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讽刺,欧盟给其他国家 “送福利”,自家农民却被 “断粮”

发布时间:2025-09-23 19:19  浏览量:1

拖拉机的轰鸣声或许很快又要响彻布鲁塞尔的街头了。这不是什么农业展览,而是欧洲农民准备发起的新一轮抗议。

贸易协定的冲击波还未平息,农业补贴又要大幅缩水,双重打击之下,农民们的忍耐已经接近极限。

今年夏天对欧洲农民来说格外难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刚开始第二个任期,就马不停蹄地飞往南美洲,推动那个谈了25年都没谈成的贸易协定。

这个协定涉及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四个国家,一旦签署,大量南美农产品就能更便宜地进入欧洲市场。

农民们最担心的是什么?肉类,尤其是牛肉和鸡肉。比利时有个既是议员又是畜牧业者的卡萨尔特就直言不讳,他们主要生产牛排这些高档部位的肉,南美便宜牛肉一进来,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他们这些人。

欧洲最大的农业游说团体,欧洲农业组织联合会破天荒地表态了。他们的秘书长齐福鲁说,这是组织历史上第一次全体成员一致反对一项贸易协定。

为什么反应这么激烈?农民们认为这个协定根本不公平,南美国家的生产标准跟欧洲差太多了,这样的竞争怎么可能公平?

布鲁塞尔的官员们倒是挺乐观,他们算了一笔账,说新增的进口量平摊下来,相当于每个欧洲人一年多吃两个汉堡而已。

听起来好像影响不大,但农民们可不这么看。卡萨尔特就提醒说,别忘了后面还有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家排着队要签协定呢,这些影响叠加起来,可就不是两个汉堡的事了。

为了安抚农民,欧盟委员会也想了些办法,比如设置了新的保障机制,说是进口量太大威胁到本地生产时可以限制。

这个措施确实让一些国家的态度软化了,但波兰还是坚决反对。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对这个协定。那些生产葡萄酒和乳制品的出口商就挺高兴,他们在拉丁美洲看到了新的商机。但问题是受益的是少数,受损的却是多数,这个账怎么算都不太平衡。

如果说南美协定让农民们忧心忡忡,那么美国的贸易政策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欧盟原本想跟美国谈个框架协议,缓和一下贸易关系,甚至还特意选在特朗普的苏格兰高尔夫球场签署,算是给足了面子。结果呢?美国人在农产品上一点都没让步。

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美国对欧盟产品征收15%的关税,包括那些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葡萄酒和烈酒。反过来欧盟对大量美国农产品却是零关税。

齐福鲁直接说这个协定"完全失衡",南美协定加上美国协定,简直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谢夫乔维奇倒是说,谈判已经为农产品和酒类商品的豁免创造了"氛围"。但农民们听了只想翻白眼,"氛围"能当饭吃吗?具体的让步在哪里?

法国的干邑生产商还算有办法,他们通过提价成功规避了最高关税的影响。但西班牙的猪肉出口商就没这么幸运了。

西班牙猪肉贸易协会主席利纳斯用了"灾难性"这个词来形容可能的后果,可见情况有多严重。

如果说贸易问题还能想办法应对,那么七月份传出的消息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欧盟委员会提出一项提议,计划于2028年至2034年期间,大幅削减农业补贴预算,削减幅度近30%。这绝非小数目。须知当下农业政策体系中,所涉资金将近3000亿欧元,如此庞大的数额,着实不容小觑。

这个提议不光是减钱那么简单。它还要打破现有的双支柱结构,这个结构把补贴和农村发展资金整合在一起,运行了这么多年。

这个转变让很多人看不懂。自去年农民掀起大规模抗议浪潮后,欧盟便不断强调粮食安全之重要性。这一举措究竟是出于真心关切,还是另有隐情?怎么现在又要大幅削减预算了?

绿党的看法又不一样。奥地利绿党议员瓦茨身为农民与林地所有者,见解独到。他直言放松环保要求不过是治标之策,难以解决农民根本困境,低收入与价格不公才是症结所在。他认为此提议既折射出地缘政治的压力,亦反映出欧洲议会愈发明显的右倾化趋向。

连奥地利中右翼的农业部长托茨尼格都站出来反对,他警告说这个提案在推进环保和农场现代化方面会造成"系统性挑战"。看来这次欧盟委员会真的是惹了众怒。

欧洲农业组织联合会正在开会,商讨如何应对这一系列问题。拖拉机会不会再次开进布鲁塞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次会议的结果。

齐福鲁的警告值得重视,他说如果欧盟委员会把农业降为次要事项,可能会犯下历史性错误。毕竟,2024年的抗议活动已经证明了,农民们团结起来的力量不容小觑。

也有人保持乐观。欧洲议会农业委员会主席弗雷西奥诺娃就认为,把欧盟委员会的举措简单贴上"背叛"的标签太过了。她更看重的是如何重建信任,让农民的声音能够被真正听到。

无论如何这个"黑色夏季"给欧洲农民带来的冲击是实实在在的。贸易协定的压力、补贴的削减,每一项都关系到千千万万农民的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