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高峰来临,2天内22人被困野山!野外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5-09-23 22:00  浏览量:2

当前秋高气爽,北京迎来户外登山高峰期。但近日,北京消防在两天时间就接连救助了22名攀爬野山的被困者,其中还有10名未成年的孩子。

9月8日晚上10点16分,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消防救援站接到报警,在怀柔区怀北镇一座野山上,有14人因夜间视线受阻、地形不熟不慎迷路,其中还包含7名儿童。

10分钟后,消防员来到山脚下,由于野山没有正规登山步道,夜间更是漆黑一片,极大增加了救援难度。经过40分钟的艰难搜寻,在一处相对平缓的开阔地带,救援人员成功找到14名被困人员。

同样是攀爬野山,9月6日,北京市门头沟、房山也连续发生四起山岳遇险警情,救援人员在高山密林间昼夜驰援,成功救助8名被困群众。

9月6日下午3点多,在门头沟区斋堂镇青龙涧村附近的野山上,3名少年迷路被困。门头沟区斋堂消防救援的消防员迅速赶到现场,经确认,被困者是3名男孩,年龄在12岁左右,当天下午3点上山,刚攀爬了30分钟,因林密丛深,方向难辨就迷了路,身体多处被荆棘划伤。救援人员给他们分发了饮用水,安全护送到山下,交给了家长,没有大碍。

晚上7点,在门头沟区清水镇上达摩村附近的野山上,一名男子因身体不适无法下山。门头沟区斋堂消防救援的消防员赶到现场得知,当天下午3点左右,男子从丰台区驾车到达上达摩村老龙窝登山,原计划天黑前返回,却因脚部与膝盖不适难以行动。随后,消防员一路搀扶,晚上8点23分成功将其护送到山下。

晚上7点30分,在房山区周口店镇车厂村金陵山上,一名26岁的女子打车到达金陵祭拜后迷路被困,房山区天海应急救援队13名队员迅速赶到现场,成功将被困女子营救下来。

晚上10点,一男两女从海淀区打车来到门头沟区清水镇江水河村,准备夜攀灵山,第二天清晨观看日出,不料登山途中,一名女子出现意识模糊、言语困难、发冷等失温症状。由于灵山海拔较高,风寒加剧、气温骤降,门头沟区斋堂消防救援的消防员顶风前行。第二天早上8点多,在灵山主峰下骆驼庵附近,找到了三名被困人员。

尽管有关部门对公众爬野山提出了很多警示,类似事件仍在频繁发生,9月20日下午,怀柔区雁栖消防救援站又接到报警,一群驴友为寻“小众风景”闯入怀北镇一座未开发的山上,其中一名40岁女性不慎扭伤脚踝急需救援。消防员历时4小时艰难营救,用担架安全将伤者抬下山。

不仅是北京,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也频繁发生游客被困野山的事件。9月16日,4名户外探险爱好者相约来到贵州遵义三坝村山林中溪降(指在悬崖或瀑布处使用专业装备沿绳索向下运动的极限探险活动)时,遇30余米沉降式崖壁,因自身携带锚点拨片不足,无法下降也无法原路返回,导致被困沟谷,个别被困人员已出现失温现象,且通信工具因电量不足即将关机。

当晚22时32分,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双拥西路消防救援站接到报警,支队立即调派洞穴救援专业队及当地消防救援站前往救援。经过艰难寻找,直到17日13时43分才将四人全部救出。

与此同时,浙江宁波的崔先生一家三口前几天在夜爬上山时也迷失了方向,被困山中。消防救援人员接到求助后通过微信与崔先生取得联系,确认三人的具体方位。消防救援人员依靠强光手电照明,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上搜寻。经过近1个小时,才找到了崔先生一家人。所幸三人身体均无大碍。随后,救援人员将崔先生一家安全带至山下。

……

有专业人士表示,类似险情很多发生在没有被开发的野山,这些野山人迹罕至,缺乏保护措施,容易发生迷路、摔伤等意外。从以往的救援案例看,被困的人员大多是普通人,普遍缺乏专业的户外培训知识,部分人从事户外活动只有一腔热情、满满的好奇心和盲目的自信。

专家提醒,在登山途中一旦迷路或者被困,要保持冷静,减少体力消耗,及时拨打119报警电话或发出求救信号,尽量原地等待救援。千万不要心存侥幸,盲目尝试其他路径。

北京市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冯涛建议,夜晚可以使用手电、手机发出光闪信号进行求助,以便能够被救援人员及时发现。救援人员也会利用无人机进行搜救,或使用电话持续与被困人员进行沟通,方便快速定位。如果在登山的过程当中不慎崴脚,应立刻停止受伤部位着地活动;用衣物或书包将脚部垫高,用冷水打湿衣物冰敷脚部,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有些登山者在登山过程中也可能诱发一些基础疾病,造成被困。对此,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主任医师罗民表示,要避免快速登山,因为登山需要弯腰、低头,做这些动作时脊柱的重心会发生变化,对心脑血管造成危害。所以秋季登山的时候,有基础病的人谨慎为好,比如有脑血管疾病的人,姿势的变化容易诱发脑梗;有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登山时需要增加心肺负荷,都需要特别小心。

登山时突然滑坠摔伤

怎么办?

登山时,若遇到山路湿滑,加之山势陡峭,极有可能发生滑坠,导致骨折或扭伤。

滑坠是非常危险的情况,会导致身体以错误方式着地,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扭伤脚踝、摔断骨头或撞伤头部。

一旦发生滑坠,应尝试寻找制动方法,比如将登山杖插入地面或抓住身边的树枝、石头等固定物体,也可尝试用脚蹬地,增加摩擦力,以减缓滑坠速度。

摔倒后不要着急站立,应先缓慢活动四肢,确定伤势不重再起身。若骨盆或腰椎骨折,千万不要背着或抱着伤者移动位置,一定要平躺位送医。

爬山时迷路被困

如何自救?

设法发出求救信号

如遇危险,要保持冷静,减少体力消耗,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或发出求救信号,原地等待救援,千万不要心存侥幸,盲目尝试其他路径。

1. 掌握SOS求救法

SOS是国际通用的紧急求救信号,在摩尔斯电码中用三点三横三点来表示。

夜间可用手电发出三短三长三短的灯光求助,用手掌或布遮挡光源来控制灯光。

白天可用镜面反射来替代灯光,发出求救信号。

2. 其他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

国际民航组织(ICAO)规定的受困求救信号,是在地面摆出较大的三角形。

积极寻找水源

山谷底部、绿色植被下、草食性动物足迹频繁处很可能有水。在树木嫩叶上套上塑料袋,植物蒸腾作用也会在塑料袋内产生凝结水。

搭建临时庇护所

可因地制宜或利用折断的树枝、树干、石块等搭建临时庇护所,以应对恶劣天气或野兽袭击。

任何一次户外出行前都应做足准备

以下注意事项

请务必牢记

出发前牢记这4点

出发前密切关注当地天气状况,如遇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天气预警,应立即中断行程,切勿冒险出行。

准备充分

携带好装备物资,包括衣物、食品、饮料、应急药品、常用登山工具、手机及移动电源等。

路线评估

切勿擅自冒险前往未开发、未开放的山区、林场、保护区、峡谷、江河、湖泊、水库等危险区域,提前做好路线评估。

跟随专业向导出行

尽可能跟随具有户外经验的专业团队一同出行,可以最大限度远离风险。

户外爬山具有一定风险,出发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山区路况和天气,不要贸然前往未开发的野山。如遇危险,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求助,切莫心存侥幸,确保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