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成都一25岁女子在公园自缢身亡,现场遗书内容曝光,不是外卖骑手,警方通报
发布时间:2025-09-18 04:22 浏览量:2
夜色中的公园,一棵树下,一张歪歪扭扭写着34个字的纸条——“别害怕,我是自杀。我真骑不动了……”这哪是遗书啊,这分明是一个温柔女孩临走前,还在担心吓到陌生人的最后安慰。她到底经历了什么,连告别世界的那一刻,都在为别人着想?
你说,一个人得有多绝望,才会在最后时刻不是抱怨命运不公,不是指责他人亏欠,而是轻轻说一句“别害怕”?这姑娘留下的纸条,字迹歪斜,像是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写的。她特意选在人少、树好、风景美的地方,不就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吗?好多网友看到这句话直接破防了——她自己都要走了,还怕吓着哪个偶然路过的路人!这哪是厌世啊,这根本是温柔到骨子里的善良。可偏偏是这种善良,让我们更心疼:姑娘,你替别人想够了,有没有替自己想一想?
有人说这是矫情,说现在年轻人心理太脆弱。可拉倒吧!你试试一个人骑着车在夜里漫无目的地走,走到没力气了,才找棵树结束生命——这哪是一时冲动?这根本是长期压抑后的彻底疲惫。她写“骑不动了”,表面是说单车,可谁听不出来那是在说人生啊?咱们普通人996卷不动了还能吐槽两句,她呢?她连吐槽的力气都没了。
更让人难受的是,这纸条还是临时撕的,连张像样的纸都没有。她生前得有多孤独,多无助?连最后的话都说得这么克制,这么小心翼翼。现在全网都在传这句话,可传到她家人耳朵里,该是多大的折磨?咱们在这唏嘘,人家父母可能连哭都哭不出声了。我就在想,要是那天晚上有个路人能碰见她,能跟她聊两句,会不会不一样?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只剩下这张纸条,像根刺一样扎在所有人心里。
警方通报说了,这姑娘姓黄,才25岁。那天晚上她从地铁二号线行政学院站出发,骑着共享单车沿着绿道一路走。你想想那画面:一个年轻女孩,大晚上的独自骑车,不是去约会不是去逛街,是给自己找归宿!这路上她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会不会也犹豫过?可惜这些永远没人知道了。
绿道啊,本来是成都人散步跑步的地方,风景好空气好。可她呢?她一路骑,一路看,不是在欣赏风景,是在给自己选墓地!这得多绝望?而且她骑到没力气了才停下来——说明她不是一时想不开,是挣扎了很久很久,直到身体和心理都彻底耗光了。
有人说她可能是外卖骑手,因为那句“骑不动了”。结果警方一查,根本不是!她是自由职业者。啥叫自由职业?说好听点是灵活就业,说难听点就是没稳定工作、没社保、没固定收入。这年头多少年轻人顶着“自由职业”的名头,其实日子过得比狗还累?接活、赶稿、被压价、被拖款……这些苦只有自己知道。她骑车的那段路,我特意去查了,全程得十来公里。大晚上的,一个女孩子骑那么远,得骑一两个小时吧?这一路上她就没人能联系?没人能说句话?哎,想想就揪心。这哪是骑行啊,这根本是一场孤独的告别仪式。
现在网上总有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年轻人就是吃不了苦”“心理素质太差”。说这种话的人,非蠢即坏!你晓得她经历过什么?房贷还不上?工作找不着?感情出问题?或者单纯就是觉得活着没意思?每个人的承受阈值不一样,你觉得屁大点的事,对别人可能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咱们社会现在对心理问题的认知还是太浅薄。好多人觉得抑郁就是“作”,焦虑就是“闲的”。可事实上,心理上的疲惫比身体上的累可怕多了。身体累了睡一觉还能缓过来,心要是累了,那真是无底洞。这姑娘遗书里没抱怨没诉苦,恰恰说明她可能已经内耗到极致了——连倾诉的欲望都没了。
还有人说“对不起父母”。是,父母养这么大不容易,可要是她自己活得就像在油锅里煎一样,你让她怎么考虑别人?痛苦这东西根本没法感同身受。就像作家刘亮程说的:“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咱们没经历她的冬天,就别轻易judge她的选择。
我更反感的是那种“正能量绑架”:什么“明天会更好”“坚持就是胜利”。有时候生活就是不会更好啊!失业就是找不到工作,欠债就是还不上,生病就是治不好——这些现实问题光靠鸡汤能解决吗?咱们能不能少点虚伪的鼓励,多点实际的帮助?
虽然警方证实了她不是外卖骑手,但那句“我真骑不动了”瞬间戳中了多少骑手的心窝子?现在平台上多少骑手每天跑12小时,一个月休两天,赚的钱还不够罚的?超时扣钱、差评扣钱、投诉扣钱……系统算法不断压缩配送时间,他们只能拼命骑、拼命跑,真·拿命换钱。这姑娘说“骑不动了”,多少骑手在深夜里也有过同样念头?只是他们不能停,停了房贷车贷孩子学费怎么办?所以我说啊,咱们平时点外卖别动不动就给差评,晚个几分钟天塌不下来。给人一条活路,比什么都强。
再说回这姑娘。她虽然不是骑手,但“自由职业”难道就轻松了?接私单的被拖款、做自媒体的焦虑流量、干设计的被甲方虐到改稿50遍……这些苦谁看得见?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好,多少年轻人表面上说着“躺平”,其实背地里焦虑得睡不着觉。表面光鲜,内心荒芜,这才是最可怕的。咱们社会总强调奋斗,可当一个人拼尽全力还是跟不上,是不是也该被允许“休息”?当然我不是说支持自杀,我是说咱们能不能对失败者多点宽容?别整天成功学鸡汤,好像不成功就不配活似的。
这姑娘最让我难受的是什么?是她到最后都在替别人考虑。怕吓到陌生人,所以写“别害怕”;怕给人添麻烦,所以选偏僻的地方;连纸条都写得简短,像是怕浪费别人时间。这种深入骨髓的善良,简直让人心疼到窒息。可善良的人为什么总吃亏?因为她们习惯把刀口对着自己啊!工作上被欺负不敢撕破脸,感情里被伤害还在反思自己,就连不想活了都在担心给别人造成负担。这样的好人,怎么就得不到好报呢?
现在网上很多人悼念她,说她是“温柔的天使”。可我要说:天使个屁!她就是个被生活榨干了的普通女孩。咱们别把她神化了,神化就是在逃避问题。真正该问的是:为什么这样的好人活不下去?是不是我们这个社会对好人太苛刻了?还有人说“要是她生前能求助就好了”。可你知道吗?很多抑郁的人根本不会求助!她们觉得是在给别人添麻烦,宁愿自己硬扛。所以咱们要主动啊!身边要是有那种特别懂事、特别为别人考虑的朋友,反而更要多关心——因为她们可能正在深渊里挣扎却不说。
一个25岁的女孩,用最温柔的方式离开了这个让她“骑不动”的世界。她留下的34个字,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冷漠与无奈。当我们一次次说着“挺过去就好”,却忘了不是所有人都有挺过去的资本。问题来了:如果连善良的人都觉得活着太累,那我们这个社会,到底哪里出了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