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月给保姆开一万五工资,她却开劳斯莱斯来买菜,我问后愣住了
发布时间:2025-08-19 21:45 浏览量:1
给王姨开一万五的月薪,是我和老公咬牙决定的。
毕竟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我俩的房贷和儿子的早教班,已经像两座大山。
但我是个项目总监,996是福报,007是常态,老公做投行的,更是个空中飞人。
三岁的儿子童童,不能总扔给我爸妈。
我们需要一个专业、靠谱、最好是全能的保姆。
王姨就是通过高端家政中心找到的。
简历堪称完美:国家高级育婴师、金牌月嫂、中西餐面点全能,甚至还有儿童心理学的学习证书。
面试那天,她穿着朴素的灰色棉布衫,头发一丝不苟地挽在脑后,眼神温和又坚定。
她说:「林小姐,你放心,孩子交给我,你安心打拼事业。」
那一刻,我几乎要热泪盈眶。
王姨来了之后,我们的生活质量肉眼可见地提升了。
家里永远一尘不染,地板干净得能反光。
冰箱里永远塞满了搭配科学的食材,晚餐七点准时开饭,四菜一汤,荤素搭配,不带重样的。
童童被她照顾得白白胖胖,以前见我就哭,现在每天会抱着我的腿,奶声奶气地说:「妈妈,王奶奶给我讲了新故事。」
我觉得这一万五,花得太值了。
我对王姨,几乎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满意。
直到那天,我提前下班,想去超市买点童童爱吃的草莓,给他一个惊喜。
我在生鲜区,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王姨,她正低头认真地挑选着一颗西兰花。
我刚想上前打个招呼,就停住了脚步。
王姨买完菜,推着购物车走向停车场。
我鬼使神差地跟了上去。
然后,我看到了让我毕生难忘的一幕。
王姨走到一辆黑色的劳斯莱斯库里南旁边,熟练地按了下车钥匙。
车灯闪烁,后备箱自动弹开,那标志性的双R标志和欢庆女神立标,在地下车库的灯光下,刺得我眼睛生疼。
她把买好的菜放进后备箱,动作自然得就像是把菜放进自家的冰箱。
然后,她拉开车门,坐进了驾驶座。
我大脑一片空白,手里那盒准备给童童惊喜的草莓,「啪」地一声掉在地上。
红色的果实滚落一地,像我此刻混乱滴血的心。
开劳斯莱斯的保姆?
这是什么现实魔幻主义剧情?
我甚至掏出手机,偷偷拍下了一张照片,仿佛不这样做,就无法证明刚才发生的一切是真的。
那天晚上,我彻夜未眠。
饭桌上,王姨做的糖醋里脊酸甜可口,但我却食不下咽。
我看着她给童童擦嘴角的饭粒,动作温柔,眼神慈爱,心里却翻江倒海。
她到底是谁?
一个能开几百万豪车的人,为什么会来我家做保姆,赚这一万五的工资?
图什么?
图我家那点存款?还是图我老公是个潜力股?
无数个荒诞的念头在我脑子里盘旋。
难道是商业间谍?知道我手上最近在跟一个重要项目?
还是……更可怕的,是冲着童童来的?
我越想越害怕,后背阵阵发凉。
我把照片拿给老公看,他刚出差回来,一脸疲惫。
他端详了半天,推了推眼镜,说:「P的吧?」
「我亲眼看见的!」我几乎是吼出来的。
老公沉默了,他比我理性,但脸上也写满了震惊。
「会不会是……她给哪家富豪开车的司机,顺便开主家的车出来买菜?」他试图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她自己开的!驾驶座!」我强调道。
「那……」老公也词穷了,「要不,我们明天问问家政中心?」
「不行,」我立刻否决,「万一打草惊蛇怎么办?」
那晚,我们夫妻俩第一次因为一个保姆,失眠了。
第二天,我开始不动声色地观察王姨。
我发现,她身上的疑点越来越多。
她那件朴素的灰色棉布衫,我无意中发现袖口内侧有一个极小的logo,用手机一查,是意大利一个顶级手工定制品牌,一件衬衫的价格,够我付她一个月工资。
她用来记账和看菜谱的手机,是最新款的保时捷联名款,当时我想买都没抢到。
有一次我妈过来,和王姨聊天,说起现在金价高。
王姨随口说了一句:「是啊,资产配置嘛,黄金这种硬通货,在任何时候都得占一点仓位,风险对冲。」
我妈愣住了,我也愣住了。
「仓位」、「风险对冲」,这些词从一个保姆嘴里说出来,违和感实在太强了。
我甚至偷偷在客厅的角落里装了一个微型摄像头。
我知道这样做不道德,但我实在太恐慌了。
然而,摄像头里的画面,除了让我更困惑,没有任何发现。
王姨的生活规律得像一台精密的仪器。
她陪童童玩耍,讲故事,做游戏,耐心得像个教育专家。
她打扫卫生,一丝不苟,连窗户缝都擦得锃亮。
她没有打过一个可疑的电话,没有见过一个可疑的人。
她只是,在童童午睡的时候,会坐在阳台上,泡一杯茶,静静地看着远方,眼神里有一种我看不懂的落寞。
这种落寞,和一个开劳斯莱斯的富豪身份,格格不入。
我的内心备受煎熬。
一方面,我越来越害怕她的神秘背景;另一方面,我又不得不承认,她是我见过最好的保姆,童童越来越依赖她。
这种矛盾快把我逼疯了。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通电话。
那天我因为项目文件遗漏在家,中午匆匆赶回去拿。
刚打开门,就听到王姨在阳台打电话。
她用的是我从未听过的流利德语。
我的大学第二外语是德语,虽然说得磕磕巴巴,但能听懂大概。
「……不,这个并购案的溢价太高,让施密特先生再考虑一下……」、「……告诉董事会,我下个月会回去参加季度会议……」、「……慕尼黑那块地皮,可以出手了。」
并购案?董事会?地皮?
每一个词都像一颗子弹,击中我的神经。
我再也忍不住了。
我冲到阳台,王姨看到我,愣了一下,但很快就镇定下来,用德语说了句「先这样」,然后挂断了电话。
她看着我,平静地问:「林小姐,你都听到了?」
我举起手机,调出那张劳斯莱斯的照片,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王姨,或者说,我应该叫你什么?你到底是谁?来我家到底想干什么?」
我的声音带着哭腔,是恐惧,也是这段时间被折磨的委屈。
王姨没有看照片,她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那声叹息里,没有被拆穿的惊慌,只有一种「这一天终于来了」的释然。
「林小姐,我们坐下谈吧。」她说。
我们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这是我们第一次以这种对峙的姿态相对。
童童在房间里睡得很香,阳光透过落地窗照进来,岁月静好,却暗流涌动。
「我真名叫王淑云。」她开口了,声音依旧温和,但气场完全变了。
不再是一个朴素的保姆,而像一个久居上位的决策者。
「你猜得没错,我不是一个普通的保姆。」
她说,她是国内一家大型跨国集团的创始人兼前任董事长。
几年前,她就把公司交给了职业经理人团队,自己退居幕后,只担任董事会名誉主席。
那辆劳斯莱斯,是她众多代步车里最不起眼的一辆。
至于那通德语电话,是她在处理一些欧洲分公司的遗留事务。
我听得目瞪口呆,像在听一个传奇故事。
王淑云这个名字,我隐约在财经杂志上见过,但从未把那个封面上的商界女强人,和眼前这个给我儿子喂饭的王姨联系起来。
「为什么?」我的喉咙发干,问出了那个最关键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来做保姆?」
王淑云的目光飘向窗外,眼神里流露出深深的悲伤。
「因为我的儿子。」
她说,她曾经也有一个像童童一样可爱的儿子。
但在她事业最忙碌的阶段,她像我和我先生一样,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她以为给儿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最好的爱。
她为他请了最好的保姆,最好的老师,送他去最好的学校。
但她缺席了儿子的整个童年。
「他第一次走路,我正在德国谈判;他第一次叫妈妈,我正在视频会议;他小学开家长会,去的永远是我的助理。」
她的声音很轻,却字字千钧,砸在我的心上。
后来,她的儿子长大了,很优秀,但也和她很疏远。
再后来,一场意外,她永远失去了他。
「我挣下了全世界,却弄丢了我唯一的宝贝。」王淑云的眼圈红了,「公司、股票、房子、车子……这些冷冰冰的东西,换不回他一声妈妈。」
她说,儿子走后,她有好几年都活在行尸走肉的状态里。
她看了很多心理医生,最后,一个医生建议她,去做一些能让她感到「被需要」和「给予爱」的事情。
「我试过去做慈善,捐建学校,但那都太宏大了,太遥远了。」
「我想要的,只是抱抱一个孩子,给他讲个故事,给他做一顿饭,弥补我曾经亏欠我儿子的一切。」
于是,她化名王姨,通过正规家政公司的渠道,找到了我们家。
「我考察了很多家庭,」她说,「你们夫妻俩很优秀,也很忙,像极了当年的我。童童很可爱,我很喜欢他。」
「我想在你们身上,完成我的救赎。也想……提醒你们,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至于那一万五的工资,她每个月都以童童的名义,捐给了一家孤儿院。
我愣住了。
彻底地,完全地愣住了。
我所有的猜忌、恐惧、怀疑,在她悲伤而真诚的叙述面前,都显得那么可笑和渺小。
我以为我请的是一个保姆,没想到,我请来的是一位人生的禅师。
我看着她,一个坐拥亿万财富的女人,却甘愿在我家,为一个普通的孩子洗手作羹汤。
我呢?我每天为了PPT上的一个数据,为了合同里的一个条款,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回到家,却连给儿子讲一个完整故事的时间都没有。
我拼命地挣钱,想给童童最好的未来,却正在错过他唯一的现在。
王淑云的话,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狼狈和本末倒置。
「对不起……」我低下头,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往下掉,「王姨……不,王董,对不起,我不该怀疑您……」
「不,」她递给我一张纸巾,摇了摇头,「叫我王姨吧,我喜欢这个称呼。」
「你没有错,是我的行为太奇怪了。换做是我,我也会怀疑。」
那天下午,我们聊了很多。
从她的创业史,聊到我的职业困境,再聊到童童的未来。
我们不再是雇主和保姆,更像是忘年交的朋友。
晚上老公回来,我把一切都告诉了他。
他听完后,在沙发上坐了很久很久,一言不发。
第二天,他取消了下周要去新加坡的行程。
他说:「我想周末带童童去海洋公园。」
我也开始改变。
我把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交给了下属,学会了拒绝不必要的加班。
我开始每天保证,至少有一个小时是完全属于童童的「亲子时间」。
我会陪他搭积木,看绘本,听他讲幼儿园里的趣事。
当我第一次因为要陪童童,而推掉一个重要的酒局时,我感到的不是焦虑,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王姨依旧在我们家,做着和以前一样的事情。
但我们家的氛围,完全变了。
她不再仅仅是一个保姆,更像是我们家庭的定海神针,一个智慧的长者。
我会和她探讨育儿的困惑,她会用她的经验和儿童心理学知识给我建议。
老公甚至会和她聊一些宏观经济的走向,每次都大呼受益匪浅。
我们再也没提过那辆劳斯莱斯,也没提过她董事长的身份,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维持着「林小姐」和「王姨」的称呼。
直到半年后,王姨向我们辞行。
她说,她的「假期」结束了,她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是时候离开了。
我们万分不舍,尤其是童童,抱着王姨的腿哭得撕心裂肺。
王姨蹲下来,擦掉童童的眼泪,温柔地说:「童童乖,王奶奶要去帮助其他的小朋友了。但是你要记住,爸爸妈妈才是最爱你的人。」
她走的那天,我们全家去送她。
楼下停着的,依然不是那辆劳斯莱斯,而是一辆很普通的网约车。
临走前,她递给我一个信封。
「这是我给童童的礼物。」
我打开一看,是一支教育基金的成立文件,里面的金额,足够童童读到博士后。
我连忙推辞,她却按住我的手。
「林小姐,别拒绝。这不是钱,这是一个奶奶,对自己没能亲手带大的孙子的一点补偿。」
「你们教会了我如何去爱,而我能给的,只有这些俗物了。」
她说完,转身,上车,没有再回头。
我看着远去的车,眼泪再次模糊了视线。
又一个周末,阳光正好。
我和老公带着童童在公园的草地上野餐。
童童举着一个风车,在草地上跑来跑去,笑声清脆悦耳。
我靠在老公的肩膀上,看着这幅画面,内心无比宁静和满足。
我知道,王姨的出现,像是一场上天安排的奇遇。
她来过,又走了,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
她让我明白,事业的成功,财富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它们终究是为人生的幸福服务的。
而最大的幸福,就藏在陪伴家人的一饭一蔬,和孩子无忧无虑的笑声里。
这些,是多少辆劳斯莱斯都换不来的珍宝。