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真是万能止痛药?医生提醒:4类人千万要禁用,错服危害大
发布时间:2025-09-19 15:34 浏览量:1
头痛、发烧、牙疼,一颗布洛芬下肚,好像世界都安静了。但真能靠它“包打天下”吗?
布洛芬是一种常见的退烧止痛药,在很多家庭的药箱里都能找到。它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简称NSAIDs),主要作用就是缓解疼痛、退烧、抗炎。比如感冒发烧、牙疼、关节疼痛、痛经,吃一片布洛芬,通常半小时内就能缓解。
它的作用原理,是阻断身体里一种叫“前列腺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在身体发炎或受伤时会大量释放,刺激神经让人感到痛,也会让体温升高。布洛芬就像是“拦路虎”,让前列腺素出不来,痛和烧自然就下去了。
但再好的药,也不是人人都能吃。有人吃了像救命草,有人吃了却可能酿成大祸。
有四类人,吃布洛芬可能像是在身体里“点火”。看起来只是一颗小药片,搞不好却会让身体出现严重不适,甚至住进医院。
有胃溃疡、胃炎,或者经常胃胀胃痛的人,吃布洛芬会让胃更难受。布洛芬会抑制胃里的一种“保护液”,这就像把锅底的油刷掉了一层,锅一热就糊了。胃也是一样,少了这层保护,胃酸一刺激,就容易出血、穿孔、溃烂。
不少人反映,吃完布洛芬“胃像被刀割一样疼”,这不是夸张,而是胃黏膜真的被破坏了。如果本来就有胃病,吃布洛芬就像在伤口上撒盐。
特别是空腹吃,更容易出问题。吃这类药一定要吃点饭垫底,哪怕是一块馒头也比空肚子强。
布洛芬会影响肾脏对钠的排出,体内的水和盐多了,血压可能就跟着高起来。对于高血压患者或心脏功能不好的人来说,这可能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临床上不少例子,老人吃了几天布洛芬,突然心慌、胸闷、腿肿,检查一看——心衰加重了。布洛芬可能让血压难以控制,也可能让心脏更吃力,特别是本来就在吃利尿药或控制血压的药时,更容易“打架”。
如果家里老人心脏不好,千万别把布洛芬当成普通止痛药随便吃。
肾脏就像身体的“过滤器”,负责把废物和多余的水排出去。布洛芬会让肾脏的血流减少,相当于让水龙头变细,过滤功能大打折扣。
如果本身肾功能就不好,或者是糖尿病、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吃布洛芬可能直接让肾功能“罢工”。严重的甚至要临时上透析。
有研究指出,长期或大量使用非甾体类药物是导致慢性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别看小小一片,肾脏可“记仇”。
怀孕期间,特别是进入孕后期,布洛芬可能影响胎儿心脏和肾脏的发育。还有资料显示,孕晚期吃布洛芬可能让胎儿的动脉提早关闭,这在出生前是非常危险的。
而且布洛芬也可能让羊水减少,影响胎儿的活动空间。对于孕妇来说,安全性第一,能不用就不用。
如果真的特别难受,应该先咨询医生,千万别听信“别人吃了没事”的经验。
有人感冒发烧,一次吃两种退烧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扑热息痛),以为这样退烧更快。这样做可能让肝和肾双双受伤。
还有人觉得药效不够猛,就自己加量,一次吃两片,或者三四个小时就吃一次。这种做法就像给身体“灌铅”,副作用大大增加。
也有人把布洛芬当成“万能药”,哪里痛都来一片,结果吃到胃出血、脸肿脚肿才发现是药惹的祸。
吃药不是比谁狠,而是要讲究方法。
用了布洛芬之后,如果出现胃痛、黑便、恶心呕吐,要警惕是不是胃出血了。
如果突然尿少、水肿、脸发肿,可能是肾脏出问题了。
如果吃药后头晕、心跳快、呼吸急,可能是对药物过敏。
这些都是身体在“发警报”,不是小问题,不能拖。
有些药和布洛芬同时吃,会互相影响。比如正在吃降压药、利尿药、抗凝药(像华法林)的人,如果加上布洛芬,血压控制可能失效,或者出现出血风险。
如果正在吃阿司匹林预防心梗,布洛芬也可能影响它的效果。
吃药前最好看看药盒说明,或者把吃的药带去给医生看一下,别自作主张。
饭后吃,别空腹。
别超过说明书推荐的剂量,一般成年人一次不超过400毫克,一天最多不超过3次。
别和其他退烧药一起吃,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
别连续吃超过3天,如果还没好,要去医院看看。
身体有慢性病的人,吃之前最好先问医生。
这两种药在作用上有点像,但也有不同。
如果是孩子退烧、胃不好的人、孕妇,通常优先考虑对乙酰氨基酚。但每个人情况不同,最好根据身体状况选择。
有些人一发烧就慌了神,恨不得立刻吃药退烧。发烧本身是身体在抵抗病毒,不是敌人。只要不超过38.5℃,人精神状态还好,可以先多喝水、多休息,吃点清淡的,比如煮白菜、稀饭、鸡蛋羹,让身体自己对抗一下。
有时候,身体的自愈力比药更值得信任。
布洛芬虽然好用,但不能乱用。它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万能钥匙。吃药是门技术活,讲究时机、剂量、对象。如果身体不舒服,别急着抓药,先看看自己是不是那类高风险人群。
家里有老人、小孩、孕妇,药箱里的布洛芬要用得更慎重。不是说不能用,而是要用得对。
参考文献:
[1]陈春英,张耀东.布洛芬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2,38(6):760-764.
[2]王小红,李静.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道损伤的机制及防护策略[J].中华消化杂志,2021,41(9):597-601.
[3]赵丽娜,许志仁.非甾体抗炎药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0,25(4):40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