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风 聚力建支点】来凤县家风故事作品展播(十)
发布时间:2025-09-16 09:34 浏览量:2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传播良好家风。来凤县妇联特开设“家风故事”专栏,对征集的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播,引导广大家庭积极传承优良家风,培育文明风尚。
作者:吴玲玲 指导老师:刘雨睛
《周易》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穿越千年时光的古训,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家风,这个看似微小的文化单元,实则承载着民族精神的宏大叙事。在新时代的征途上,“传承好家风,聚力建支点”不仅是对过往的深情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坚定承诺。
好的家风,宛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个人修养、家庭和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形成一股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在家国同构的宏大叙事中,每一个家庭都是文明的种子,每一次家风的传承都是对民族精神的深刻诠释。
家风,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它孕育着我们的品格与志向。晚清名臣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强调:“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以勤劳为第一义。”他将“勤”字作为曾氏家训的核心,培养出代代英才。法国思想家卢梭也曾说过:“家庭生活是人生第一所学校。”正是在这所“学校”里,岳飞从母亲手中接过“精忠报国”的刺字,林则徐在父亲“海纳百川”的教诲中立下报国之志。当代“敦煌女儿”樊锦诗,其坚守大漠数十年的毅力,正源于父亲“做人要像骆驼一样踏实”的谆谆教诲。这些生动的例证告诉我们,家风如同精神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塑造着一个人的品格与志向。当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成为美德与智慧的摇篮,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自然焕然一新。
家风,亦是社会文明建设的基石,它承载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北宋司马光在《家范》中系统阐述了治家之道,对后世影响深远。钱钟书与杨绛的“我们仨”家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相濡以沫的真情,成为现代中国家庭的典范。而浙江东阳的卢氏家族,七百年来恪守“忠孝节义”的家训,培养出众多社会栋梁。这些优秀家风如同文明的灯塔,照亮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当诚信、仁爱、勤俭等价值观念通过家庭代代相传,它们就超越了私人领域,成为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家风建设看似着眼微小,实则影响深远,它是社会文明大厦最坚实的根基。
家风,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源泉,它代表着国家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底蕴。梁启超在《新民说》中强调:“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这种“新民”思想正始于家庭教化。晚清实业家张謇,将“实业救国”的家国情怀融入家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当代“两弹一星”元勋们,许多人都出身于重视教育、心怀家国的家庭。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将“艰苦奋斗”的军人作风带入企业管理,创造了中国企业的奇迹。这些事例无不证明,优秀的家风能够转化为强大的国家竞争力。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家庭依然是文化认同的重要场域,家风建设成为保持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关键环节。当每个家庭都成为正能量的源泉,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自然水涨船高。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我们深知:没有千万家庭的文明进步,就没有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好家风,聚力筑未来,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更是面向未来的创新性发展。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将家庭建设成为传承美德的殿堂、滋养心灵的绿洲、培育栋梁的沃土。当千门万户的好家风汇聚成海,必将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巨轮,让中华文明在新的历史征程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生生不息的家风传承中,我们正携手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壮丽篇章。
讲家风故事
作者:田娅莉 指导老师:刘雨晴
那一缕微风轻轻拂过,它带来了永不消散的香,这香里藏着和谐,藏着勤劳,藏着善良。
和为家中宝。记忆中的中秋节,就连空气里都飘着和谐的甜。清早,家里人开始忙前忙后,为中秋夜做好充分的准备。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点点光芒,家中是一片热闹的忙碌情景。爸爸从市场买好饼皮和一些原料。不久,我们就在庭院里一起制作月饼,爸爸将老式收音机放在桌上,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缓缓度过,这里的麦香、甜香与脂香一直萦绕着我,我口水已经止不住了。月亮悄悄爬上枝头,那一轮圆月冉冉升起,似是一位身穿白色纱衣的仙女。奶奶先端出一盘月饼来,我偷偷拿了一个,迫不及待咬下,月饼3的滚烫内焰直冲口腔,我使劲向这一块月饼吹气,手忙脚乱地把月饼往盘子里丢,嘴唇烫得发麻……奶奶笑着说我真是个小馋猫。家人围坐在一起,笑语盈盈,月光将庭院笼罩,幸福的涟漪在月光里层层荡漾。我们一起拿起月饼,一起说“家和万事兴”。这一刻的幸福如约而至。
勤使家道兴。从我记事起,祖父的锄头就像是他的闹钟。寒冬腊月,屋外灰沉沉的一片,寒意袭来,太阳还未醒来,祖父却拿起他的锄头向田地里走去,脚印在霜地上排成蜿蜒的诗行,雪中留下了他一人的脚印,他身穿打满补的棉袄,边走边往手心里哈手,时不时搓搓那布满老茧的双手。来到田地,他将雪花轻轻用手扫下,仔细观察着每一棵麦苗,似是一位父亲正呵护着自己的孩子。夏日的太阳像颗膨胀的火球,晒得人们火辣辣的疼,祖父挑着两桶粪水向地里走去,走得稳稳当当,他小心翼翼地将粪水倒在水稻上,祖父就戴着一顶草帽,顶着烈日在地里忙碌着,他的白色背心早已被汗水浸湿,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沟壑,祖父的脊椎不好,但他仍然弯着腰,感到酸痛时,起来捶捶后背便又继续劳作起来。这些习惯,祖父一直以来也改不掉。
善良家中存。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了我善待他人。犹记得那天黑云翻墨,雨一滴滴的落下,随即拼命砸向大地,我与父母正赶着回家,我们向远处望去,井盖没有归位,独自在一边躺着,父亲说:“雨下得这么大,天又这么黑,万一有人掉下去事就麻烦了。”母亲便让我拿着雨伞,他们便向大雨中冲去,他们躬下身子,两人用双手费力地拖着,逐渐向黑洞中移去,井盖在他们的齐心协力下,回到了自己的“家”。这件事情虽小,但却深深烙在我的心里。
这一缕风如潺潺溪流,净化了我的心灵,荡涤着我的灵魂。我的人生当中将永远会有和谐,勤劳和善良!
家风传承 助力湖北乡村振兴
作者:杨欣梦 指导老师:杨赠
传承好家风
作者:姚馨 指导老师:杨赠
传承好家风
作者:赵梦洁 指导老师:杨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