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高台制种热辣滚烫 “小产业”点燃增收梦

发布时间:2025-09-16 11:55  浏览量:1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6日电(杨艳敏)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中,种业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张掖市高台县紧握政策机遇,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稳固玉米制种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非主要农作物制种产业发展,让“小种子”释放出“大能量”,成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高台县地理位置优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为非主要农作物制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2025年,高台县非主要农作物制种面积11.1万亩,占该县耕地面积的16.8%,涉及8个镇115个村、9个农林场,受益农户3.46万户、10.28万人,已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025年,高台县非主要农作物制种面积不断扩大,涉及范围越来越广,这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企业也在持续增加,截至目前已达24家,相比2015年增加了12家。”高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种子生产种类极为丰富,涵盖向日葵、西甜瓜、菜心、萝卜、青梗菜、白菜、菠菜、生菜、豆类等25大类,几乎涵盖了南北方市场上销售的所有陆生瓜菜种类,已然成为全国第三大以瓜菜制种为主的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图为收获的制种番茄。杨艳敏 摄

在产业布局上,初步形成“一核、三带、多区”的发展格局。“一核”即打造以县城为核心的瓜菜制种产业研发、加工、销售和服务中心;“三带”即建成沿山蔬菜花卉制种、沿河西甜瓜制种、沿川葫芦豆类制种为主的3个产业带;“多区”即充分发挥了各镇的地域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瓜菜花卉标准化制种基地,引导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方力量的汇聚。2025年,参与高台县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的企业多达127家。长期的产业实践,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县内制种企业拥有从业人员210多人,村社的农民制种技术员更是多达2万人,为产业的持续壮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与人力支撑。??

“我们这里的农户,很多都有娴熟的制种技术,这源于30多年制种实践经验的沉淀。像在蔬菜制种过程中,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最后的采收,每一个环节大家都能精准把控。”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补充道。

从经济效益来看,非主要农作物制种产业效益显著。2024年,高台县非主要农作物制种总收入高达7.51亿元,平均亩收入8023.5元。实实在在的收益,让农户们尝到了甜头,也让该产业成为全县覆盖面最广、带动农户最多、稳定收入作用最强的农业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筑牢了坚实基础。

“我家种了5亩制种西瓜,和公司签了订单,今年行情不错,每公斤西瓜籽能卖个好价钱,算下来这几亩地收入挺可观。”骆驼城镇红新村的种植户陈大龙说,“种制种西瓜这些年,技术上有企业指导,销路也不愁,日子越过越好了。”合黎镇六四村的周占福也表示:“我种了两亩多地的制种葫芦,和公司签下的订单是一公斤55块钱,公司还提供技术指导,比种普通作物划算多了。”

为保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高台县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甘肃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进一步加强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修订《高台县非主要农作物生产合同》,不断增强制种农户的合同、质量与风险意识,积极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有力促进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高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深挖非主要农作物制种产业潜力,在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企业培育、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方向迈进,让这颗‘小种子’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