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动手!垄断30%铜供应,借印尼事故炒到10297美元,卡中国脖子

发布时间:2025-09-28 15:47  浏览量:1

9月24号这天,全球铜价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冲,LME铜价一天暴涨3.2%,突破10297美元/吨,创下15个月来的新高。

国内沪铜期货和现货价格也跟着涨,一度摸到8.3万元/吨的关口,这波价格风暴的源头,藏在地球另一端的印尼——全球第二大在产铜矿格拉斯伯格,因为一场泥石流彻底停了。

这可不是普通的矿山停产,背后牵扯着全球铜市场的供需命脉,小到家里的电线、家电,大到电动汽车、光伏电站,都离不开铜。

这场突如其来的“断供”,到底会引发多少连锁反应?

格拉斯伯格铜矿的出事时间要往前推,9月8号晚上,印尼中巴布亚省的这座地下矿山突发大规模湿性矿料涌出,说白了就是严重的泥石流事故。

悲剧当场发生,7名工人被困地下,到9月24号已经确认2人死亡,还有5人失联。

事故把矿区的核心设施全毁了,铁路、电气系统、通信设备这些采矿必需的东西,没一样能正常用。

自由港公司憋了近三周才公布进展,一开口就是坏消息:启动不可抗力条款,第四季度的铜产量直接下调到“可忽略的水平”,远低于之前预估的20.2万吨。

这矿的分量有多重?2024年它挖了81.6万吨铜,占全球铜矿总产量的3.5%。

自由港自己说了,2026年的产量要比原计划的77万吨少35%,想恢复到停产前的水平,得等到2027年。相当于未来两年,全球铜市场都要少一块重要的供应来源。

铜价疯涨的同时,股市的反应更耐人寻味,自由港麦克莫兰自己的股价成了重灾区,单日暴跌16.95%,市值蒸发一大块,创下疫情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毕竟自家核心矿山停摆,业绩预期直接垮了。

另一边,其他铜生产商反倒成了“赢家”,嘉能可、泰克资源这些企业的股价逆势往上走,道理很简单,市场知道铜要不够了,这些没出事的矿企未来的产品更值钱。

这种两极分化的反应,把供应链冲击的影响展现得明明白白。

国内市场也跟着波动,沪铜期货主力合约涨了3%还多,现货电解铜价格摸到8.3万元/吨。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数据更直观,进口铜的亏损扩大到500元/吨,这说明国内现货有多紧缺,就算亏钱也得从国外买。

可能有人会问,一个矿山停产而已,至于让全球市场这么慌吗?答案是,全球铜供应早就处在“风雨飘摇”的状态了,这次停产只是压垮骆驼的又一根稻草。

中金公司算过一笔账,2025年全球铜矿供应要少20.2万吨,占全球矿端供给的0.9%;2026年缺口更大,要少26.95万吨,占比1.1%。

中信建投的金属首席研究员江露看得更细,她说这次停产会让2025年第四季度的全球铜产量少47万吨,2026年全年少27万吨,这可是全球总产量的3.5%。

更要命的是,全球铜库存早就见底了,这些年库存一直维持在历史相对低位,根本没有多少缓冲空间,任何一点供应端的风吹草动,都会直接反映在价格上。

这还不是今年第一次出问题,2025年2月,智利的铜矿工人罢工,加上全国断电,好多矿山直接停了。

二季度,刚果(金)的卡莫阿-卡库拉铜矿因为地震,增产目标砍了一大块,这矿还是紫金矿业参与的重要项目。

三季度,智利Codelco旗下的埃尔特尼恩特矿山又遭了地震,产量预计少2万到3万吨,一连串的事凑在一起,说明全球铜矿供应体系早就不结实了。

铜不够了,总得想办法补,现在市场上能想到的招,几乎个个都有短板。

最直接的就是让现有矿山扩产,必和必拓刚砸了15亿美元扩建智利的Spence铜矿,力拓也在催蒙古奥尤陶勒盖铜矿的二期工程。

可矿山扩产不是搭积木,从投资到出矿得花好几年,根本赶不上眼前的缺口。

废铜回收成了临时救急的办法,最近全球废铜回收量一下子涨了20%,但这点量顶多补得上15%的供应缺口,剩下的85%还是没着落。

有人说用铝代替铜行不行?铝价确实也跟着涨了3%,但它的导电性能比铜差太多。

普通电线或许能凑合用,可电动汽车、光伏电站这些高端领域,对导电性能要求极高,铝根本顶不上。

新能源产业本来就是铜的“大买家”,一辆电动车的用铜量是燃油车的4倍,光伏电站每兆瓦得用5吨铜,这些需求根本没法用替代品满足。

现在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巴拿马的CobrePanama铜矿上,这矿年产35万吨铜,占全球产量的1.5%,2022年底因为合同纠纷停了。

巴拿马政府最近说要在2026年初重启,还找了SGS公司做环境审计,第一量子矿业也暂停了和政府的国际仲裁,谈判的路算是通了。

可环境审计得花时间,最后能不能按时开工还是未知数,就算开了,要达到满产也得等一阵子。

铜价涨起来,最后买单的可能是普通消费者,全球电线电缆行业对铜的需求量最大,铜价每涨1000美元/吨,这个行业的成本就要增加120亿美元。

成本涨了,企业不可能自己扛着,最后肯定会加到电线、电缆的售价里,进而传导到家电、建筑这些下游领域。

新能源产业受的影响更直接,现在全球都在搞能源转型,电动车、光伏、风电全靠铜撑着。

国际铜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仅新能源领域的铜需求就要翻一番。

现在铜供应出了问题,新能源项目的建设成本会直线上升,电动车、光伏电站的价格可能跟着涨,最终影响的是能源转型的速度。

对我们国家来说,情况也得重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每年要进口大量铜矿,铜价上涨会推高进口成本,还可能影响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力。

那些依赖铜原料的中小企业,日子可能会更难过。

这场由泥石流引发的铜价风暴,说到底暴露的是全球资源供应链的深层问题。

全球前十大铜矿占了30%的供应,大多被跨国巨头掌控,这种集中化的格局,只要一个矿出事,全球市场都得抖三抖。

未来两年,铜市场会掉进“供应缺、需求涨”的陷阱里,想解决问题,光靠等某个矿山重启根本不够,得多条腿走路。

废铜回收体系得建得更完善,提高回收利用率替代材料的研发得加速,哪怕不能完全替代,也能分担一部分需求,更重要的是,供应链得变得更有韧性,不能把鸡蛋都放在几个矿山篮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