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又有新消息了!不缴、少缴、断缴社保,都已经成为过去式!

发布时间:2025-09-19 16:10  浏览量:1

一份看似简单的社保新规,正悄然改变无数企业和员工的命运,不仅关乎未来的养老梦,更直接影响着今天的钱包。

2025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彻底封堵了“自愿放弃社保”的灰色地带。新规明确规定:任何关于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约定或承诺,均属无效。

这意味着,过去许多企业为降低用工成本与员工签订的“弃保换补贴”协议,现在已经成为一纸空文。社保缴纳已经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

01 新规落地,社保缴纳再无灰色地带

社会保险法早已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保,但由于各地司法实践差异,部分企业长期游走在灰色地带。

最高法的新司法解释统一了裁判尺度,堵塞了漏洞。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或者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承诺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该约定或者承诺无效。

新规还明确了违规后果:如果企业不为员工缴纳社保,员工可随时辞职并要求经济补偿。补缴社保还需加收每日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02 为何社保新规引发广泛关注?

社保新规触动了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敏感神经。对许多微利企业来说,社保成本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江苏无锡一家早餐铺的经营者表示,他们的小店日均营业额1300元,月利润仅1.3-1.5万元。若为雇工缴纳社保,企业需多承担千元左右,月利润直接缩水三成。

一些员工也面临两难困境。四川眉山一名酒店清洁工签订“放弃社保换千元补贴”的合同已近两年。新规实施后补贴取消,每月还将扣除社保自付部分。

她的2800元工资要少1500元,家庭生活压力巨大。“现在活命都难,谈什么养老?”道出了许多低收入劳动者的心声。

03 社保断缴,影响远超想象

医疗保险断缴次月就不能享受报销待遇,看病只能自费。超过3个月再续保可能有3-6个月等待期,等待期内不能报销医保。

养老保险虽是累计计算年限,但中断时间越长,缴费就越少,参保年限相应减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也越少,养老金也越低。

生育保险断缴影响更大。部分城市要求分娩前9个月连续缴纳生育保险,才能领取生育津贴。

社保还与购房摇号、子女入学、公租房申请等方面挂钩,一旦社保断缴,这些权益都可能受到影响。

04 社保缴费基数,有上下限规定

各地已经发布了2025年社保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北京市参保的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险的月缴费基数上限为35811元,下限为7162元。

浙江省2025年缴费基数上限为25299元/月,下限为4986元/月。

职工的社保缴费基数一般是按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或个人上月工资)来确定。缴费基数低于各地规定的最低缴费基数(当地社平工资的60%),就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缴纳社保。

05 合规缴纳社保,这些误区要避开

“员工自愿放弃社保”无效。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发布的司法解释,明确任何通过书面协议、口头约定或劳动者单方承诺方式规避社保缴纳义务的行为,均被认定为无效民事行为。

“按最低工资缴纳社保”不一定合规。社保缴费基数一般是按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来确定,如果职工工资高于最高缴费基数(当地社平工资的300%),就应按最高缴费基数缴纳社保。

“试用期不用缴社保”也是错误的。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申请办理社保登记。

06 社保新规下,企业和员工何去何从?

对于企业来说,合规缴纳社保是唯一选择。否则可能面临劳动仲裁、经济补偿甚至行政处罚。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用工结构、提高经营效率等方式消化社保成本,而非将压力转嫁给员工。

对员工而言,放弃社保换取少量补贴无疑是短视行为。北京二中院民五庭法官张玉贤提示:“劳动者若为眼前的补助放弃社保,也将丢掉医疗、养老等长远保障。”

22岁的长沙职员李珊代表新一代劳动者的态度:当老板建议“涨薪200元替代社保”时,她果断拒绝并开始寻找新工作。“医疗报销、失业金、养老金都是底线保障。”她的坚持代表着规则带来的安全感比短期收益更重要。

07 未来社保制度将更加完善

社保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和每一位劳动者的未来保障。未来可能需要构建企业社保合规“信用经济”体系,让守信者畅行无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对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可探索降低缴费比例、设置过渡期等差异化政策。上海已试点对吸纳就业达标的微型企业给予社保补贴。

对于低收入群体,亟需打通职工社保与居民医保衔接通道,允许困难群体以更低费率参保基础险种。

深圳一位跨境电商老板算过一笔账:若为员工全额补缴社保,他的小公司可能面临六七十万元补缴款,“直接关门更划算”。

而一位22岁的长沙职员拒绝了老板“涨薪200元替代社保”的提议。她认为:“医疗报销、失业金、养老金都是底线保障。”

最高法的铁腕新规标志着社保缴纳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这不仅是对法律的尊重,更是对人性的洞察,对未来社会福祉的深远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