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热”过去了,酱酒还在

发布时间:2025-09-23 15:07  浏览量:2

原创 李寻

1

现在回溯起来,“酱酒热”的出现是在2018年,其结束是在2024年左右。所谓“酱酒”,是指“酱香型白酒”,人们习惯于简称其为“酱酒”。酱酒热的出现有特殊的宏观背景。我们这里单纯就酒说酒:大概在90年代期间,我记得那时浓香型白酒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5%,而酱香型白酒是4%(我有这样一个记忆,原始资料未及详记。)这个比例一直维持到2018年以前。2018年,随着茅台酒价格和股票一飞冲天,市场上出现了对酱香型白酒的追捧,形成所谓“酱酒热”。从2018年到2023年,这五年期间,酱香型白酒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中国酒业协会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酱香型白酒市场占比上升至33%。从2024年起,茅台酒的价格开始下降,其他品牌酱香酒的销量也在下滑。到2025年6月,“酱酒热”可以说彻底结束了。

2

“酱酒热”的出现不是因为酱香型酒的风味特点而出现的。酱香型白酒早就出现了:作为酒品,茅台在1949年以前就存在;作为香型,“酱香型白酒”这个名称在1979年就出现了。为什么在2018年以前没有形成“酱酒热”呢?倒不是它的风味发生了多大变化,只是形成“酱酒热”的宏观政治经济因素没有出现而已。同样,“酱酒热”的结束也不是因为酱酒的风味不好或者消费者风味偏好发生了变化,更不是在跟其他香型竞争中酱酒失败了;“酱酒热”的结束,是白酒行业整体“断崖”的结果。白酒行业在目前出现的断崖式下跌,从长远的经济因素来看,是多年宏观经济下行的结果;从短期的直接因素看,是2025年5月“禁酒令”的结果。客观来讲,禁酒令仅仅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总的宏观因素是:经济下行,购买力下降,各种原因造成社交性消费场景巨减,导致白酒行业整体下降。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白酒产量103.2 万吨,同比下降7.2%,行业或迎连续第八年产量下滑。根据现有的数据推测,今年全年(2025年)的白酒总产销量可能就在400万吨左右,几乎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整个白酒行业在下滑,原来一枝独秀的酱香型酒在行业整体下滑时面临的危机肯定也是首当其冲的。所以,以茅台酒的价格维持不住作为标志(“黄牛价”,不是茅台酒官方价),“酱酒热”结束了。

3

“酱酒热”结束了,酱酒并没有消失。相反,由于前期“酱酒热”效应导致酱香型白酒在市场上份额增加,这种结构性变化还在维持,甚至有所扩大。2025年8月到9月,我在东北白酒市场做了一些粗浅的观察,发现传统一些东北白酒品牌,如辽宁“三沟酒”、黑龙江“北大荒酒”,它们原来都是以浓香酒著称的,现在也推出了高端产品酱香型白酒,零售价都在几百块钱甚至千元以上。本来就有酱香型白酒生产基础的黑龙江玉泉酒也在今年8月推出了自己的酱香型高端酒——盾台。去年(2024年)差不多同一时期,我在东北市场上旅行遇见一些朋友,有些人当时对酱酒还不太解,今年再次相见时却忽然变成了酱酒的拥趸。

“酱酒热”的热,从市场的表面现象看,是茅台价格的上升以及跟酱香沾边的酒的价格在上升;从生产方的角度来讲,由于酱香酒的市场价格高企,很多酒厂扩大了产能——原来不生产酱酒的要么改造生产线,要么采购酱香型白酒的基酒,纷纷形成库存,进而在终端产品上有所表现。现代酿酒行业是工业的一种,要生产出产品,就必须进行基本建设投资——建厂房、建窖池、建包装车间,等等。从开始投资到可以生产,起码得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投产后,按照茅台酒的标准说法,应该有五年陈化老熟的时间。就算等不及五年陈化老熟,起码需要一年才能出现完整的轮次酒。也就是说:从投资到生产出第一批酒,至少得三年的时间;这批酒按照五年陈熟的标准上市,就需要七年的时间。“酱酒热”总共持续才6年,热起来之后才投资建成的酒厂,其产品严格按照标准来说还没有出厂——要论大规模出厂,从现在算起,恐怕也是两三年以后的事情了。这些积压的产能会不断地向市场释放,未来零售市场看到的酱酒产品还会存在比较长的时间。

尽管白酒的总产销量在下滑,但在市场香型结构中,酱香酒维持前期“酱酒热”时期获得的市场占有比例可能还会持续比较长一段时间。

北大荒君妃酒是北大荒系列里的酱香型白酒,价格最高,658元/瓶(李寻/摄影)

哈尔滨的龙滨酒专柜,有各种各样龙滨酒,都是酱香型白酒(李寻/摄影)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