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各国士兵们抽什么烟

发布时间:2025-05-24 15:04  浏览量:1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每一位踏上战场的士兵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血与火的考验,军队将领必然要注意到战士们的情绪问题,香烟就这么成为了一种无可替代的“精神食粮”。

这不仅是某一国军队解决问题的方式,更是诸多国家普遍存在的情况,只是香烟的品牌、种类各异罢了。

中国

作为二战期间亚洲的主战场,中国广大军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中国士兵中吸烟的数量不少,但基于那个时期的物质条件,战士们身上的香烟主要还是以缴获为主;1942年新四军在黄花塘召开干部大会时,张云逸副军长发现有一位战士正在捡别人的烟头,心中极为难过,决定办一家属于自己的烟厂。

在与敌人经济斗争的情况下,大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才把烟厂办了起来,并把香烟起名为“飞马”,寓意为“革命如骏马般腾飞”。

1943年陈毅军长回到延安筹备党的七大时还带来了几条“飞马”香烟,毛主席也抽到了这款烟,他一边抽一边赞不绝口:“好烟咯!”

“飞马”的诞生缓解了军中香烟供应的空白,烟厂的渐渐壮大,也发展成为华中敌后根据地规模最大的公营卷烟公司,这就是后来的新群烟草公司,很多当年的老战士都对这款香烟印象很深,甚至在开国大典前夕,还有机警的警卫人员靠着烟蒂找到了潜藏的特务。

抗日部队还抽过其他香烟,最主要的就是东亚烟厂所生产的“骑骆驼牌”和“帆船牌”香烟,当年日寇侵略广州后,强行占领了中国烟厂,还把地址迁往河南海天四望,中国军队通过缴获的途径也获得了不少品牌的香烟。

此外,还有双喜、老刀、三五等品牌的香烟可以在抗日战场中出现,这些烟草更是成为了军需必需品,具有着提振士气的重要作用。

南京保卫战期间,香烟成为了坚守在前线阵地的战士们最重要的慰藉之一,更是因为物资运输中断成为军队中的“硬通货”,后来国民政府颁布的《战时军需物资统筹办法》中,就把香烟列为必需品,并对配给作出相应规定。

一般来说,普通士兵可以抽到三炮台、大中华等平价香烟,士官可以抽到老刀、大美等,军官还能领取到高档香烟。

德国

战争发生时,各国政府通常不会禁止香烟,但德国反倒成了个例外。

纳粹执政时期,德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证明肺癌与吸烟相关的国家,希特勒便以此为由推行了一系列禁烟法令,看似是“为了士兵的身体”,但放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有什么会比打赢一场战争更加重要呢?

吸烟本身就具有成瘾性,靠着一纸禁令让吸烟者放弃吸烟本就不太现实,比如最初纳粹政府规定防空洞内不能吸烟,结果压根没什么人执行,最后不得不在防空洞内隔出一个吸烟室。

但德国本土因为地理原因不太适合种植烟草,德军的烟草大多依赖进口,当时世界上几个重要烟草产地也都不愿意做德国人生意,因此德国香烟只能走“大杂烩”的路子,诸如比勒菲尔德产塔巴克、奥地利蓝鸟等都是比较受欢迎的品种。

当然,德国也从土耳其进口国烟叶,1942年发表在周刊上的“ATIKAH”香烟广告上就有这种香烟。

香烟对德军最重要的作用还是在于功能性,主要在于缓解疲劳、增加精神,作为冲锋关键的德国装甲兵对香烟的需求量就很大,二战前期德军大杀四方,缴获了数量庞大的香烟,大家抽到的烟就越来越杂。

特别是占领了法国后,德军把法军从美国进口的骆驼牌香烟收入囊中,这种烟在军中大受欢迎;后来他们也缴获过苏联的“马合香烟”,却对这个品牌的香烟压根提不起兴趣。

巴巴罗萨战役中,德军被苏联士兵教育了一番,苏军也从德军处缴获了香烟和打火机,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子弹打火机,是用弹壳制成的;还有一种R6香烟被缴获并被记载,这种香烟的包装十分有趣,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美国

早在一战期间,美国就注意到香烟对军队的重要性,因此到了二战时期,美国政府也非常注意对美军香烟的供应。

美军很早就把香烟列为必需品,成为二战期间香烟供应最为充足的国家,每个士兵每周都可以支取7包香烟,折合下来每天都能抽一包,经历了资本的发展,种类也非常齐全,包括万宝路、好彩、骆驼拍,Zippo打火机也从这一时期开始大放异彩。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知名的万宝路香烟并非美国的军方特供香烟,而是这款香烟在宣传过程中就与美国西部牛仔挂钩,很符合美国士兵对于自身的形象幻想,于是成为了军中的“硬通货”,可以拿去换咖啡、可乐等物资。

好彩香烟就比较高端了,最初是一战结束后由美国烟草公司开发的针对女性客户的香烟品牌,在做广告时还让香烟文化与女权挂钩,使得女性吸烟者的形象成功波及世界各地,就连中国在20世纪40年代都出现过“吸烟美人”的广告。

当二战爆发后烟草需求量迅速提高,好彩牌香烟也大量流入部队,成为一段美国烟草回忆。

此外就是老金、菲利普·莫里斯等品牌的香烟,虽然这些品牌的香烟名气不大,但也能满足部分士兵的需求。

日本

日军将烟草加入军队常规配给是从昭和时代开始的,二战期间,由于日寇占领了中国部分沿海领土,他们所抽的部分香烟就是由中国工厂所生产的,青岛卷烟厂就曾生产过旭光牌香烟、晋华卷烟厂被日第7野战师接管后,曾生产过12种香烟。

旭光牌香烟之所以知名度不算高,就是因为日军海军与陆军本身就存在着诸多矛盾,这款香烟就是被有限供应给海军的,属于比较高档的产品,陆军想要接触也很困难。

日本本土香烟的数量很少,这也与这个国家的地理因素有关,他们二战期间生产香烟的地方一般就是在中国境内。

极为离谱的是,烟盒上完全看不到战争的景象,取而代之的反倒是一片“和谐”的场景,比如和谐香烟上,就是虚伪的日寇在宣传“和睦共处”,历史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苏联

二战期间,苏联士兵在抵御德国的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难以想象的是,他们的香烟却显得极为简陋,那就是令德军吸后面露痛苦的马合烟。

按照苏军配给制度,一名苏联红军战士每周能够领取20克马合烟叶、每月3盒火柴和每月7张卷烟纸,其余大部分参战国家都形成了各自的卷烟体系后,苏联军队主要还是在自己卷烟。

从原材料的制作来看,马合烟本就很粗糙了,是用烟梗直接切碎做成的,如果要吸烟,苏联士兵还得自己去找烟纸去卷,发下来的卷烟纸压根不够用,以报纸卷烟就成为了一个常见手段。

问题上报纸上全是打印留下的墨汁,一口抽下去满嘴都是墨水味道,当苏联士兵在二战后期从德国大量缴获香烟后,有些条件的几乎都放弃了马合烟,反倒去抽德国士兵的烟。

这种窘迫的局面其实并不奇怪,斯大林时期苏联全国都在优先发展重工业,香烟属于轻工业类型,烟草供应本就不够前线士兵消耗,能稳定抽上卷烟的基本都是高级将领了。

英国

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抽雪茄的画面可谓经典,三巨头当中,另外两位则抽烟斗和卷烟;但三人中烟瘾最大的就是丘吉尔,据说他从20来岁就开始抽雪茄,一直到去世都是如此,无论是公共场合还是办公室内,都能看到雪茄的影子。

而前线的士兵同样需要这种慰藉,有些士兵甚至烟不离手,把烟草视为“镇定剂”。

他们所抽的香烟品牌主要为Pall Mall和Players两种,Players的价格相对较低,更加适合普通士兵去选择,而Pall Mall的口碑更好,更受前线士兵欢迎。

还有一种三五牌香烟也广泛流传于英军前线部队当中,每个士兵能够分发到手的品牌香烟各有不同,总体上来说,在抽烟这方面,英国士兵在二战期间的待遇也就仅次于美国了。

一支香烟可以让生活枯燥的士兵忘记一些烦恼,也能带来轻松的感觉,战争本身就是反人性的,残酷厮杀的战场关系着国家,想要保住军队的士气,就必须得想办法保证烟草的供应。

二战期间,英国承受的压力同样很大,在为前线士兵提供的“口粮”中带着一盒香烟,就能使士兵在饱餐一顿后放松一下心情。

1.民国“广州制造”曾取代英美卷烟 广州日报

2.世界观|柏林人,你知道进门要灭烟吗?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