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第一大民企:年入419.08 亿,创始人生前没让儿子“接班”

发布时间:2025-09-20 22:48  浏览量:1

2025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最新民企500强榜单。一家从湖北襄阳谷城县走出的企业——骆驼集团,以419.08亿元营收位列第295位,较上年跃升41位。

这家专注“做电池”的企业,已连续13年跻身中国民企500强,稳坐襄阳民企头把交椅。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蓄电池帝国的传承故事比商业数字更精彩。创始人刘国本生前没让儿子接班,反而将企业交给连襟刘长来掌管,遗产由二婚妻子继承。

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如何穿越45年风雨,在传承中平稳过渡?又如何在新能源浪潮中勇立潮头?

时间回到1978年,湖北襄阳谷城县石花镇。34岁的刘国本在街头开设了一家电器修理铺,专门维修汽车电池。这位农家出身的技工,凭借对蓄电池技术的钻研,很快在当地小有名气。

1980年,改革开放春潮涌动。谷城县蓄电池厂组建,技术过硬的刘国本先后被任命为技术副厂长、厂长。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街道小厂会成为日后亚洲最大的汽车低压电池制造商。“从修理铺到蓄电池厂,是刘国本人生的关键转折。”

当地一位熟悉骆驼集团发展史的人士透露,“他抓住了两个机遇:一是改革开放后汽车市场兴起,二是蓄电池技术更新换代的窗口期。”

1994年是骆驼发展史上的关键年份。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正式更名为湖北骆驼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刘国本带领企业驶入快车道:1997年通过ISO9002认证,2002年引进欧洲生产技术,2006年斩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双荣誉。

2011年6月2日,骆驼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311),成为襄阳首家本土上市民企。

当日开盘价24.60元,较发行价上涨65.57%,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表达了对这家蓄电池企业的认可。

刘国本的家庭结构较为复杂。与前妻育有一子刘科、一女刘方;1994年与第二任妻子孙洁结婚,次年生下女儿刘知力。

长子刘科1980年出生,2008年进入骆驼集团工作。从基层做起,2015年牵头创建电商公司,2018年底升任贸易公司总经理,2023年担任国内售后服务中心总经理。

他曾荣获襄阳市第七届优秀企业家“金骆驼奖”,但始终未进入公司核心决策层。

“刘科在公司的晋升路径是正常的职业经理人模式,并没有得到特殊关照。”一位接近刘家的知情人士表示,“刘国本在子女接班问题上显得格外谨慎。”

相比之下,小女儿刘知力的成长轨迹更具国际视野。2017年获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和心理学双学士学位,2018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咨询硕士学位。

同年回国进入集团,历任美国子公司总经理助理、运营管理部经理,现任公司董事。

2019年5月,75岁的刘国本做出惊人决定:辞去董事长职务,由总裁刘长来接任。这位与自己相差25岁的连襟,成为企业新的掌舵人。

刘长来,1969年出生于湖北随县,湖北大学通用机械专业硕士。1994年进入骆驼集团,从车间主任一路做到总裁,是典型的从基层成长起来的高管。

更重要的是,刘长来的妻子是刘国本第二任妻子孙洁的妹妹。这种连襟关系,让刘长来成为刘国本最信任的副手之一。

“刘国本的传承方案显然经过深思熟虑。”一位熟悉上市公司治理的专家分析,“他没有选择儿子接班,而是选择职业经理人+家族监督的模式。刘长来既有专业能力,又因姻亲关系与家族利益深度绑定。”

2022年11月30日,79岁的刘国本因病去世。他生前安排的传承方案开始显现智慧:

遗产分配方面,第二任妻子孙洁通过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和遗产继承,获得3.75亿股(占总股本31.98%),成为新任实控人。按当时股价计算,这些股份价值超过30亿元。

刘国本与前妻所生子女刘科、刘方合计持股约1亿股(占8.59%),但签署了放弃投票表决权的承诺函,确保公司控制权稳定。

28岁的刘知力虽然放弃继承权,但作为公司董事深度参与管理。董事长刘长来持股2.46%,与孙洁被认定为一致行动人,二人合计控制34.44%股权。

“这个安排避免了许多家族企业常见的继承纠纷。”上述专家指出,“杉杉股份郑永刚去世后的继承风波,就是反面教材。刘国本提前布局,让企业平稳过渡。”

传承问题之外,骆驼面临更大的行业变革。随着新能源汽车崛起,传统铅酸电池市场受到冲击,锂电池成为新赛道。

“十多年前,我们就意识到锂电池是未来方向。”骆驼集团总裁孙权透露。公司很早就成立锂电池研发小组,建设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

2017年,当国内车企仍普遍使用铅酸电池时,骆驼率先与主机厂合作开发低压锂电池。2021年取得首个主机厂项目定点,迎来转折点。

2023年7月,投资68亿元的骆驼新能源低碳产业园启动,计划建设年产1200万套低压锂电池和10GWh储能锂电池生产基地。

目前一期首条生产线已投产,实现12V、24V、48V全系列低压锂电产品研发生产。

技术突破是关键。近三年公司研发投入超20亿元,在纳米级材料、宽温域电解液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截至2023年,在锂电池领域拥有508项专利。

“我们的低压锂电池在低温性能、安全性和寿命方面已达全球领先水平。”骆驼新能源副总裁孙光忠表示。

公司已获得100多个汽车低压锂电池项目定点,为华为智界、零跑、智己等新能源车企配套。

从谷城县走出的骆驼,早已目光全球化。公司在全球建立十大生产智造基地、六大海外办事处,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目前公司海外销售占到海外市场总额的近2%,发展潜力巨大。”公司高管表示。

三年前公司设立国际事业部,按“3+N”模式推进全球化布局。2023年以220.92亿元营收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26位,2024年跻身襄阳市民营企业10强榜首。

当地政府对骆驼的支持力度空前。2023年7月,襄阳市与骆驼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其围绕电池生态链和汽车生态链发展壮大。

“市政府和骆驼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为我们实现再造一个‘骆驼’的梦想注入强劲动能。”董事长刘长来在签约仪式上表示。

集团计划带动地方产业链协同发展,向500亿元产值目标冲击。

骆驼集团的传承案例,为中国家族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刘国本的选择打破了“子承父业”的传统观念。

他没有让儿子接班,而是选择女婿的连襟+小女儿的复合型安排。既保持家族控制,又引入职业经理人,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传承不是简单的权力交接,而是系统工程。”一位研究家族企业传承的学者评价,“刘国本提前10年就开始布局,先交经营权再解决所有权,这个节奏把握得很好。”

现任董事长刘长来也表示:“40多年来,骆驼集团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他强调集团将保持战略定力,加快转型升级。

2025年8月,骆驼股份发布年度中报显示,该企业营收79.95亿元,同比增6.22%(+4.68亿元),实现3年连涨;

归母净利润5.32 亿元,同比大增69.46%(+2.18亿元),实现3年连涨。在新能源转型和国际化双轮驱动下,这个从襄阳走出的电池巨头正开启新篇章。

从街头修理铺到亚洲电池巨头,从传统制造到新能源转型,从家族企业到现代治理,骆驼集团的故事印证了中国民企的韧性与智慧。

创始人刘国本用超越传统的传承安排,为企业注入持续发展的基因;管理团队以敏锐的行业洞察,抓住新能源转型的历史机遇。

在襄阳这片工业沃土上,骆驼集团正如其名,像沙漠中的骆驼一样,稳健地走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