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说:所有国家都应该停止考虑自己,多想想我们乌克兰

发布时间:2025-09-18 12:00  浏览量:1

«——【·前言·】——»

9月1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俄乌冲突发表了一番讲话,这一番讲话引来了人们的关注和对俄乌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

据参考消息等媒体报道,泽连斯基在接受英国天空新闻频道采访时说道:

“所有国家都应该停止思考自身以及未来与俄罗斯的关系,而应该更多地考虑乌克兰问题,因为这关乎当下、最紧迫的事。”

泽连斯基不是第一次表达这样的观点,早在今年的伊以冲突爆发时,特朗普给普京打去电话商讨解决伊以停火问题,泽连斯基就呼吁要全世界不要只关注伊以冲突,要多关注俄乌战争问题。

泽连斯基再次表达这种观点,表明了他对当前俄乌冲突与国际关系的基本看法。

«——【·泽连斯基的呼吁·】——»

此时的乌克兰,正面临着三重现实困境。在战场层面,尽管乌军在2025年6月发动了代号“蛛网”的无人机特种作战,宣称摧毁俄军41架战略轰炸机,但整体战局仍处于胶着状态。

俄军在9月12日启动的“西部-2025”联合军演中,与白俄罗斯在波兰边境部署重兵,直接引发北约成员国的军事反制——波兰关闭边境并部署4万军队,德国和法国增派战机护空。

这种军事对峙的升级,使得乌克兰在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的反攻计划被迫推迟,前线部队面临补给压力。

经济领域的危机更为严峻。乌克兰国家银行数据显示,2025年前两个月GDP仅增长1.1%,不到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通胀率攀升至13.4%。

农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2024年粮食产量同比下降12%,出口额减少18%,而欧盟在6月恢复对乌农产品关税限制,进一步掐住了经济命脉。基辅超市的鸡蛋价格较2024年上涨20%,黑麦面包价格翻倍,民众生活压力骤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乌克兰2025年经济增长率将仅为2-3%,2026年可能进一步下滑,这种衰退态势正在动摇民众对长期抗战的信心。

国际援助的不确定性则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美国在8月批准向乌克兰出售3350枚增程导弹,但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始终摇摆不定。

9月7日,特朗普宣称“准备好对俄实施第二阶段制裁”,却在同一天暗示可能将战争归为“双方自己的战斗”。这种政策模糊性直接影响了盟友的决策:加拿大虽承诺追加20亿美元军援,但明确表示“不排除派地面部队参与维和”;挪威提供的35亿欧元援助中,仅10亿用于军事领域,其余资金流向能源和工业投资。

更关键的是,欧盟内部的裂痕正在扩大——波兰以“保护本国农业”为由,持续限制乌克兰玉米和家禽进口,导致乌方每月损失约2.5亿美元出口收入。

在这样的背景下,泽连斯基的呼吁本质上是一种危机公关策略。他试图通过道德绑架的方式,将乌克兰问题塑造为“全球安全的核心议题”,从而延缓西方援助的退潮

但这种策略存在明显风险:印度在2025年7月就因泽连斯基批评莫迪访俄,直接召见乌克兰大使并推迟文化合作项目;中国虽在乌克兰独立日发送贺信,却始终坚持“劝和促谈”立场,未对泽连斯基的最新言论作出回应。这种外交反噬,恰恰暴露了乌克兰在国际博弈中的被动地位。

«——【·各国真能放下自己的小算盘吗?·】——»

泽连斯基希望各国"停止考虑自己",可现实是,没有哪个国家能真的不顾自己的利益。

就拿欧盟来说,虽然冯德莱恩9月10日还在说要推进第19轮对俄制裁,还要加大对乌支持,算下来欧洲已经给了近1700亿欧元的军事和财政支持,最近还刚给了40.5亿欧元援助。但这笔钱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欧盟各国纳税人的钱,时间长了肯定有压力。

更重要的是,欧盟国家自己也有一堆麻烦。能源价格虽然比前两年稳定了些,但从俄罗斯转向其他能源供应的成本还在消化;通胀压力、经济增长放缓,这些问题都让不少欧洲国家的老百姓开始质疑,到底还要为乌克兰掏多少钱。

所以欧盟才想出用俄罗斯被冻结的资产搞"赔偿贷款"这个招,既能帮乌克兰,又能减少自己的直接支出,这本身就是在平衡自身利益和对乌支持。

美国的情况更复杂。特朗普政府虽然同意给乌克兰运17套"爱国者"导弹,但有个条件:得由北约成员国买单。这种"让盟友掏钱"的操作,说到底还是不想让美国自己多花钱。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一边给乌克兰送武器,一边又给俄罗斯下最后通牒,说50天内不签停火协议就征100%关税,这操作看着矛盾,其实都是从美国自身利益出发——既想显示对盟友的支持,又不想把和俄罗斯的关系搞得太僵。

这种"顾自己"的心态在各国政策里都能看出来。欧盟虽然对俄制裁一轮接一轮,但成员国之间其实吵得厉害,有的国家担心制裁影响自己的经济,有的则怕把俄罗斯逼得太急反而没好处。

美国更是把国内政治看得比什么都重,特朗普政府的对乌政策忽冷忽热,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讨好国内选民和议会里的势力。

就连那些支持乌克兰的国家,也得考虑自己的安全处境,比如波兰虽然给了不少援助,但最近也开始对乌克兰农产品入境设限,因为本国农民有意见了。

泽连斯基肯定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才会说"别考虑未来与俄罗斯的关系"——他知道很多国家现在都在琢磨,万一以后和俄罗斯恢复关系,现在帮乌克兰会不会留下后遗症。

不过话说回来,各国也不是完全不管乌克兰。欧盟搞的"无人机联盟",美国推动的武器援助,还有那些持续不断的经济支持,都说明国际社会确实在帮。但这种帮助总是带着条件和顾虑,不可能像泽连斯基希望的那样"全心全意"。毕竟国与国之间,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国际政治的常态。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