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去世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含泪苦劝:这些事,再难也要戒掉
发布时间:2025-09-23 13:10 浏览量:1
家还没个上了年纪的亲戚?刚退休,想着终于能安安稳稳过点轻松日子,养花遛狗打太极,哪知一场突如其来的脑出血,把一家人打得措手不及。
医生站在病房门口,一句话憋了半天才说出口——“要是早些戒掉那几个习惯,也许就不会是这个结果。”
脑出血,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更不是命运的安排。它像一根定时炸弹,埋在身体深处,平时不动声色,一旦引爆,便是天翻地覆。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越来越多医生的切身感受。不是病来如山倒,是我们自己,一点点把身体推下山崖。
一位五十六岁的男性患者,外表体健如牛,常年高压工作,每日烟酒不离手,入院前一天还加班到凌晨。凌晨突发意识障碍,急诊CT提示基底节区脑出血,颅内压升高,抢救无效。
这不是个例。医生们见得太多,甚至有些麻木了。但哪能真麻木呢?每一个倒下去的人,背后都有一群哭得撕心裂肺的人。医生不哭,是因为习惯;医生劝人,是因为痛过。
脑出血,通俗说就是“脑子里一根血管突然爆了”。它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跟我们常听说的“中风”是一个家族里的亲戚。不同的是,这个亲戚脾气暴躁、来去如风,发作时不给你留半点准备的余地。
很多人误以为,脑出血就是老了身体垮了,不关年轻人事。错!现在三四十岁发病的越来越多,甚至有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半夜猝死在出租屋里,解剖结果赫然写着:脑出血。
为什么会出血?血管是纸糊的?不是,是我们给它太多压力。高血压、长期熬夜、情绪暴怒、酗酒、吸烟,都是一根根压死骆驼的稻草。血管不是钢筋水泥,它是一根根弹性的小管道,经不起反复的摧残。
从营养学角度讲,高盐饮食是个隐形杀手。中国人重口味,吃饭不咸不香,火锅、卤味、腌菜、咸鱼,样样都爱。但盐吃多了,血压就高了,血管就像被吹爆的气球,撑到极限就会啪的一声裂开。你以为是吃得过瘾,其实是给大脑埋雷。
从心理层面看,情绪波动也是脑出血的一大诱因。生气时,肾上腺素飙升,血压瞬间上蹿。有人气到头晕目眩,眼前发黑,那不是演戏,是血管在报警。有句老话说“气大伤身”,不是封建迷信,是血管真实的哀嚎。
再说一个不太被重视的因素:睡眠质量。长期睡眠不足,会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血压居高不下。现代人习惯熬夜刷剧、盯手机,结果眼睛爽了,大脑累了,血管炸了。
最讽刺的是,很多人到了医院,医生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是不是高血压?而患者往往一脸懵:“我不知道。”不知道,是因为从来没测过,也从来不关心。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不是说得好听,而是它真的没啥明显症状,直到哪天血管崩了,才知道它的厉害。
传统医学也早有记载,脑出血可归类为“中风”、“血厥”等范畴。《黄帝内经》早就提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情志内伤,久而致病。
肝主疏泄,情绪郁结,气血逆乱,血不循经,突发即为卒中。是不是听起来有点“玄”?但你细细一想,生气气出脑出血,和中医理论竟不谋而合。
还有些人自认为身体好,天天坚持跑步、健身,但忽略了一个关键:基础慢病控制得不好,运动就是“高压炸药”。曾有个中年人,晨跑途中突感头痛摔倒,送医确诊脑出血。不是跑步不好,是你没看清楚自己的身体到底能不能跑。
那怎么办?难道活着就只能小心翼翼,什么都不能做?当然不是。但有些事,真的是“再难也要戒掉”。
烟,不能抽。香烟里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让血管变脆、变硬、变窄,出血的风险翻倍增加。
酒,不能贪。适量饮酒这句话,很多人理解成“酒天天喝,量稍小”。错!真正的适量,是极少,甚至不喝。酒精会扩张血管,血压波动剧烈,容易出事。
熬夜,不能惯。熬夜不是简单的睡得晚,它是对整个神经系统的系统性摧毁。长期晚睡,血压昼夜节律紊乱,血管得不到修复,出事的几率直线上升。
饮食上,得学会“收口”。不是让你吃得清汤寡水,而是要懂得节制。少盐、控油、戒腌制、远离加工食品,这些不是口号,而是真正能延命的生活方式。
情绪上,要学会“示弱”。不是让你软弱无能,而是要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气一分钟,血压飙升五十毫米汞柱,值吗?
运动上,要“量力而行”。不是每个人都能一口气跑十公里。适度活动、规律作息、因人而异,才是靠谱的养生。
社会学视角上,脑出血的高发,并非只是个体选择问题,而是整个社会节奏过快、工作压力过重、城市化饮食结构失衡的综合结果。我们吃得太咸、睡得太晚、气得太多、动得太少,最后都变成了医院里的病床号码。
历史上,清代名臣纪晓岚、晚清重臣李鸿章,皆有卒中史。文学作品中,《红楼梦》里的贾政也因暴怒成疾,导致重病不起。可见,脑出血并非现代病,而是人类长期忽视身体信号的惩罚。
医生为什么“含泪苦劝”?不是因为矫情,而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再难也要戒掉”的习惯,都是可以控制的因素。真正毁掉一个人的,从来不是突如其来的病,而是一点点累积的坏习惯。
你不在意生活,生活就会狠狠报复你。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资料来源: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2.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3. 中国卒中学会发布:《脑出血防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