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绿色,万千守望丨“绿韵守望者”系列沙地治理人物故事 第五期

发布时间:2025-09-20 18:02  浏览量:1

在科尔沁沙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并非偶然,而是一部由各族干部群众,用数十年心血共同写就的生态史诗。他们中,有人卖房借债,扎根沙海;有人子承父业,代代接力;有人奉献青春,科技攻坚。他们是农民、是干部、是专家、是摄影师……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通辽人,却也是这片土地上最不平凡的守望者。

通辽市图书馆全国科普月“绿韵共守望·团结筑家园”系列活动,特别推出“绿韵守望者”系列故事。让我们通过这些动人的故事,走近这些平凡的伟人,读懂科尔沁沙地由黄变绿的奇迹背后,那比绿洲更辽阔的胸怀,比风沙更坚韧的意志。他们的故事,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生动的写照,是通辽各族人民共建共享生态文明最真实的缩影。

宝秀兰:从卖牛买树苗到“治沙女愚公”

1993年,宝秀兰嫁到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包头嘎查时,村里大部分房屋的后墙都被流沙掩埋,目之所及尽是白沙。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她萌生了植树造林的念头。她卖掉家里的牛,换回1200株杨树苗栽在房前屋后,由于当年雨水好,成活率很高,这坚定了她的信心。

1995年,她承包了2500亩沙地。没有路,她就牵着骆驼一趟趟从娘家运树苗;没有水,就和丈夫用马车从数里外拉水;树苗被风沙埋了就挖出来重栽,怕被牛羊啃食就日夜守在沙坨子上。日复一日,硬是让2500亩荒沙全披上了“绿装”。

2003年当选村干部后,她免费为村民提供树苗,带领大家共同治沙。如今,她个人治沙面积已达8000亩,全嘎查累计植树30多万株,6.3万亩沙地植被覆盖度超50%。她还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和沙漠旅游,真正实现了“让沙漠披绿生金”的梦想。

(本期内容由通辽市图书馆古籍地方文献中心摘编,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后台私信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