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财务造假细节曝光!百亿“鸭脖大王”,今天起开始*ST戴帽

发布时间:2025-09-23 19:11  浏览量:1

曾经市值高达635亿的“鸭脖大王”绝味食品,即将在今日变身“ST绝味”。

证监会的一纸处罚书,揭开了这家上市公司连续5年财务造假的惊人内幕!

从街边小店到万店规模,从行业龙头到ST戴帽,绝味究竟到底做了什么?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25年9月19日,公司收到证监会湖南监管局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从2017年到2021年期间,财务数据都没如实上报,即将在9月23日变身“ST绝味”。

而让人意外的是,据披露出的细节来看,绝味的财务造假竟然是“反向操作”。

别人都是虚增收入让报表好看,它倒好,连续五年隐瞒收入。

2017年到2021年,恰好是绝味疯狂扩张的黄金期,

那时,绝味门店数量飙升到13714家,每开一家新店都有装修费收入。

按照正常流程,加盟商开店要向绝味交装修费,这笔钱理应进入上市公司账户,算成营收。

但绝味偏偏不这么干,他们让加盟商把钱打到员工个人账户,然后再转给装修公司。

全程不走公司的正规账,五年内,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共藏了 7.24 亿收入没报。

而这事儿能藏这么久,全靠公司上下 “一起装瞎”:

财务部门、内部审计、独立董事,所有该把关的全成了摆设。

甚至在每年年报签字的时候,创始人戴文军明明知道有问题,还是照签不误。

最后还是供应链专家,揭露了其中的猫腻:

绝味的加盟店装修只用指定公司,按每平米2000元收费,这里面水分极大。

一个50平米的小店,装修费就要10万,但实际成本可能只有一半。

被查到后,监管部门下手也挺狠。

公司被罚400万,创始人戴文军被罚200万。

而财务总监彭才刚,因为直接操作被罚150万,董秘彭刚毅也因为失职被罚100万。

三个高管加起来罚了450万,比公司罚款还多。

令人摸不着头脑,绝味到底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搞这种“反向操作”?

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有三个目的:

一是平滑业绩,把收入藏起来,为以后业绩不好的时候留条后路。

二是税务筹划,延迟确认收入可以推迟纳税。

三是这些装修费里存在利益关系,毕竟指定装修公司、价格虚高,这里面的门道太多了。

而现在,财务造假被查出,可以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绝味的经营困境,早就已经显露端倪。

时间回到2021年2月,那是绝味最风光的时候。

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市值达到635亿元,戴文军夫妇的身家超过400亿。

当时的绝味,门店遍布全国,“绝味鸭脖”的红色招牌几乎成了街头巷尾的标配。

谁能想到,仅仅三年多时间,这个卤味帝国就开始崩塌。

2024年,全年营收下降13.84%,净利润暴跌34.04%,第四季度更是亏损2.11亿。

这可是绝味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

到了2025年上半年,情况进一步恶化:营收28.2亿元,同比下滑15.57%,净利润1.75亿元,减少40.71%。

最让人震惊的,还是门店规模的大崩塌。

本来在2023年末时,绝味还有15950家门店,是行业里当之无愧的老大。

但到了2025年9月,门店就仅仅剩下10838家。

短短一年半时间,净闭店超过5000家,收缩幅度超过30%。

而在这种大规模关店背后,是一个恶性循环。

原材料成本上涨,绝味选择涨价转嫁压力。

一包普通的鸭脖从十几块涨到二十多块,鸭翅、鸭锁骨这些热门产品涨幅更大。

消费者一看价格这么贵,谁吃的起?直接就不买了。

门店销量直线下滑,加盟商看赚不到钱,只能纷纷关门止损。

更糟糕的是,绝味在2024年的财报里开始模糊门店数量,不再像以前那样详细披露。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6月还有14969家店,但第三方统计只有10838家。

差了 4000 多家,明摆着在掩人耳目。

但其实绝味的困境并非个案,现在整个卤味行业都在经历寒冬。

2025年上半年,卤味四巨头,绝味、周黑鸭、煌上煌、紫燕食品合计营收约65亿元,同比下降超过10%,净利润合计4.65亿,暴跌超过20%。

“2万月薪也啃不动鸭脖”,成了消费降级时代的真实写照。

为啥难?一是年轻人不爱买了,他们不再把卤味当成日常零食,偶尔买一次还要精打细算。

二是竞争太挤,不光有传统对手,还有各种新兴品牌、外卖平台的自有品牌,甚至连便利店都在卖卤味。

三是成本涨得快,售价又不敢涨太多,利润越压越薄。

面对行业困境,竞争对手们只能纷纷寻求转型。

周黑鸭的动作最大,不光推出了椰子水品牌“小黄鸭”,还开发复合调味品进军调料市场。

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和产品创新,周黑鸭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净利润228%的增长,成为行业里唯一的亮点。

而煌上煌,则是选择进军冻干食品赛道,推出了一系列方便食品。

只有紫燕食品转型最慢,还在死守传统卤味,结果净利润跌幅高达47%。

面对同行内卷,绝味也在尝试自救。

新增“绝味Plus”堂食模式,把原来的外带小店升级成可以坐下来吃饭的“餐吧”。

产品从原来的传统卤味,还增加了凉菜、主食、饮品。

营销上,绝味也在努力贴近年轻人。

赞助音乐节,在露营地设置快闪店,跟潮牌联名推出限定包装。

但说实话,这些努力在行业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显得杯水车薪。

年轻人不是不知道绝味在搞活动,而是真的觉得不值那个价。

当消费者不想买的时候,再怎样努力的转型也没用。

而现在ST的帽子一戴,绝味的处境雪上加霜。

20年时间,绝味从一个街边小店成长为卤味帝国,又在短短几年内急速坠落。

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悲剧,更是对整个行业的警示。

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任何试图掩盖经营问题的做法,最终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市场不会永远给机会,消费者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对于绝味来说,如何在ST的阴影下重建信任、恢复增长,将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

结语

从街边小店到百亿帝国,再到如今的*ST戴帽,绝味食品的起落让人唏嘘。5年财务造假、7.24亿隐瞒收入、创始人被罚200万。当别人都在虚增收入时,绝味却选择了“反向造假”。如今ST帽子已经戴上,退市风险近在眼前。现在财务造假已经被揭穿,绝味鸭脖迎接的必然是严惩。

参考文献:

1.半岛都市报-2025-09-21——《财经观察丨“鸭脖大王”绝味董事长被罚!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去年半年门店缩减近千家》

2.新浪财经-2025-09-21——《“鸭脖大王”翻车,被S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