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钛白粉龙头宣布:生产停止、服务停止!这是什么情况?
发布时间:2025-09-15 18:13 浏览量:1
全球钛白粉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2025年9月,曾位列全球第三的钛白粉生产商泛能拓(Venator)宣布自13日起暂停其马来西亚Teluk Kalung工厂的生产,所有合同和采购订单即刻暂停。这家拥有65万吨年产能的巨头,近年来已陆续关闭德国杜伊斯堡工厂,调整欧洲13万吨产能,并以1.85亿美元出售了合资工厂50%的权益。
压垮巨头的并非单一因素,而是多重危机的叠加效应,欧洲天然气价格因俄乌冲突飙升3-10倍,大幅推高了生产成本。同时,美国对欧盟征收15%-50%的关税更是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尽管欧盟对中国钛白粉征收反倾销税,但仍未能阻挡中国产品凭借性价比优势进入欧洲市场。
泛能拓总裁兼首席执行官Bryan Snell承认这一消息“令人不安”,但他强调业务出售是“保障长期可持续性”的必要举措。
中国钛白粉产业的崛起改变了全球竞争格局,2024年中国钛白粉产量达476万吨,同比增长14.4%,预计2025年将接近500万吨。出口量从2019年的100万吨飙升至2024年的190万吨,占据全球35%的市场份额。仅2025年1-7月,中国对东南亚出口钛白粉就达32万吨,同比激增28%。
全球供应链重构正在加速,随着泛能拓亚洲工厂(产能6万吨/年)的关闭,以及特诺(Tronox)今年3月关停荷兰9万吨产能,全球钛白粉有效产能锐减22万吨,相当于中国总产能的3.7%。这导致亚洲地区钛白粉供应缺口扩大至15万吨,欧洲市场依赖进口的比例将从40%升至60%。
国内钛白粉价格已从8月低点的12500元/吨反弹至13800元/吨,单月涨幅超10%。与此同时,成本端形成“剪刀差”:钛精矿价格突破2200元/吨创十年新高,硫酸价格同比暴涨41%,而钛白粉行业平均亏损仍达2000元/吨。这种“成本上天、售价入地”的畸形格局,可能引发全行业报复性涨价。
欧盟刚刚撤销钛白粉“二类致癌物”标签,为中国产品进入欧洲涂料、塑料市场扫清障碍。而美国对钛白粉加征关税的影响微乎其微——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不足1.5%。
中国企业正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凭借钛矿自给和硫酸法低成本优势,中国钛企吨成本比欧洲同行低3000元以上。目前国内至少有5个钛白粉项目计划投产,预计新增产能达130万吨,届时中国钛白粉总产能将达到700万吨/年以上。
泛能拓的困境象征着传统化工巨头时代的落幕,也预示着全球钛白粉行业格局的重塑。在能源成本、地缘和产业竞争的多重因素作用下,具有全产业链优势和成本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正在成为这场产业变革的最大受益者。未来全球钛白粉市场的竞争,将不再是单纯的企业间较量,而是综合成本优势、产业链完整度和规模效应的全方位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