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三化同步”精准发力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5-09-24 11:02  浏览量:2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5年以来,渭南市临渭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思维相结合,以监管“数字化”、制度“体系化”、服务“人性化”三化同步的“组合拳”,精准破解涉企执法难题,全力激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以“数字化”监管为突破,破解涉企检查“老大难”

针对企业反映最强烈的“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随意检查”等问题,临渭区于2025年4月起在全区全面推行“扫码入企”监管新模式。该模式以“一码管理、全程留痕、执法可溯、违规预警”为核心,为全区超 1.2万家企业和商户制作并张贴了专属“行政检查码”。执法人员入企检查前,必须扫码登记检查单位、人员、事项等信息;检查结束后,企业可扫码查看结果并进行评价,实现了从“经验式管理”到“数字化治理”的深刻转型。

“扫码入企”不仅是一次技术革新,更是对执法流程的系统性重塑。通过系统后台的智能分析与预警功能,有效倒逼各部门推行“综合查一次”和分级分类监管。自5月全面实施以来,全区累计开展扫码检查500余次,备案率、亮证率、结果公示率均达100%。数据显示,全区涉企现场检查频次同比下降30%以上,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高频检查领域降幅超50%,部门内部“综合查一次”比例达36%,跨部门联合检查同比增长 20%,企业迎检时间成本显著降低,“无事不扰、有事服务”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以“体系化”供给为基石,筑牢公平透明“硬支撑”

为从源头夯实执法根基,临渭区以“两清四公示”为抓手,全面净化执法生态。一方面开展“两清”行动,即“清人员”与“清文件”,严格核查执法人员资格,动态清理不合格执法人员4人;全面梳理涉企政策文件,对2件含有不平等对待企业条款的“问题文件”予以修订,从制度层面杜绝执法不公。另一方面,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立“涉企行政检查公示专栏”,严格落实行政检查主体、事项清单、检查计划、检查结果“四公示”,目前已公开全区行政检查主体57个、事项清单300余项,以“阳光执法”倒逼“规范执法”。

在强化内部约束的同时,临渭区创新引入“第三方视角”,建立行政执法巡回监督机制。建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企业代表等组成的专业监督队伍,深入重点领域开展明察暗访。2024年以来,监督队伍累计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线索70余条,访谈基层执法负责人50余名,评查案卷近百份,有效推动了执法作风转变。该项工作直接促使2024年我区因执法不规范引发的投诉举报较上年下降约30%,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

以“人性化”服务为导向,彰显法治为民“真温度”

执法不仅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2024年初,我区一家小商户因销售商标侵权一味精品牌被处以8万元罚款,而其总获利仅70.2元。面对可能“压垮骆驼”的罚单,经营者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经审理发现原处罚在程序和证据方面存在瑕疵,最终依法撤销该处罚决定。这起“味精案”的妥善处理,正是临渭区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彰显法治温度的生动缩影。

临渭区坚持“能调解不裁决,能挽救不处罚”的理念,将行政复议打造成化解政企争议的“主渠道”。复议体制改革以来,办理的39件涉企复议案件中,超半数通过调解达成和解,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5万元。

除了事后救济,临渭区更注重事前服务。创新推出“法企E码通”法律服务云平台,整合全区律师资源,企业扫码即可“一键呼叫”专业律师。平台上线以来,已累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230 余次,实现了“企业有呼、法治必应”的精准高效服务。

下一步,临渭区将持续深化“扫码入企”应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探索拓展预警和信用评价功能,推动涉企执法从“程序规范”向“实质公平”跃升,以更高水平的法治供给,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法治根基。(贺嘉音)

供稿:渭南市临渭区司法局

编辑:许沥心

责编:严江珂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