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钏儿死亡背后的两个造谣者
发布时间:2025-09-23 16:36 浏览量:1
红楼梦里,金钏儿死亡一事,最早是从贾府的一个婆子口中传出来的。
这婆子是这么说的:这是哪里说起!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她说这话时,在场的只有宝钗和袭人。
按婆子所说,金钏儿是自己投井死的,而且根据回目里的“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可知,金钏儿应该是自己投井无疑。
因为她是被王夫人骂作勾引爷们的小娼妇赶出去的,金钏儿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受此侮辱,担此罪名,性格刚烈的她如何活得下去?于是寻了死路。
但是这个消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即关于金钏儿的死因,越传越离谱,这里头除了人人口耳相传会存在的误解,即信息失真,可能还少不了有些人的刻意造谣。
既然有人有心造谣,自然都是有目的的。先说赵姨娘母子,宝玉挨打一回,贾环跟父亲贾政说起金钏儿的死因,把脏水都泼到了宝玉身上。
他说,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
贾环这话一说出口,贾政当时就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贾环关键时刻的几句造谣,也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贾政下定决心今天非打死宝玉这个逆子不可。
可是我们细想想,宝玉强奸金钏未遂最终致其死亡这个谣言的捏造者是谁?不是贾环,而是赵姨娘,但赵姨娘又从哪里听说的?
也许,赵姨娘也第一时间从其他婆子(或者就是告诉袭人、宝钗金钏儿投井死了的那个婆子)口中得知了金钏儿的真实死因,但她立马意识到,这是又一个可以置宝玉于死地的好机会。
上一次赵姨娘设计害宝玉,还是凤姐宝玉遭魔魇那回,她伙同马道婆,通过巫蛊之术害得宝玉凤姐险些丢掉了性命,但最终计谋失败,未能得逞。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面对这千载难逢的送上门的好机会,她当然得好好利用一把,但这件事她自己不好出面,毕竟是无中生有的造谣啊,万一被查问出来,她可就很难翻身了。
思来想去,她又一次把自己的儿子拉下水,她隐藏了事实真相,告诉贾环金钏儿是因为宝玉强奸未遂被打了一顿后羞愤之下投井而死,她怂恿贾环去父亲贾政跟前告宝玉的状。
这贾环早被赵姨娘教坏了,对宝玉满心仇恨,如今听母亲如此说,自然也要找机会报复。不就是在父亲跟前说宝哥哥的坏话嘛,这个他熟,按照母亲所教,原原本本说出来就行。
上一次,赵姨娘在贾母、王夫人跟前碰了钉子后,她才意识到,不管宝玉如何,她想在贾母、王夫人这里讨到便宜比登天还难,既然如此,那就从平时对自己还不错的丈夫这里下手。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前面说的那一幕,从原文情节来看,贾政刚送走忠顺王府的长史官,转身就碰到了带着小厮乱跑的贾环,这显然是贾环老早就观望好的机会。
谣言的杀伤力有多大?要看你造的谣有多大!相信宝玉和金钏儿对话的那一段文字,就像一段永远不会被删除的监控录像一样,留存在很多读者的记忆里。
别说宝玉不会如此强迫女孩,就有这样的心,当着母亲的面,借他十个胆,他也不敢!要说在他自己屋里,他有了需求也许会强迫袭人,他和袭人初试云雨情时,原文就说是“遂强袭人……”
贾政这是因为长史官来索要琪官一事,正在气头上呢,因此对贾环这些火上浇油的谣言,也并未深思,竟然全信了。
贾政虽然有些迂腐,但知子莫若父,贾宝玉什么德行,贾环什么德行,他这个做父亲的,心里应该是有数的,但人在气头上,就是会“利令智昏”啊,然后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
赵姨娘也一定是吃准了贾政打心里一直看不上不务正业的宝玉,只要让贾环稍稍说几句宝玉的坏话,贾政一定是宁可信其有不会信其无的。
毕竟,他也跟赵姨娘一样,因为有贾母、王夫人在头里拦着,对宝玉是百般溺爱纵容,他这个做父亲的反而一直插不上手说不上话。
赵姨娘利用死了的金钏儿,造了一个谣,又险些害得贾政打死了宝玉,看看这谣言的杀伤力有多大。而且,赵姨娘这个谣言一出,贾府就未必没有信的人,尤其是背地里深恨宝玉的那波人。
有个成语叫三人成虎,原本子虚乌有的一件事,被人为捏造的谣言,但传的多了久了,信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真的,人言可畏,而谣言更是杀人利器。
金钏儿死亡后的造谣者,其实不止赵姨娘一个人,还有一个人,可能大家都没想到,那就是宝钗。什么,人缘极好的宝姑娘,竟然也造了金钏儿的谣?
赵姨娘造谣,是要置宝玉于死地,为她儿子争夺家产。而宝钗造谣,则是一时机变,为了让自己的姨娘王夫人安心。
宝钗从婆子口中得知金钏儿投井死了之后,很快单独来到了王夫人房里,她能来,就说明她想到了金钏儿一死姨娘必受此牵累这一层,她这是来安慰姨娘来了。
宝钗事先自然不知金钏儿投井死了的真实前因,她更不会知道这件事跟宝玉和王夫人有关,但既然人已经死了,她也顾不得许多,眼下安慰姨娘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于是宝钗对金钏儿投井死了这件事是这么看的,她说,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
宝钗这么说,往轻了说,可以说完全是她的臆测,不过是为了安慰王夫人而已。而往重了说,显然就是造谣了,婆子明明白白说金钏儿是投井死的,宝钗却偏要说成是失脚掉下去的。
同样都是掉到井里死了,为什么非要有各种不同的解读和造谣呢?因为自己投井、失脚掉下去跟强奸未遂投井,完全指向了不同的幕后凶手,事件的性质也完全不一样了。
赵姨娘为了栽赃陷害宝玉,自然要想方设法把金钏儿之死的幕后真凶这个屎盆子扣在他头上,而宝钗为了安慰王夫人,也为了替王夫人撇清嫌疑,当然也要将金钏儿主动投井说成失脚掉下去。
这样一来,王夫人的负罪感自然也就没那么强了,她如果真的是自己不小心掉下去的,那就跟我没关系了。这不是我逼迫的,是她自己掉下去的。而宝钗为了取信于姨娘,还补了细节:
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宝钗先是悄悄改写了金钏儿的死因,替王夫人脱了罪,接着又倒打一耙,说金钏儿别说是失脚掉下去的,就是她真的是因为赌气投井,也是糊涂人,不值得同情!
不得不佩服宝钗,为了安慰自己的姨娘,面对金钏儿之死,她是横说也有理,竖说也有理!反正这话一说出口,如果我是王夫人,我听了当然舒服,而且我会对宝钗更加看重,她懂我啊。
而这件事,也是宝钗除滴翠亭嫁祸黛玉嫌疑之外另一桩最为招黑的事件了。但我们如果回到红楼梦的时代,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宝钗要么不劝,只要劝,她肯定会站在王夫人这边。
因为金钏儿再好,说到底也只是个丫鬟,而且人已经死了,说再多也无益,倒是更应该关心安慰活着的人。这件事也是宝钗更为务实的明证。
其实不只是宝钗,如果宝钗不来,来的是史湘云,是王熙凤,甚至袭人,你觉得她们会怎么说?八成也会跟宝钗是一样的思路和立场,只是说多说少和如何说的问题。
当然,就我个人的看法,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好心还是坏意,造谣都是不对的,尤其拿死去的人造谣,更不应该。这对我们今天来说,也有很大的警示意义。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