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灭楚为何非60万兵不可?而是白起被赐死的教训
发布时间:2025-09-22 03:26 浏览量:1
战国末年,秦国铁蹄踏遍六国,眼看统一大业要成,老将王翦却干了件让满朝文武议论的事——攻楚非要60万兵力,少一兵一卒都不肯。要知道,这60万几乎是秦国全部家当,嬴政当初也犯嘀咕:李信20万就敢拍胸脯灭楚,你王翦咋这么“惜命”?可后来的事证明,王翦这步棋,藏着太多常人没看透的门道。
先说说楚国这对手,别看它后期不如秦国强势,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地盘横跨大半个南方,千里沃野养着无数人口,陆军能扛,水军能打,还有项燕这样的硬骨头领着兵。李信当初带20万去,开头确实打得顺,可越往南走越慌——战线拉得太长,兵力根本不够分,刚打下一座城,后方就被楚军绕过来抄了后路。最后20万大军折了大半,这才让秦国明白:想啃楚国这块硬骨头,没足够兵力压不住。
王翦是看着李信败的,他比谁都清楚,跟楚国打仗不能急。有人说他不如白起猛,白起当年伊阙之战,手里就十万兵,对面韩魏联军24万,照样能绕到敌军后头,把联军切得七零八落,一战斩了二十四万。可王翦不这么想:白起那是趁联军心不齐,打了个出其不意;楚国现在是背水一战,上下一条心,哪能靠奇招赌输赢?
所以他要60万,就是为了稳。大军开到楚地,不着急进攻,先修堡垒、囤粮草,天天让士兵练练兵、养养精神。楚军急着决战,天天在营外叫阵,王翦就是不出。耗了几个月,楚军熬不住了,军心动摇想撤军,王翦这才下令出击,一鼓作气把楚军打垮。这60万兵,不是用来拼杀的,是用来拖垮对手、稳赢战局的。
更关键的是,王翦心里清楚,打仗不光是拼兵力,还得让君主彻底放心。白起的下场他记着呢:长平之战后,白起跟秦昭襄王吵着要不要接着攻赵,君王不听,他赌气不肯领兵,最后被赐了死。说到底,还是君王对他没十足的信任,怕他功高盖主。
王翦要60万,就是把话挑明了:灭楚是天大的事,得用全国的力量,我王翦把身家性命都押在这上面了,您要是信我,就别中途瞎指挥;要是不信,这仗我也没法打。嬴政也是聪明人,一看王翦把姿态放这么低,又把责任全扛过去,干脆给了他全权——粮草管够,兵任由他调。没了朝堂上的掣肘,王翦才能安安心心打这场仗。
后来有人说,王翦这是“以退为进”,用要兵的方式换信任;也有人说,他就是实打实的谨慎,知道楚国不好惹。可不管怎么说,这60万兵力,既护住了秦国的统一大业,也让王翦得了个善终——比起白起的悲剧,王翦这算盘,打得是真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