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会员“套路”实锤?亚马逊25亿美元和解,消费者只值51美元
发布时间:2025-09-26 09:42 浏览量:1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当地时间周四宣布,亚马逊(Amazon)同意支付25亿美元,对有关“诱导用户购买Prime会员”的指控达成和解。
25 亿美元,对市值 2.4 万亿美元的亚马逊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的 “零花钱”,却轻松摆平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指控。
分析认为,这场看似 “天价和解” 的背后,藏着数千万消费者被诱导订阅、难取消 Prime 会员的憋屈,更暴露了巨头 “以小钱避大责” 的精明算计。
3 天速解诉讼:亚马逊的 “止损” 算盘打得噼啪响
这场拉锯两年的官司,从开庭到和解仅用 3 天,速度快得反常。回溯 2023 年 6 月,FTC 在拜登政府时期就剑指亚马逊,指控其用 “诱导式套路” 让数千万用户稀里糊涂开通 Prime 会员,还故意设下层层障碍,让想取消订阅的用户 “绕晕头”。
更致命的是,若陪审团裁定亚马逊败诉,三名高管可能要扛下个人责任,这才是亚马逊急着和解的关键。
25 亿美元的和解金看似惊人,实则是笔 “划算买卖”:10 亿民事罚款 + 15 亿用户退款,分摊到 3500 万受影响用户头上,每人仅得 51 美元,连一年 Prime 会员费(139 美元)的零头都不够。
而对比 FTC 曾对 Meta 开出的 50 亿隐私罚款,以及可能面临的更高陪审团裁决,亚马逊用 0.1% 市值的代价,轻松躲过了 “追责高管”“声誉重创” 的更大危机。
更讽刺的是,亚马逊全程没承认任何不当行为,只轻飘飘一句 “依法行事”,就想把 “诱导订阅” 的黑历史翻篇。
和解协议是 “约束” 还是 “走过场”?FTC 的 “胜利” 水分不小
FTC 主席弗格森高调宣称这是 “特朗普政府主导的重大胜利”,但细看协议内容,更像给亚马逊套了层 “宽松枷锁”:
· 要求 “清晰披露 Prime 条款”“收费前获明确同意”“简化取消流程”,这些本就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如今却成了 “监管成果”;
· 禁止 Prime 负责人贾米尔・加尼、前负责人尼尔・林赛再犯同类行为,但未提及任何实质性惩罚,对高管而言不过是 “口头警告”。
更让人唏嘘的是消费者的处境,51 美元退款看似是 “补偿”,却难掩被 “套路” 的权益受损。有人可能为了取消会员反复操作几小时,有人可能被自动续费数月才察觉,这些时间成本、精力消耗,远不是 51 美元能弥补的。
而亚马逊依旧手握 2 亿全球 Prime 会员,靠着会员的高消费频率和金额,每年赚得盆满钵满,这场和解对其核心业务几乎无影响。
反垄断大仗还在后头:2027 年开庭,亚马逊的 “垄断困局” 才刚启幕
若说这次 25 亿和解是 “小打小闹”,FTC 联合 17 个州总检察长发起的 “反垄断诉讼”,才是悬在亚马逊头上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3 年,监管机构直指亚马逊滥用 “电商垄断权”—— 一边逼迫第三方卖家接受高价规则,抬高平台商品售价;一边用 “流量倾斜” 排挤竞争对手,让中小商家要么 “依附生存”,要么 “被边缘化”,直接破坏了市场公平。
尽管法院去年驳回了部分起诉请求,但案件已敲定 2027 年开庭,这才是决定亚马逊未来的关键战役。参考本月谷歌反垄断案的结局,即便谷歌败诉,法院仍否决了 “强制出售 Chrome 浏览器” 的严厉处罚,巨头总能找到 “保住核心资产” 的办法。
对亚马逊而言,这场反垄断官司或许会拖得更久、打得更难,但以其 “用钱换时间” 的一贯作风,最终能否被真正 “反垄断”,仍是未知数。
股价微跌 1.2%:市场看穿了亚马逊的 “抗压能力”
和解消息公布后,亚马逊股价仅盘中下跌 1.2%,报 217.59 美元,跌幅微乎其微。这一反应恰恰说明,市场早已看透,25 亿罚款对亚马逊的现金流、盈利能力几乎无冲击,Prime 会员业务依旧稳固,反垄断诉讼也还有数年缓冲期。对投资者而言,亚马逊仍是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短期风波不足以动摇其巨头地位。
但长远来看,监管层对科技巨头的 “盯防” 只会越来越严。从 Meta 到谷歌,再到亚马逊,FTC 正在用一次次罚款和诉讼,传递 “反垄断不手软” 的信号。只是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比起看巨头 “花钱消灾”,更期待的是真正透明的订阅规则、便捷的取消渠道,以及一个没有垄断、更公平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