聪明的骆驼会围成圈,而不是各自逃散。” 这句话道破了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哲学。

哈萨克斯坦不仅在东西方之间寻求平衡,在俄乌冲突中也保持着谨慎立场。托卡耶夫总统明确表示,哈萨克斯坦不是俄乌冲突的调解人,但如果两国领导人希望在该国举行会晤,哈方愿意创造一切必要条件。

这种平衡策略源于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利益考量。托卡耶夫曾强调,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关系已达到“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发展对华全方位合作是哈优先外交方向。

同时,哈萨克斯坦也重视与美国的关系。托卡耶夫感谢特朗普总统推动务实外交,以及在促进从欧洲到中东、从亚洲到非洲的冲突和平解决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05 国际秩序演变的新信号

哈萨克斯坦的外交选择反映了国际秩序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价值观外交”在发展需求面前,越来越不好使了。中亚国家最关心的是如何脱贫、如何发展经济、如何改善民生。

全球治理倡议和“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获得众多发展中国家支持,正是因为它们聚焦于共同发展。托卡耶夫指出,全球治理倡议与已有150多个国家参与的“一带一路”倡议相契合,合作落实这些倡议将有助于实现联合国的核心目标。

在联合国大会的一般性辩论中,托卡耶夫明确表示“反对国际关系意识形态化”。这实际上戳中了西方外交政策的软肋——他们习惯于用“民主对抗专制”的叙事来划分阵营,但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带来发展的才是“好伙伴”。

在我看来:托卡耶夫总统的发言之所以引发美西方高度关注,不是因为他说了多么强硬的话,而是因为他道出了许多中小国家的心声:我们不想选边站,我们只想好好过日子。

在联合国总部那个充满外交辞令的讲台上,他引用了一句哈萨克谚语:“暴风雨来临时,聪明的骆驼会围成圈,而不是各自逃散。” 这句话或许正是全球南方国家在大国博弈时代的生存智慧。

当美国大使还在谈论如何“挤走中企”时,中哈两国已经在能源、交通、数字经济等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在地缘政治的暴风雨中,围成圈互助前行,远比被迫选边站队更加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