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17亿收割10万人,股东占用资金45亿,如今下场大快人心

发布时间:2025-05-24 18:27  浏览量:10

5月23日,证监会一纸处罚决定书揭开了医药巨头延安必康的遮羞布,这家曾市值超500亿的上市公司,因连续多年财务造假、股东疯狂占用公司资金45亿,最终被强制退市。

从风光无限到一地鸡毛,延安必康实控人坑惨了近10万投资者,如今实控人的下场正式公布,结果真是大快人心。

两年造假17亿

事情发生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延安必康通过虚构采购、伪造销售流水等方式,硬生生将营收注水17亿元,例如2019年,其虚增利润占当年总利润的203%,相当于挣了1块钱记成3块钱。

造假的具体操作堪称“流水线作业”,陕西必康子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虚构物流单据,甚至串通上下游企业制造虚假交易闭环,一笔虚构的药材采购合同,从签约到付款再到销售回款,全程只在账面上流转,实际资金最终回流至控股股东口袋。

监管部门顺藤摸瓜,随即又在延安必康财务造假的背后,挖出了股东占用大量公司资金的情况,事情发生在2015年至2018年,实控人李宗松及其关联方通过工程款预付、虚假收购等名义,从上市公司套走44.97亿元的非经营性资金,而这笔巨额资金的流向也令人咂舌。

2017年,陕西必康以“预付工程款”名义向新沂远大转账12.52亿元,这笔钱经多层空壳公司周转,最终流入李宗松控制的江苏北松公司,用于地产项目投资。

而2015年声称用于收购的8.17亿元,实际转入陕西松嘉后,既无收购协议,也无项目进展,直接被挪用于控股股东旗下企业的日常运营。

2018年公司为掩盖资金缺口,又伪造了20亿的货币资金流水,甚至篡改银行公章制作假对账单,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把戏,让上市公司沦为控股股东的私人金库。

尽管证监会多次强调“严打资金占用”,但延安必康的案例暴露了早期监管的滞后性,2015年至2018年的占款行为,直到2020年才被立案调查,期间,公司通过复杂的关联交易和虚假披露,成功躲过多次年报审查。

2020年眼见占用公司资金已经证据确凿,延安必康公告称控股股东已通过现金归还全部占款,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这笔钱虽然还了,但是没有银行流水证明。这摆明了忽悠人不是?

这些操作让审计机构“无法表示意见”,连续两年的审计报告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23年从退市整理期到最终摘牌前后也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延安必康的崩塌并非一日之寒,2020年疫情初期,公司借“口罩生产”“抗疫神药”等热点炮制利好,股价一度涨停,结果被揭穿连生产资质都没拿到。

但这只是连环爆雷的开始,2021年公司高管集体辞职,后又因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延安必康股票被带帽,更名为ST必康,股价应声腰斩,一年时间,市值从巅峰时的500亿缩水到不足百亿,蒸发差不多400个亿。

2022年二次被立案调查,年报再度难产,触发退市条款,2023年进入退市整理期,股价从24元暴跌至4元,散户哀鸿遍野,2024年退市后仍收到3620万元天价罚单实控人李宗松被终身市场禁入。

延安必康实控人及其关联人的猖狂举措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10万投资者赔的血本无归,公司信用评级也跌至谷底,债务杠杆率更是飙升至10倍,标普在撤销其评级时声称是“应公司要求”,但这不过是自欺欺人。

退市倒计时的每一步都充满戏剧性,2024年,李宗松夫妇财富蒸发超百亿,投资者集体诉讼索赔超5亿元,社会舆论的反弹更是火上浇油,事件曝光后,社交媒体上掀起“声讨必康”热潮,其造假手法也成了上市公司的反面教材。

尘埃落定

2024年6月,曾因财务造假轰动市场的延安必康制药公司遭到证监会重拳出击,这家已从A股退市的公司公告披露,因信息披露严重违规,证监会拟对公司开出1000万元罚单,同时13名高管及实控人李宗松合计领到2620万元个人罚单,总罚款高达3620万元。

处罚名单中,公司实际掌舵人李宗松被终身禁止进入证券市场,当时的董事长谷晓嘉也被禁入市场10年,另外两位高管也喜提3年禁入套餐。

这场风暴在2025年5月迎来后续进展,证监会最新披露的处罚文件显示,谷晓嘉作为时任董事长深度参与财务造假,在虚假信息披露中扮演关键角色,因此不仅要缴纳500万元罚款,还要面对长达十年的市场禁入令,基本上已经彻底告别资本市场舞台。

从处罚细节可以看出,这场始于数年前的财务造假案波及范围甚广,以李宗松为核心的决策层被认定为主要推手,其个人不仅背上千万罚单,更成为近年来罕见的被终身市场禁入的案例。

而作为公司管理代表的谷晓嘉,早在2024年就已收到处罚告知书,但后续调查进一步锁定了她的直接责任,于近日被正式追责。

如今尘埃落定,唯一遗憾的是,3620万罚款对那10万股东的损失来说实在是九牛一毛,但好歹实控人终身禁入、高管集体被罚,也算是给资本市场立了块警示牌。

这场跨越两年的连环处罚,不仅揭开了这家药企虚构业绩的暗箱操作,更折射出监管层对财务造假零容忍的态度,即便企业已经退市,曾经埋下的雷依然会让相关责任人付出沉重代价。

延安必康的结局,堪称资本市场“作死”的典型样本,在监管日益严格的今天,任何玩弄资本、践踏规则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如今延安必康及其股东的下场在外界看来大快人心,只是不知道那些被收割的投资者,何时才能等到从中脱身?

随着新法规的实施和集体诉讼制度的完善,中小投资者维权门槛大幅降低,延安必康案或将成为追责示范,推动更多受害股民通过法律途径挽回损失,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唯有守住底线、敬畏市场,才不至于沦为下一个延安必康。

涉延安必康财务造假案,时任董事长谷晓嘉被罚500万元、十年市场禁入——澎湃新闻2025-05-24

突然爆雷!延安必康再次被立案调查,10万股民踩雷!损失谁来赔偿?——金融界2022-05-17

又一起造假!两年虚增利润9亿元、虚假归还资金占用——梧桐树下官方号2024-06-24

又一个康美药业!财务造假、违规信披、资金被实控人关联方累计占用45亿元,延安必康拟被顶格处罚——国际金融报2020-08-19

延安必康正副董事长等多位高管辞职,近一年市值缩水近400亿——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