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完美’的过桥骗局,200万巨款人间蒸发我的钱,去了哪?”
发布时间:2025-09-28 03:06 浏览量:1
一个53岁的男人,就这样走了。2025年6月26日,浙江天台的许某在家中自缢身亡。他留下的遗书里,只有一句话:觉得被亲人欺骗。压垮他的,是几张法院文书,是400多万元的债务,更是那场看似天衣无缝的“过桥”骗局。
许某原本只是个担保人。他的前妻徐某群,以及前妻的妹妹徐某霞,深陷债务泥潭。为了帮前妻解除两笔银行贷款的担保责任,许某的弟弟,一个在电力系统工作的人,拍着胸脯答应再帮一次。银行客户经理金某意也“好心”牵线,找来一个“放贷人”,愿意借出200万元“过桥”。钱只用一天,利息就要3万元。这笔钱,本该像流水一样,从“放贷人”手里过一遍,还给银行,再贷出来,许某就能解脱。这算盘打得,真是精妙绝伦。
可人心隔肚皮。2025年3月26日,当那200万元巨款打入徐某群的账户时,银行客户经理金某意突然“灵机一动”。他建议徐某群,先把钱转到她妹妹徐某霞的卡上,让银行“过一下”,帮她妹妹完成续贷。然后再用这笔钱,帮徐某群自己续贷。姐妹俩互保,许某就能抽身。这计划听起来简直滴水不漏,岂不是一举两得?
然而,钱一旦进了银行,就像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那200万元,在银行系统里转了一圈,便凭空消失了。许某不仅没能解除之前150万元的银行担保,反而又背上了一笔200万元的高息借款担保。雪上加霜,债台高筑。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两天后,法院的支付令和判决书送到了许某手上,白纸黑字,催命符一般。他走投无路,最终选择了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被欺骗、被拖累的一生。
事后,徐某霞与出借人潘某达成了和解。她拿出68万元,换来了潘某的“仁慈”,不再追究许某和她的责任。可许某的生命,又岂是68万元能换回的?9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台州监管分局出具了一份意见书。意见书里,白纸黑字写着,涉事银行在业务办理中存在明显疏漏:提前还贷没问借款人意愿,续贷没告知相关条件,客户信息保护也有问题。可对于死者家属举报的客户经理金某意违规诱导、推荐高利贷、欺骗性收贷等关键问题,意见书却轻描淡写,以“现有材料不足以作为证据”为由,一笔带过。这究竟是证据不足,还是另有隐情?
徐某群不甘心。9月20日,她向更高级别的监管部门递交了申请书,要求对泰隆银行天台支行联合高息借款方违规放贷,以及当地监管部门的渎职行为,进行彻查。她要一个说法,给死去的许某一个交代。当红星新闻记者在9月25日联系上那位“神通广大”的客户经理金某意时,他却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冷冷地回应:“没什么好说的,也说不了什么。”一句轻飘飘的话,如何能掩盖一条鲜活生命的逝去?这背后,究竟藏着多少见不得光的交易和推诿?许某的死,难道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被遗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